关注学情搭建支架精准阅读

2022-12-04 20:58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小学226601孙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5期
关键词:学情支架课文

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能达小学(226601) 孙燕

学情即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方法、经验、态度、习惯等。“支架”本义是指支撑物体用的架子。在课堂教学中,“支架”主要是指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穿越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各种辅助性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学情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的精准指导,优化语文教学。

一、基于课前学情,搭建支架

课前预习是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手段。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注重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并依据学情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为精准阅读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搭建词语支架

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扫清阅读理解的障碍。理解词语意思在预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词语学习的情况,在学生学习困难处搭建支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时,通过课前预习,教师了解到学生在词语理解与书写两个方面存在困难,据此搭建以下学习支架。

1.联系上下文理解“和弄、溶化、玲珑、零乱、悠悠”等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听到过哪些词语。

2.重点指导书写“廊、剩、婴”这几个生字,并出示写错的生字让学生进行辨析。

这两大支架的搭建紧扣本课字词学习的重难点,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注重对学生生字读音以及书写情况的检查、评价与反馈,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而且通过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搭建概括支架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概括过程,并依据学情为学生搭建概括支架,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其实就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再依据学情为学生搭建概括支架。

1.示错。教师借助大屏幕把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时出现的典型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讨论。如这篇课文较长,就让学生查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容易遗漏之处。

2.比较。教师出示课文概括的范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优劣,总结出概括这篇长课文的主要方法:先了解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再把这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运用。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先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借助小标题把所有内容衔接起来,进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语文要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搭建“示错—比较—运用”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习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概括能力的提升。

(三)搭建搜集资料支架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阅读经验所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各种偏差。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为学生搭建资料支架,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搜集朱德资料的学习任务:“朱德是谁?朱德的主要职务以及他的生平主要事迹是什么?”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很弱,即使教师布置了具体任务,学生也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而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可以使学生的搜集目标更明确,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朱德奠定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教师为学生搭建搜集资料的学习支架,可以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课中学情,搭建支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时会产生教学的契机。教师以动态形式及时搜集整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整,为学生搭建灵活学习的支架,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搭建问题支架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阅读教学离不开提问。只有通过提问,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在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支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后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同学们送给小英几次掌声?分别是怎样的掌声?这些掌声对小英有什么影响?”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引领下,探究课文中描写的每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些掌声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探究阅读,学生明白了掌声响起的原因,真切感受到了小英听到掌声时的心情以及隐藏在掌声背后的深意,有效提升了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巧设问题式支架,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搭建梯度支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学情为学生搭建有梯度的学习支架,可以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促进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说一说。学生要么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要么是按照课文内容照搬,没有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为学生搭建以下支架。

1.就题目进行扩展。盘古是谁?盘古开天地的起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课文的题目把盘古开天地的原因讲出来)

2.盘古最先开辟的是什么?天和地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天和地开辟出来之后,盘古又做了哪些事情?(这个学习支架的搭建可以让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刻的感知)

3.天和地形成了,盘古因为精疲力竭倒下了。盘古倒下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个支架的搭建下,学生从文中找出关于盘古倒下之后身体化为大地各种事物的内容,明白了世上万物的由来)

在《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用自己的话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到困难。基于学情,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三步支架,使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学情暴露了出来,教师及时提供支架助力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搭建动态支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收集学生实时产生的学情,再依据动态学情,搭建教学支架,随时对阅读课堂进行调整,使阅读教学指向精准,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的课后练习:“‘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会为学生搭建以下学习支架。

1.画出描写天都峰的句子,感受天都峰的险峻。

2.画出描写“我”和老爷爷对话以及描写我们是怎样爬山的句子,感受“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3.把我们爬天都峰的经过说一说。

这样的支架搭建还是比较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的,但不足之处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随时会产生新的学情。为了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把握学生的学情动态,并随时调整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对上面的教学支架进行调整。

1.自主阅读,批注,写感受。

2.合作学习,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桌分享交流。

3.汇报展示,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展示给大家听。

对常规的教学支架进行优化,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生成的学情,并对课堂中实时生成的问题进行点拨与调控。这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了精准阅读的目标。

三、基于课后学情,搭建支架

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基于学情搭建支架。这里的学习结果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习得以及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依据课后学情搭建支架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从整体上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一)搭建作业建构支架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紧密相连。教师依据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架搭建,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与发展。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课堂上教师呈现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四幅插图,让学生先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给四幅图排顺序,再结合插图说说四季的特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之后,教师布置作业:回想课文中描写四季之美所用的方法,描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致的特点,注意把这处景致的独特韵味表达出来。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就需要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完成自我表达支架的构建。

在《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不仅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而且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三方面的学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呼应。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真正经历了观察、思考、判断到言语表达的全过程,思维一直在参与,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搭建差异化支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差异化的作业是落实因材施教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依据学情为学生提供定向学习支架,让学生主动选择,可以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教师设计了分层作业。A类学生:直接写。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荷花的方法直接进行描写。B类学生:指导写。教师为学生提供植物图片,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便于学生确定写话对象。C类学生:摘录写。教师鼓励学生摘录文章中描写荷花的优美词句,进行抄写式积累。这样,基于学情进行差异化的支架搭建,不仅可以减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收获更多的学习效益。与此同时,这种差异化支架的搭建还容易对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作业,我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搭建框架式支架

框架式教学支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并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回顾,并为学生搭建框架式教学支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当学生学习完毕后,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从丁香花写到对丁香结的感悟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一是引用诗句,二是解开谜团,三是畅谈感悟。这样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的感受,明白这属于借景抒情的写法。最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课文中作者由丁香花引起了遐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事物引起了你的遐想与思考呢?请大家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这样的教学支架就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情出发搭建学习支架真正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对学情的把握,让学习支架在课堂中精准发力,助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情支架课文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背课文的小偷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端午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