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衔接活动引导幼儿储备能力

2022-12-04 19:52徐雅敏江苏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幼小科学游戏

◇徐雅敏(江苏: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幼儿一旦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就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热点。但不少家长往往对“幼小衔接”存在误区,过多地偏向于进入小学前的知识储备,比如教孩子识字,让其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拼音拼读,等等。其实,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注重的是能力的衔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园中,虽然游戏仍然是学习的主要形式,但幼儿常常在游戏中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等,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能为其上小学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呢?

一、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在笔者所教的大班,如何在科学建构活动“爱莎魔力城”中,当好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平时对建筑的理解就是把牛奶盒一个个地排列叠加组合,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急切想获得的就是自己修建城堡的好奇心与成功感。

《指南》一再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爱莎魔力城”的科学建构活动中,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们首先开展的就是自主建造,让幼儿运用自身经验,发挥想象,建造出自己想要的城堡,在动手操作中了解材料,体验建筑师的工作。对照《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书上的7个建构能力发展阶段,明明能熟练运用2~5 阶段的建构技能进行建构活动,如排列、组合、架空、垒高、连接等,但幼儿们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活动进行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畅。比如当幼儿面临搭建时,问题接踵而来:很多牛奶盒拼在一起就会使围墙弯曲;牛奶盒一个一个地组合,城堡很小,很挤,人一转身就坍塌了……于是同伴们商量着:是不是我们先计划一下怎样搭建,先把城堡的造型规划出来呢?是不是我们选的搭建场地太小,能不能换个更大的场地呢?这些“小问号”冒出的背后,蕴含着一些关于建筑的科学知识,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必须在亲身活动中获得,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在与问题的碰撞中,逐步激发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这种兴趣是一切活动开始的驱动力,是源泉。

二、鼓励同伴分工合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合作能力是幼儿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之间的主动合作。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每个幼儿的作用,让他们都体会到个体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幼小衔接活动准备中需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在“科学:建筑工地”活动中,对幼儿们的分工明确,而且装料、运料、卸料的工作往往能提前完成,担负这些角色的幼儿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还会到施工现场,帮助“建造师”递递材料,为自己的项目组尽快完成工作继续出力。但这时往往却会引发矛盾,“建造师”会认为:“你不是负责这个的,这里是我负责的。”也有幼儿会说:“建造师,你搭得太慢了,我来帮助你吧。”“项目经理”也来履行职责:“注意建筑质量,我们是一个队的,可以互相帮助。”虽然在活动开展前,每个幼儿都有分工,但有的岗位工作一会儿就能完成,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矛盾甚至争吵。这时,就需要教师出面协调,对岗位进行临时调整,并引导幼儿加强团结和合作。幼儿们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学会了分工合作,大家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被成功的欢呼声淹没,在游戏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球能滚多远”游戏活动中,吉吉找到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和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拼成了一个坡度,拿起球在顶点轻轻一推,球滚动起来了,但没有滚到“跑道”上,滚偏了。显然,成功完成任务没那么简单。这时,吉吉转头召集美美及其他几个同伴:“要不,我们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好吗?”大家集思广益,找材料、找场地、商量搭建坡度的方法,分工合作了起来。其实,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蕴含了一些新的科学知识经验:坡度高低会影响球滚得远近,手推球的力度不同也会影响球滚得远近。几个幼儿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这样的合作与争吵,成就了幼儿们,他们碰出了思维的火花,习得了新的科学知识经验。

三、教给研究学问方法,培养自主探索品质

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和感悟与成人不同,幼儿学习科学是以直觉思维为主,在行动中掌握科学知识。著名教育学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以拆装圆珠笔的科学活动为例。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用品,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各个零件虽拆起来方便,但在组装的过程中往往会丢三落四,因少了零件导致组装失败,所以按正确的步骤安装每个零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这种“技术活”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需要,更能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睿睿是个认真严谨的小女孩,她条理清晰地将自己成功组装圆珠笔的操作顺序用小图标和简单的箭头标记表征记录了下来。这一记录的形式不仅体现了睿睿的操作过程,而且将操作步骤与操作结果建立了联系,从而发现和调整了错误的操作步骤,将无意识地摆弄转换成有目的、有意识的操作。旁边的娟娟看见了,也借鉴了这个好方法。这种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娟娟在绘制说明书时,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她用序号来标注拆的顺序,安装时倒着看步骤进行组装,这样不仅解决了幼儿记录的难度,而且缩短了记录时间,更确保了安装顺序的正确率。

在拆装圆珠笔活动的过程中,“表征语言”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既保证了不同幼儿的不同观察视角以及对活动的理解,又给予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圆珠笔拆装过程中的表征记录,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通过幼儿的努力,一个个新奇的方案产生了,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了创造的乐趣,有效激发了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班幼儿的“考证”兴趣。游戏结束后,他们还在比较哪种说明书更能让别人看明白呢。这种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不正是幼小衔接目标中所期待的吗?

四、转变教育指导策略,为幼小衔接添砖加瓦

(一)当一个“懒老师”

幼儿科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一方面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做中学”;另一方面更要解放幼儿的大脑,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让他们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某个问题的固定的、唯一的答案,要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幼儿进行思考创新时,教师“不参与”,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当然,当“懒老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也需要其适时指导和介入活动。这样,幼儿探索、操作的目的性更强,操作的成功率也会更高,会更加自信、更加喜欢参与探究性活动。

(二)做一个“倾听者”

古人孔夫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先倾听,后循循善诱。科学探索活动注重操作,每次的结果不一定都能在预料之中,幼儿必须在试误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操作过程,直到成功。教师在活动中应该耐心地倾听幼儿的问题和讨论,对他们多一些欣赏,细心观察其表现,用照片或者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亮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也要成为与幼儿共同探索讨论的伙伴,从观察、了解到理解他们,在真正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有一个“百宝箱”

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支持非常重要,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层次性、多用性、整合性。如何巧妙利用教室里、区域中现有的材料来创设,以让幼儿学到物尽其用的本领,需要教师在投放科学活动材料时,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幼儿感兴趣并能在操作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材料;在预设活动中这些材料能否帮助幼儿获得关键经验;低结构的材料能否激发幼儿一物多用,提高幼儿操作的针对性。可在活动室的某个角落设置一个“百宝箱”,和幼儿一起分类整理好材料,必要时,也可以鼓励幼儿自主收集材料。在活动时,由于活动场地不限、操作材料不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大限度地给予了幼儿活动自主权,只要活动结束后,物归原处就可以了。毕竟,良好的习惯培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重视。

事实证明:适宜的科学探究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引发新的游戏兴趣。幼儿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各种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且能力提升速度也不一样。要想每个幼儿都能“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准备,还需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常思考常调整,让幼儿的思维更活跃,探索更深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这种自主、创造的探究学习方式不仅会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他们也会在不断摸索、不断想象、不断深入的探究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当然,在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捕捉住幼儿无意识的想法或行为,并有意识地引导,推动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促进幼儿活动中“创造思维之花”的盛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们对“幼小衔接”也会有新的认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话题会渐渐地围绕“孩子倾听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的专注度、语言表达的能力……”方面来展开,更注重幼儿的能力培养。

总之,好的学习品质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组织开展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活动,引导幼儿储备进入小学学习的各项基本能力,为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准备,是大班教师乃至小中班教师需长期关注的焦点。

猜你喜欢
幼小科学游戏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数独游戏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