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班德社会主义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局限评析*

2022-12-04 17:26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

王 斌

拉尔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具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人物,1964 年创办了英国著名左翼理论刊物《社会主义年鉴》。米利班德论著丰富,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阶级理论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究其一生,米利班德虽从未加入任何共产党组织,却始终进行着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他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内部结构巨大变化的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部分修正或重建,但始终秉承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现实诉求,其理论思索的终极目标仍然是社会主义,他不仅相信社会主义将是人类社会的时代共识,而且从不同角度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及其本质特征展开了新探讨。

一、必然历史:社会主义的共识与合理性

唯物史观强调,基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内在规律的支配,人类历史才依次经历了从低向高的发展,社会主义从起源上看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上优于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总体来看,米利班德也坚持了唯物史观的这一重要原则,强调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人类的时代共识。

(一)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延伸与超越

社会主义内生于资本主义民主体制是米利班德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起点。他认为,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政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取得的政治进步的基础上,这一目标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意义”。正如加拿大左翼学者列奥·潘尼奇(Leo Panitch)1列奥·潘尼奇(Leo Panitch),加拿大著名左翼政治学家,米利班德的学生、学术同事,《社会主义年鉴》的主编,1964 年,米利班德创办《社会主义年鉴》后曾和潘尼奇一起担任该刊主编。指出的那样,“米利班德毕生致力于证明有着真实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前景的必然性,并通过建构一种代替共产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社会主义。”2Leo Panitch,Ralph Miliband,Socialist Intellectual,1924-1994,The Socialist Register,vol.31,1995,p.1.米利班德强调,社会主义不仅意味着资本主义民主的扩大,而且标志着对它的超越。社会主义的建立要吸取资本主义政治民主体制的经验与历史,但并非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受阶级与经济利益所驱,资本主义民主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因而社会主义的建立必然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长久的延伸、更高远的超越。

米利班德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结构和权力体系中,霸权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重要方式,资产阶级为使被统治阶级认同、采纳甚至内化自己的价值规范,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政权系统中,都会极力通过霸权的方式展开统治,他将之称为是资产阶级的一项“同意的工程”(Engineering of Consent)。霸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公正平等与合法利益的缺失、政治活动中的虚假民主、精神领域的被支配与无自由等。米利班德强调,霸权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外部手段,社会主义是对霸权的消解和超越,要打破这一秩序,建设无霸权的社会主义,反霸权的斗争就成为了必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我们进行反对霸权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成为我们时代的共识”,3Ralph Miliband,Counter-Hegemonic Strategies,The Socialist Register,vol.26,1990,p.363.要实施反对霸权的政治斗争,首先要激烈地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然后证明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二)社会主义是努力达成合理目标的奋斗进程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使社会主义成为合理的存在,但未来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的实现是轻而易举的事业还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幻想,米利班德对此作了理性判断,他中肯地指出,社会主义是努力实现其合理性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它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无法达成,而是在与资本主义“巨大张力”的艰难角逐中逐步完成的。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而资本主义世界却高奏凯歌,资产阶级阵营内部的许多思想家开始大肆鼓吹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时代。同时,包括左翼学者在内的很多人对社会主义的未来丧失信心,有些人甚至开始抛弃社会主义。然而米利班德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依然抱有极大期待,他在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走出怀疑时代的社会主义》(Socialism for a Sceptical Age)中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实现它需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社会主义是致力于努力达成其设定目标的一个过程”。1Ralph Miliband,Socialism for a Sceptical Age,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4,p.3.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艾伦·梅克森斯·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在米利班德逝世后评价道:“与近些年民众抛弃社会主义的氛围相反,米利班德并不悲观,他依然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是值得为之奋斗并最终可以实现的。”2Ellen Meiksins Wood,The Common Sense of Socialism,Radical Philosophy,vol.68,1994,p.63.

在论证社会主义合理性的同时,米利班德敏锐地捕捉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在阶级结构、经济形势、社会生活、政治体制与国际环境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状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内部还有强大的自我调节潜力和相对完善的修整机制,强调这一现实,就必须认清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和艰难的事业。但承认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并不能因之而失去对它的信心,如果认为社会主义这种替代性选择纯属幻想,并不需要为之奋斗,“这是对保守主义鼓吹的不存在资本主义任何替代选择的各种主张无条件的投降。”3Ralph Miliband,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A View from the Left,Socialist Alternatives,vol.3,1994,p.8.

二、应然特征: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米利班德不仅在根本立场上笃信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合理性,而且在理论视域中确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重要价值目标和实践原则。正是这些目标原则确证了米利班德社会主义观独树一帜的理论特色,也进一步注解了“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一)社会生活真实的民主化

米利班德评价斯大林官僚体制和西方资产阶级的虚假民主并无差异,他批判苏联社会主义严重漠视人民民主,官僚集权体制是对民主极大的践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弊端是社会主义的灾难,所谓的“苏联共产主义政权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而不是肯定和确证。米利班德指出,任何形式的共产主义都要满足对以往任何极权体制下虚假民主的超越,社会主义是区别于以往任何独裁与极权体制的根本出路。因此,“社会主义就是为实现民主而斗争的同义词。”1Ralph Miliband,The Plausibility of Socialism,https://newleftreview.org/I/206/ralph-miliband-the-plausibility-ofsocialism.伍德也认为,米利班德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归结为追求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新社会秩序,而其中的主导原则就是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真实民主。

米利班德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这就大大弱化了它对既定的特权集团和政权体系本该具备的约束力与威胁,即便多党制政体在一定程度上能瓦解“寡头政治铁律”2“寡头政治铁律”由德裔意大利籍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Robert Michels)提出,后来成为政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经典性分析原理。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因而,“组织就意味着寡头统治”。,但资本主义的狭隘民主仍然是社会主义的障碍,社会主义应致力于拓展民主的指向范围。与资本主义对既存政权和特权威胁不断减少相反,“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大大地扩展民主的范围,就是在生活的一切领域深化和扩展民主的斗争的组成部分。”3Ralph Miliband,The Plausibility of Socialism,https://newleftreview.org/I/206/ralph-miliband-the-plausibility-ofsocialism.具体来讲,一方面,应该加强对西方政体中政治权力、政党竞争、议会选举、官员履职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和全面监督;另一方面,应该保障公民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申诉要求、参政机会,对于公民权和定期选举等政治权利予以切实维护。

(二)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的平等化

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进行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资本主义私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垄断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成为整个社会规则的主导者,它们掌握着所在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和民众的命运。受资本统治和奴役劳动逻辑的支配,工人阶级仍然处于生产链条中被剥削的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贫富分化、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阶层固化现象加剧。米利班德指出,资本主义和曾经的共产主义,“这些政权或制度也是非平等主义的,因为它们创造出一系列权力和特权的结构,而这是对任何身份平等观念的嘲弄。”4Ralph Miliband,The Plausibility of Socialism,https://newleftreview.org/I/206/ralph-miliband-the-plausibility-ofsocialism.米利班德进而解释,划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就要强调真实的民主,与维持绝对平均的概念不同,平等化不是绝对的平等主义,社会主义真实的平等是“努力消除生活中每个领域主要不平等的平等主义”。5Ralph Miliband,Socialism for a Sceptical Age,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4,p.54.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造成不平等的旧体制、消灭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为新社会秩序的建立创造条件,并非将平等绝对化进而导致平均主义。真实的平等是在未来社会主义中每个人都拥有发挥创造力的平等机会和享受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真实的权力,为生活和发展创造平等的条件,这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平等的观点极为相似,是对资本主义虚假的绝对平等观念的有力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科学阐释。

(三)经济主导部分的社会化

米利班德沿袭了马克思对资本统治权力逻辑的揭示与批判路径,他认为要实现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变革,首先要对经济权力进行改造,而经济主导部分的社会化就是将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切实打破资本主义寡头的垄断权力及其整个权力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集中在大企业所有者手中和控制这些大企业的企业手中的大量权力。把这些寡头所掌握和控制的财富转交给公有经济部分,是有效地使他们的权力社会化的唯一可能性。”1[英]拉尔夫·米利班德:《共产党政权将由什么来接替?》,殷叙彝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年,第299 页。米利班德继而论证,经济主导部分的社会化是实现民主、平等、合作的社会主义新秩序的必需手段和必要条件,只要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仍然被私人所掌控,新社会秩序就一定还会被私人利益所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变革,首当其冲应该打破私人权力体系的藩篱、解除私有制经济的桎梏。他甚至强调,通过公有制把财富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对于社会主义而言,这比武器储备的意义还要大。

米利班德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应当是“以公有成分为主导的混合经济制度”,经济的关键部门采取社会化的方式,部分非公有制性质的领域对民主国家承担严格的报告任务,并接受国家监督和统一调整。如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机构组建的私营企业是对非公有制形式的重要补充。其中,国有制、城市或地区政府领导的地方性企业是社会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适用于大型的生产和服务行业,国有企业不应成为独家垄断性企业,而要和非公有制经济一起参与竞争,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米利班德看来,社会主义经济中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同样,即使在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也并非不使用一些计划措施,那些对外宣称完全奉行“自由主义企业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政府是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为了和“以公有成分为主导的混合经济制度”相匹配,国家内部主导部门的经济是社会化的公有成分,实行完全的中央计划,对处于从属地位的非公有制成分则辅以市场调节的手段。社会主义通过“去商品化”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充分就业、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福利等;利用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在竞争中改善商品和服务。米利班德反复指出,“不断扩大‘去商品化’的范围是社会主义政府‘驱逐市场’以确保涵盖广大生活领域公平的主要目标之一。”2Ralph Miliband,Socialism for a Sceptical Age,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4,p.117.只有在计划与市场的相对融洽中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私有经济权力的解放和超越。

三、实然道路:实施改良主义战略向社会主义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历史规律和工人运动实践,强调无产阶级必须使用暴力手段开展革命斗争。只有彻底摧毁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条件下的政治上层建筑,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与之不同的是,米利班德在讨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策略问题上背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则,坚持用改良主义战略为实现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一)开展合法的政治斗争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在米利班德的理论体系中,“改良主义”1米利班德认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两种战略,即暴力革命和改良主义,其中“改良主义”被认为是两种战略中经常得到最多赞同和支持的一种。同时,“改良主义”必须和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改良”相区别,“社会改良”是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变革要求,而“改良主义”战略则始终将社会主义视为奋斗的根本目标。战略作为“总开关”,是变革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要彻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必须在总原则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政治斗争,在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的变革。米利班德认识到,用“改良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需要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为指导组建新的左翼政党作为政治斗争的先锋队,正如英国当代著名左翼学者保罗·布莱克利奇(Paul Blackledge)所指出的那样,米利班德对工党的保守性进行了讽刺,“他坚决批判现有左翼政党的思想基础,主张创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党”,2Paul Blackledge,Labourism and Socialism: Ralph Miliband’s Marxism,http://isj.org.uk/labourism-and-socialismralph-milibands-marxism/.这是保证改良主义得以顺利实施的全新的必要组织。

“改良主义”政党应首先把极大的重点放在市、地方和国家一级的选举成功上,希望在地方、地区、全国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或至少有强有力的代表。其次,在适当的时候,要参加包括竞选总统、希望或者直接当选总统。米利班德指出,强调宪政、选举制和代表制是“改良主义”定义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政党的直接抱负就是从内部瓦解资本主义政治结构。但米利班德始终排斥真正暴力的革命形式,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选择非法的、革命的、非宪的和秘密的政治活动,他也曾否定自己老师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Laski)3哈罗德·约瑟夫·拉斯基(Harold Joseph Laski),英国著名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1926—1950 年为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曾在1945—1946 年期间担任英国工党主席。所持的以“一致同意的革命”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认为革命性的暴乱将导致残暴无情、得不偿失的后果。

(二)将人民视为资本主义全面变革的能动性主体

米利班德指出,一方面,社会主义不仅要遏制和征服反动分子对社会主义进步势力的抵制,更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其中包括调节“归于‘人民权力’论题下的不同的并且可能是冲突的力量之间的利益关系”。4Ralph Miliband,The New Revisionism in Britain,https://newleftreview.org/I/150/ralph-miliband-the-new-revisionismin-britain.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对权力进行自我适应和调整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而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真正民主、具有代表性和负责任的国家,保护人民基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是它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既然人民是社会主义政府主要的力量源泉,即使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也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并且起来动员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改良主义”政党无疑会在党内外开展这项活动,对工会等其他工人阶级组织也必须这样做。要保证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真实性和广泛性,建立一个过渡性质的、在市民社会中起作用的、人民参与的机构网,成为国家的必要补充是必要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充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的基础上超越资本主义。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的构成,米利班德也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得处于生产从属地位的工薪阶层数量有了极大增加,他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的最大部分,但不能因此而断定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就消失于历史场景之中,过早地这样宣称是非常草率的行为。因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民”主要包括广大工薪阶层、传统的产业工人、失业者、靠福利救济生存的弱势群体等。

(三)在保留旧有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转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与建设实践时反复强调,工人阶级应该彻底摧毁和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针对这一论断,米利班德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中不包括打碎国家机器的含义,左翼政党和政府应该通过“结构改革”对资产阶级进行民主改造,旧的国家机器不是被打碎而应被改造和利用。

其一,应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米利班德强调,利用代议制民主是让“改良主义”政党进入资本主义政权体制的主要手段,代议制在社会主义社会要继续发挥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潘尼奇也认为,曾经在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和米利班德之间关于国家问题的大讨论1从1969 年开始,希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和米利班德分别从“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理论立场出发,以英国的《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杂志为阵地展开了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持续七年之久的争论,主要涉及国家理论的方法论问题、阶级关系问题、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机构的关系、国家相对自主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领域。中,虽然两人在诸多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然而,“当普兰查斯坚持认为必须利用代议制机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这和米利班德的立场是非常一致的。”2Leo Panitch,Ralph Miliband,Socialist Intellectual,1924-1994,The Socialist Register,vol.31,1995,p.1.

其二,保留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政体,甚至允许反对社会主义政党的存在。由于“改良主义”政党组建的目的是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而承认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政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多党并存的体制下,反对社会主义的政党也会出现在议会或政权体制之中。

其三,主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保留资本主义多党制政体和议会制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允许多元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存在。米利班德认为,在社会主义民主政府中,“改良主义”政党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指导下组建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主流意识形态之一,但社会主义民主是由资本主义议会民主改造而来的,作为不同政党指导思想的各种意识形态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反思及镜鉴:米利班德社会主义观的理论辨析与重要启示

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总体上辨析和评价米利班德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断、观点和原则,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其社会主义观的内在逻辑,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一)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自信与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纵观米利班德一生的理论关注点,可以明晰地发现,无论是20 世纪50 年代战后资本主义体系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路凯歌之时,抑或是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随着苏东剧变在低谷中路踽踽前行之时,贯穿其思想始终的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并且在现实中坚定地相信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的时代必然性与合理性,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的。米利班德认为,在左翼阵营中,如果不能用社会主义理论所代表的具有合理抉择的政治文化来替代资本主义,这就是在促成和创造资本主义丛林中“毒草”的疯狂蔓延——种族主义、性别歧视、贫富分化、就业困境、经济投机、金融危机、对外来人的仇视和憎恨、不容异说,等等;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和矫正,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动保守运动将大肆猖獗——排犹主义、种族仇视、原教旨主义等,这些反动运动包含的病状和变态由于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多重危机还将继续恶化。

米利班德的这些论断虽然诞生于20 世纪中后期,但从今日世界资本主义的运行看,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米利班德视野中资本主义的“毒草问题”“畸形病症”“反动保守运动”,不仅一个也没有解决,某些问题甚至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一些问题成为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永久性痼疾,建基在资本奴役劳动逻辑之上的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在当今世界愈发严重和隐秘。

米利班德笃信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这警示我们要不断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新的实践变化作出理论创新,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充分阐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科学性。此外,建设科学社会主义更要反观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病和教训,辨别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思潮和运动,在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尊重社会发展和运行规律,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新局面。

(二)改良主义过渡策略的狭隘与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米利班德将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与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作了区分,但究其理论本质,重点仍然是依靠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国家机器,通过合法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获得政权。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尤其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和建设经验原则时反复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打碎和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暴力革命的手段进行阶级斗争向社会主义过渡。当然,在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下通过合法斗争,采取改良主义措施来推动社会变革,作为暴力革命的必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就此完全摒弃暴力革命战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则是不可取的。米利班德乐观地认为在“改良主义”战略下,资产阶级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会变得“通情达理”,会向社会主义政党寻求妥协及和解,部分人也非常愿意听从社会主义的劝告,但他从根本上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完全解体,生产方式所蕴含的矛盾也并未达到彻底崩溃的境地,资产阶级更不会因为社会主义政党的政治斗争而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米利班德“改良主义”的过渡战略在本质上背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这一策略与社会民主党的“议会社会主义道路”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第二国际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社会民主主义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左翼独立出来后成为共产党,主张进行暴力革命;中、右翼则仍然坚持叫社会民主党,主张用和平、渐进的方式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后者的这种思想主张一般被学术界称为是社会民主党“议会社会主义”思想。和“欧洲共产主义”2欧洲共产主义思潮形成于20 世纪70 年代,该思潮主张通过民主的途径走向社会主义,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并非到处都适用,在具有民主传统的欧洲发达国家可以不用暴力革命,而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民主制度,通过议会选举,结合议会外的群众运动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强调通过民主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的策略并无二致,值得我们警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根本的指导原则不能丢,只有坚持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永葆本色。

(三)未来社会主义构想的局限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任务,米利班德反复指出,霸权是当代资本主义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主要方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霸权而不是其他的“新社会运动”,他认为和反霸权相比,其他“新社会运动”,例如女权运动、反种族歧视、环保运动、性解放、反战等都不足以成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米利班德将具有帝国主义特征的当代资本主义核心本质归结为霸权,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归结为反对霸权,这一观点依然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资本批判的逻辑,也符合当代资本主义各领域在全球范围寻求资本增殖的事实,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不仅于此,我们还必须持续关注当代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新社会运动”,发动这些“新社会运动”虽不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但不同群体基于不同需求对资本主义的种种解构,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复杂化、尖锐化,也从不同侧面警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避免重蹈西方覆辙。

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米利班德忽视了民主的阶级性,主张保留资本主义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并且允许反对社会主义政党的存在,这是明显的立场妥协。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民主仅仅是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对广大无产阶级实行民主的同时意味着对资产阶级等其他敌人实行专政,社会主义的政权只能由无产阶级掌握。米利班德忽视民主的阶级性,没有辩证地理解民主和专政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厘清米利班德对未来社会主义基本模式的构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实践变化出发辨析其主要论点,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10 页。进入新时代,接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通过扩大公民真实有效的政治参与,完善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地位,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优化协调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警惕和识别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输入和侵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民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我的黑帮祖父对美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精读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社会治理与贤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