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25300)杜 娜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5300)沈雁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材也有了新的变化。统编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本全新教材,作为高中阶段的第一本思想政治教材,其中的知识内容贯穿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所有教材,具有统领的作用。新教材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为例,阐释议题式教学法在新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本全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好思想政治课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和发展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用历时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方向。这本书是全套教材的总览和基础,能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这本书承担着培养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能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被“三座大山”压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飞跃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足以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铁的事实证明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教材除了正文,还有“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栏目,分别对应焦点问题的辨析、相关素材的拓展、理论观点的释义,而且呈现了很多与时代相结合的照片和图表。新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多余的,都是服务于新教材内容本身的。尤为重要的是“探究与分享”,这一部分是正文的进一步拓展,与正文相互呼应,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探究与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相关事例、数据和资料为分析某个观点提供资料,并且提出具有指向性、引导性的问题;二是解释正文中的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文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在教学新教材时可通过开展与正文内容相对应的活动、综合探究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课、议题式教学等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后设置了“综合探究”板块。“综合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综合探究”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又与教材其他内容密切联系。“综合探究”对于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综合探究二”,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要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在“综合探究二”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且结合本单元已学习的内容,进一步阐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从我国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找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依据;最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新的教学情境和采用新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习得学科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探究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在认真解读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后,确定合适的议题,创设真实、系列化的情境,以结构化的真实情境为依托设计有效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包括议题导入、议题展开、深入议题进行决策、议题升华、议题践行等环节。这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笔者主要起引导启发和纠正方向的作用,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1.本节课的总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围绕这个总议题,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感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憧憬新时代、致敬新时代。总议题的设置坚持了学科内容指向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统一,坚持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学生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体会中国共产党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等特点,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新时代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本节课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2.议题导入:感悟新时代。笔者首先引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结论,接着播放视频《中国一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你对新时代有何感受?结合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实际,用2~3 个关键词描述你眼中的新时代,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如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描述自己周围发生的新变化。学生通过这些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事例,充分感受什么是新时代以及新时代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教师用语言给学生描述的,而是学生用心感受到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能认同新时代,更能理解和接受新时代。
3.议题展开:解读新时代、憧憬新时代。在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他们内心已经对新时代产生了认可,但还需要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新时代。笔者接着和学生共同解读新时代:新时代“新”在何处?如何理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丰富的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新时代有着重大历史意义。这里需要学生先阅读教材,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新时代的内涵。在学生了解了新时代的内涵后,笔者进一步从四个“是”解读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在学生对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有了进一步了解后,笔者通过“憧憬新时代”环节,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生活有哪些美好期待,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美好生活的实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踊跃发言,部分学生提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房价高、收入差距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养老难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接着笔者从我国取得的新成就和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主要矛盾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我国今天的成就,其实是在不断摸索中取得的,未来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接下来通过如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变成了发达国家,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的设计还是很必要的。有学生在理解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后,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不是代表我国变成了发达国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从多个角度论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中国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和具体矛盾,“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笔者还为学生详细讲解了我国当前的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辨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同时增强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
4.议题升华:致敬新时代。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任务:致敬新时代,向最美奋斗者致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主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选取致敬对象,简单介绍事迹,并撰写致敬卡。学生选取了张富清、钟南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的事例,致敬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笔者最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准备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把本节课的情感推向高潮。笔者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身边最美奋斗者的资料做成卡片,并从全部卡片中选取出制作得比较好的,贴在班级黑板报上,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无不凝聚着奋斗者的汗水。青年学生要向每一位社会主义建设者致敬,要努力奔跑,做有理想有抱负的追梦人,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本节课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加工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作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本节课通过“感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憧憬新时代”“致敬新时代”等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变化,更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认同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更深入地体会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更充分地认识在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应该担当的责任。整节课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使他们能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做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
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不能因胜利而骄傲,不能因困难而退缩,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尽责。而承担着青年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不负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