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24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党建设、大国外交、全球治理方案等内容,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充分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潜能,有其理论需要和现实要求,于国家利益而言,有利于改善并提升我国国际形象,打破长久以来“中国威胁论”的刻板印象,传播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于国际社会而言,也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之下,为全球各国的长远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履行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大国责任。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实践经验,一方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完善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世界历史脉搏的精准把握与深刻洞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着眼于解决前进中的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也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世界他国揭示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这一思想,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加入符合中国现实发展的概念,破除了以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狭义理解,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切实做到了以时间、地点的转移为转移,带领一个后进国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浪潮中做大做强,为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自近代世界史以来,尤其在近年来世界领导权更迭的背景下,一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需要物质经济的兴盛,而且更主要的是伴随着精神力量的输出,借助各类媒介等传播方式传输价值观等信息内容,不断“攀登”话语权的制高点。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锋以及价值观相互碰撞、较量的新态势,如何能真正掌握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靠的不再只是经济力量,还需要思想意识形态的传播来助力推动。因此,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潜能,做好其思想内涵的深度解读,拓展思想的传播范围,可以在国际大环境的高度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多的主动与信任,从而获取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中国威胁论”古已有之,但近年来愈演愈烈,尤其自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的国际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依旧保持了高速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没有如西方所预期的那样在政治上接受其改造,反而在保持政治自主性的基础之上走出了一条新道路。部分西方国家与地区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向中国“开炮”,提出了以“新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债券陷阱”“修正主义国家”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内容也已经不再局限于器物这种浅层次的对抗中,更多向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等多重软实力领域拓展,威胁类型复合度提升,污名化程度加深,而探究其背后的核心变化则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西方国家始料不及的,宣告着西方国家对华固有战略的失败,以及中国道路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制度、价值观构成了严重冲击与严峻挑战。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今天,如何打破西方固有“黄祸论”观念、让其摘掉“有色眼镜”,如何让世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也正是需要大力挖掘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时。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方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新时代下的全球治理观、全球安全观等,为破解当前国际复杂形势、解决重大国际社会问题、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了一种新方向。“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在全球性议题面前,有些国家或选择明哲保身,挑起“逆全球化”的旗杆,有的国家仍旧拥抱着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治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讲,这些各自为战的方式,无法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中国政府围绕全球治理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和计划,主张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在贯通他国合理计划方案基础上兼容并蓄,真正做到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同走向繁荣,而不是走向冲突对抗和斗争。
在西方的固有认知里,现代化这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形态就只限于西方资本主义,但现代化并不是西化,只是因为在世界上占据支配地位的文明形态是西方资本主义,其把持世界话语权过久,导致世界范围对现代化存在了单一片面的理解。而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文明新形态,既一脉相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并以此为基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逆境崛起”——全方位的现代化,这种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需要我们进一步打造对外传播媒体矩阵,以国外受众为重要导向,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内容传播,强化传播的精准性,才能更好挖掘传播潜能、拓展传播广度,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对外传播的渠道除了党报党刊、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还需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大力拓展对外传播的渠道,打造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精准有效的对外传播矩阵,提高国内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一是要转变对外传播固有理念模式,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虽然我国主流媒体,诸如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移动客户端、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维护已经逐步向专业化迈进,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辐射范围。但是我国的对外传播主力军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政府和传统媒体层面,政府和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与开发还有待提升的空间,诸如各类国外直播平台、一些国内外热门社交App等多种媒体平台还未能充分开发、运用,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同时,目前我国新媒体对外传播的源动力还不足,阐释生动性还不足,原创水平还有待提升,有深度的自媒体对外传播影响力还非常薄弱。要深刻改变较为保守的传播理念,突破原有的传播方式,主动接触学习新事物,引入更多新的传播载体,快速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对外传播现状。二是强化“他塑”+“走出去”,拓展思想传播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转移社会舆论场,借助成熟的海外媒体发声,“借力打力”,提高发布内容的影响力、覆盖面。近年来,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以来,多次在访问国家的知名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率先垂范,做出了较为意义深远的尝试。如,在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前夕,在德国主流媒体上发表题为《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反响。同时,我国媒体还要“重自强”,力图在“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充分学习国外知名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经验,借鉴BBC、华盛顿邮报等世界知名媒体的做法,坚持“内容为王”,融合目标国家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制作精益求精的栏目内容,不断建立起更为可靠、更加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形象。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上,既要做好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又要不断深化传播内容,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同的国家受众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从根本上让其了解、理解,需要不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做到有理论支撑、有事实证明,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传播的“润物细无声”,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其他国家受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与意义。要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智库,做到“有故事可讲”。对于国外专家学者而言,需要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上需要“言之有物”,其中的“物”则是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从学术层面来说,为了让更多的外国学者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不断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建言献策。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哲学社会科学制度的加强,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国际问题。除了面向广大国际受众的媒体平台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支连接决策者和民间社会的特殊力量——世界性的智库平台。根据最权威的全球智库排名报告,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CSPTT)研究汇编《全球智库报告2018地区》发布,中国7家智库继续跻身世界智库百强,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加强智库平台的引领作用,增强外国学者理性审视当前国际形势、中国道路的能力,努力为解决国际社会重大问题发声,既可以显示出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的最大诚意,也可以展示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力量所展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一方面,要适应文化传播的新变化,紧密结合目标国家的人缘、文缘、商缘,充分调动民间潜在力量。在部分国外人印象中,中国似乎还停留在建国初期的状态,看待中国人经常会戴上有色眼镜。而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尝试与国际电影寻求结合点,以更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价值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风貌。其中,近来口碑不俗的科幻类电影《流浪地球》迈出了重要一步,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思想内核的科幻道路。相比传统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把家国情结与全人类共同命运结合起来,彰显中国担当与大国责任。相比好莱坞影视大片,它更加强调合作共赢,而不是少数精英扮演救世主,以美国漫威电影为例,拯救地球于水火似乎一直都是美国人的事儿,尤其体现为个人英雄主义;而《流浪地球》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倡导的集体英雄主义。这部电影试图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的这一重要尝试值得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准确的思想观念传递会给传播对象带来准确的理解与判断。尤其在对外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时必须精准到位,这既需要翻译工作者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工夫,又需要翻译工作者的高超翻译技巧,做到思想的传播准确性。思想对外传播过程,更像是编码编译-解码释义的过程,要学深学透,确保编译和释义能精准贴近最初的内容,解释科学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倡议”二字,最开始英文译文为“strategy”(战略),提升到“strategy”层面,不免增加了很多国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甚至导致了一定的敌对意味;后期经过更正,采用initiative,更加精准地反映了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