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

2022-12-04 11:38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朱春莲
学苑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论作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朱春莲

新的课程教育标准多次提到了“生活化”的字眼,广大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语文教育,使其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中,突破浅显化、表面化的教育,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生活化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应当是多维度、多形式的,这是一个开放化的教学课题,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指导原则,有益于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

一、生活教育理论介绍

生活教育理论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早在1927年就展开了生活化教育的实践,开创了教育改革的先河。后经过不断的发展,时至今日,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重重的考验,都已经十分成熟。

生活教育理论倡导让学生从生活和实践中自己发现真理,教育随生活而变化,在生活的实践中产生教育理论,理论又进一步丰富实践。生活化教育的三大基本原理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说明了生活在教育中发挥最主要的指导作用,与传统脱离实践和现实的教育是相对的。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是为生活而服务,要最终服务于生活。“社会即学校”体现出了该教育理论在教育模式上的特征,也就是将社会生活作为大课堂,让学生受到更全面的终身教育,发挥社会的教育作用。“教学做合一”要求学生不仅要学理论,更要实践,保持知行统一,必须始终将“做”放在第一位,用实践引导认知。该教育理论在我国二十世纪初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仍然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之一,也成为了国内广泛探讨的课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最核心的理论支撑。在传统化的语文教育中,学生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教师照本宣科,生活教育理论反对这样的教育,将一改过去的常态,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建立起新的语文学习观念,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在阅读中,学生能够将作者描绘的景物、事件与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在写作中,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下表达出真情实感,所学的文字、作品,都将为他们的生活而服务,而生活也将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终身课堂,这深深地体现出了生活孕育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的特征。

其次,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同样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建立起的知识认知都是以生活认知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应当主动构建认知,而不是教师将知识灌入他们的意识当中。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具体拥有三个观点,分别是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学习观认为,不同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存在差异,这导致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学生建立起的经验和认知能够用于对一些超出认知之外的问题进行判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已经拥有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认知,使知识不断“生长”。这说明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当体现出差异性,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另外,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体现出社会互动性与情境性,也就是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或社会体验中建立认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这与生活教育理论无疑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体现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三点倾向,让学生脱离纯理论性的学习,尽可能在体验、感受中建立认知。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朗读教学生活化。

朗读课文是学生们在每堂课中必做的任务,但是在朗读过程中却长期存在着语气不到位,情感不饱满的问题。每次朗读课文,学生大多都机械的一字一句读出,语气平淡,毫无表情,甚至存在断句错误,这对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以及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认为从朗读技巧的角度上来展开训练,得到的效果是有限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用自己的真实体验带动情感,届时朗读就成为了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宣泄,自然能读出韵味,语气得当。教师对朗读活动要精心设计,不要总是让学生通读全篇、默读,或者每个学生朗读一个段落,可以换一些新鲜的方式。比如,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可以将朗读改为表演,学生在说对白的同时也可以加入动作、表情,并利用一些道具。

以《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为例子,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从女儿的角度讲述了父亲李大钊遇难的经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悲伤与愤恨,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表达出这种悲伤与愤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来共同演绎作品。首先,为了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教师可以这样来渲染朗读氛围:“同学们,当你们的父亲因为工作劳累而生病时,你们的心情如何?当父亲冒着风霜雨雪来学校门口接你们时,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如果你们的父亲是李大钊,他即将因为革命事业而被敌人所害,试想一下作为儿女应当是何等的悲痛?”学生在思索间将自己带入到作者的角色当中,班级内瞬间笼罩了一层悲伤的气氛。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揣摩人物性格,再分角色朗读、表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让学生结合自己类似的生活经验去揣摩语气。比如在读到“什么?爹!”这一句时,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作者因听见了枪声和喊叫声而十分惊恐,此时学生可以回忆自己在某一次因为某件事而害怕时呼唤自己父母的场景,带入当时的语气和表情。而父亲的回答:“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这两句话展现出了作为一名父亲和革命者的冷静,相信学生在自己父母的口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话:“不用怕,我在这里呢。”学生可以学着自己父母的样子来读出这两句。总之,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朗读文章,学生才能读得准确,读出情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入木三分。

2.阅读鉴赏生活化。

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要想让小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用意,就必须从他们已有的生活认知出发来建立对文章的认识,在教学中同样需要突出生活化的特征。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北京地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里的许多风俗在全国各地都是相通的,比如做腊八粥、贴春联、买年画、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等,这些学生都非常熟悉,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尽可能营造出浓浓的年味,让学生进入到过年的气氛中,届时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情感共鸣强烈。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动画,画面中到处张灯结彩,处处是红色,人们匆忙购买年货,亲朋好友串门拜年。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过年时都会做什么,当地还有哪些过年的习俗是课文中没有出现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自己过年得到了多少压岁钱;有的说自己尝试写了一副对联;还有的说自己和爸妈去寺庙中祈福。此时,学生已经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课文内容产生了一致的情感共鸣,这时再让他们阅读原文,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了。

当然,课本中并非全部都是这类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相贴近,内容浅显易懂的文章,高年级学习的课文更具深度,部分文章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比如,《匆匆》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但是作为小学生又怎能意识到时间的可贵呢?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些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时间这一抽象的词汇代表了什么,以及时间的确是在快速流逝的。教师可以拿出学生们在刚入学时的大合影,还有他们在三、四年级参加体育活动时拍摄的照片,对比之下,学生们发现自己长高了很多,脸上的稚气也褪去了许多,原来几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用这种方式,学生感受到了时间,理解了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获得了一次别样的阅读体验。

3.写作教学生活化。

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原型去创作,善于观察生活。其实,这不仅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是写作教学取得优异成果的必要条件。一直以来,学生和教师都被写作的问题困扰,学生的作品有很多都缺乏真实的内容,十分空洞,部分甚至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一致,有明显的抄袭痕迹。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抵触,写不出优秀作品,或者写不够字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创作和生活相分离,一旦接到写作任务,立即开始冥思苦想,编纂内容,却不去回忆自己有哪些真实的相关经历。为了彻底解决写作的顽固问题,教师必须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让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应当利用一部分的时间,先帮助学生梳理创作思路,让他们知道自己应当从哪一角度去搜集写作材料,不至于因盲目创作而跑题。比如,面对习作要求“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讲一个自己儿时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本次的创作内容应当怎样选取。教师:“同学们,在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很少能够买新衣服穿。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和自己同班的同学拥有了一件在当时非常时髦的外套,于是回家央求妈妈给我也买一件。妈妈犹豫了一阵,最后答应了,我当时高兴极了。但是从那天开始,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总是很晚才回来。一天,我半夜起床,看到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衣服上和头上都是灰尘,才知道她是为了给我买新衣服而去打零工,加班加点。在那一瞬间,我突然不想买新衣服了,对妈妈说我不要新衣服了,妈妈对我说‘我的宝贝长大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瞬间,因为某件事而突然变得成熟了,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了?说一说你们的故事。”用这种方式,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他们在回忆和讲解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构筑了创作的基础。在每一次的写作训练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将目光集中于生活中,从身边搜集资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4.课下作业生活化。

长期以来,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语文课下作业都以书面作业为主,包括抄写课文、生字词,做练习题等,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还为学生增添了身心的负担。如今,我国正在大力落实“双减政策”,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教师应当重新规划语文作业的形式,在作业设计中体现生活化教育的原则,变理论作业为实践作业,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精神负担,相信也能一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

比如,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片段后,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教师与其让学生抄写、背诵课文,不如让他们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集的片段,该电视剧中的情节高度忠于原文,演员精湛的演技将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视频直观传达的信息,更容易理解课文,这样的作业也让他们在补充了知识的同时,愉悦了身心。再比如,学习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环境、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地球出力,可以让他们在课下完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河流污染情况,水资源浪费情况,矿产资源开采情况,工业污染情况等,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搜集网络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制定保护环境的可行性方案。这样的作业是真正富有意义且服务于生活的。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覆盖到语文课程的朗读、阅读、写作、作业等多个环节中,将语文教育与生活进行全面、统一的融合,将更有效的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打破应试化教育的局面,开创语文教育的全新未来。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论作业
坚持理论创新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