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材料 挖掘内涵 体现哲思

2022-12-03 00:39:47赵彦秋祝振全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生君子植物

赵彦秋 祝振全

文 题 呈 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茫茫的阿尔卑斯群山,一些植物已经生存了千百万年。冰雪封山的冬季,在能接受阳光照耀的短暂日子里,它们分享为数不多的珍贵资源。一些高海拔植物,进化出对抗严酷环境的策略:为确保自己的地位,在领地四周形成垄断,扼杀一切对手生存的空间,如佛甲草紧紧缠绕着附近植物的根部,汲取它们的汁液补充营养;山柳菊属植物会释放毒液毒死邻居。当然,为了保护其他植物,守林人会定期对它们进行清理。

而在阿尔卑斯群山高耸入云的峰巅之上,生命也展现出一种最令人惊叹的景象。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阿尔卑斯群山里的植物为了抗冻,真是各出奇谋。比如,无茎蝇子草内部的温度比外面高10摄氏度,从而形成一种微气候,以便其他一些物种在其中找到生存空间;而且它们的每朵小花都紧紧挨着邻居,不是为了杀死对方,而是为了保存和分享水分与热量。

上述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它又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呢?请结合历史和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 作 指 导

第一步,分析材料

这是一则哲思类材料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在审题时应把握两个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倾向性原则。首先,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看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审读思考。其次,要关注材料的倾向性。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时我们需要理清思路再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是关于自然界生存现象的描述,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写在阿尔卑斯山严酷的环境中,面对为数不多的珍贵资源,高海拔植物的对抗策略:“扼杀一切对手生存的空间”,最终“守林人会定期对它们进行清理”;第二段写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茎蝇子草内部温度比外面高,“以便其他物种找到生存空间”,它们的小花紧挨着邻居,“不是为了杀死对方,而是为了保存和分享水分与热量”,终成为“最令人惊叹” 的生命景观。

第二步,确定立意

在全面分析材料后,我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立意:

1.关键词句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具体操作时需要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材料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材料找出观点句。精读材料,我们发现两段文字的关键词与“分享”有关:在为数不多的资源中,佛甲草和山柳菊属植物不愿意分享资源,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形成领地“垄断”,“扼杀”一切对手;无茎蝇子草自造“微气候”,“以便其他物种”找到生存空间,“每朵小花”都紧挨邻居以“保存和分享”水分与热量。材料是一种隐喻,我们从中可提取的道理却是多元的,在资源掠夺中是选择独享还是分享,需要我们好好考量,在写作时,我们应选择正面、积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2.由表及里抓本质

必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本则材料命题人意在通过佛甲草、山柳菊属植物和无茎蝇子草作为典型例子,针对其在恶劣环境中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对其结果进行正反对比:前两种植物自私霸道,“守林人会定期对它们进行清理”;后一种植物与邻居相互依靠,抱团取暖,“展现出一种最令人惊叹的景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在现实中面对困境时,不能仅顾一己私利,还要学会分享、共同生存、合作共赢,以达到和谐共生。

3.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及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什么两种植物会有不同的结果?深入思考,不難得出立意:既要发展自己,又要与他人和谐共生;摒弃利己主义,涵养利他情怀等。

第三步,把握任务要求

分析完材料后,我们还要围绕任务要求作文。本题一共有三项任务:

1.“上述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提示我们作文时要结合材料,要由材料中的植物联想到人类社会,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观点。

2.“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提示我们写作时要以青年人的视角,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何看待分享,应该怎样分享,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等。

3.“请结合历史和现实”,提示我们既要回顾历史,又要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历史和现实中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上的如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如今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

整体来看,面对哲思类材料作文,审题要立足材料,挖掘内涵。全面把握材料的核心立意,仔细理清任务要求,避免没有读懂材料就仓促下笔,而导致跑题,或者没有结合材料任务要求,而导致没能完成写作任务。

佳 作 展 示

君子为人美之

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   张馨宇

自然界中,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高海拔的植物有的选择形成垄断、扼杀对手,有的选择互利共赢、包容异己。最终,自私自利的没能存活,而守望相助的得以繁衍。物如此,人亦然。自然也是人性的映照:君子为人美之,小人为己损之。

君子为人,胸怀宽广,去私心、谋共存。

君子“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正如那无茎蝇子草,内部温度比外面高10摄氏度,在寒冷的环境中发光发热,形成“微气候”与周边的植物共同依存。回顾历史,1200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看现在,无论是坚守大山深处的女校长张桂梅,还是经营抗癌厨房的熊庚香夫妇,抑或拖着渐冻身躯的张定宇院长,他们虽身处困境之中,但“利万物而不争”,一善染心,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高尚的君子之风,令世人铭记。君子为人,当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这是精神成长的正道。

君子为人,以“合”为美。

看到无茎蝇子草的分享,我不由得想起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互利共生。“碳中和”“上合组织”“金砖国家”……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的完美体现。以和为贵,以合为美,讲究的就是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有些人不明白其中道理,此为寰球之憾。

小人为已损之,自私自利,青年不可效之。

佛甲草会吸取邻居的汁液为营养,山柳菊更甚,会放出毒液毒死邻居,这些行为看似聪明,但它们最终会被守林人清理。战国时的魏相白圭自以为治水超过了大禹,却被孟子反驳:“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洪水都流进大海,于己有利,于人无害。而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于已有利,于人却有害。”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私自利、为贪小利而罔顾他人利益的人,如有人在图书馆发现了喜爱的古书,便会一借不还,最后以极低的赔款换取爱书,这种人是通过钻规则的“空子”满足私欲。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当以此为戒,不可为己损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当代青年更应有君子之气度风范,修身矫思、以义为先,美他人之美,为社会作出贡献。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蒋勋曾言:“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我们不应只“自扫门前雪”,要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说不,杜绝做“利己小人”,在与他人合作互助中消弭冰雪,散发光与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尘雾之微可补益山海,荧烛末光能增辉日月。吾辈愿为君子美人之美,拒一时之小利,涵养自身,为国效力!

【点评】

作者在写作时围绕材料进行立意,提出“君子为人美之,小人为己损之”的观点,再通过相关事例及对比论证,列举了正反两面的不同做法,说明合作共赢的意义。最后,结合青年自身提出摒弃利己主义,倡导合作互助,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文章观点明确,语言典雅流畅,说理充分。

和谐之音律动则万物共生

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   刘文慧

自然界中植物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茫茫的阿尔卑斯山脉上,佛甲草紧绕其它植物之根汲取营养,山柳菊释放毒液对邻居痛下杀手,可它们最终也难逃守林人的定期清理;高耸入云的群峰之巅,无茎蝇子草为其他物种提供生存空间,分享水分与热量,一派和谐。

植物的群落里,有的想要垄断终究各方受挫,有的互利共享最后万物和谐共生。而我们人类世界亦是如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用和谐之音律动万物共生。

以和谐之音律动人与自然共生,此为基础。

回溯历史,大规模掠夺开发各种天然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教训,而我们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去几年,南极1.5万亿吨冰已融化,大块冰层出现裂缝,病毒肆虐;滥砍滥伐导致山体滑坡,超標排放废气导致下酸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是我们需要演奏的和谐之音。人们在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中逐步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多样性、变化性、和谐性与统一性,秉承“贵和”意识,坚持和谐思想,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和谐之音律动国与国共生,此为保障。

中国始终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我们拥有开放包容的格局,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我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到支持非洲各国独立,从联合国派出数量最多的维和人员到新冠疫情暴发后无偿向各国派送疫苗、分享经验,都传递着和谐之音。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反观历史,清政府闭关锁国,终酿成被瓜分的结局。如今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愈加尖锐复杂,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一带一路”,以互助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全球问题。

以和谐之音律动人与人共生,此为通途。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就他人就是成就整体,也是成就自己。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青年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多与同伴合作互助,共同成长。面对困境,与其顾影自怜,不如放下隔阂,坦诚交流。走出内心的藩篱,拥抱合作,成为有温度、有深度,知怜悯、惜和平的人,一同奏响和谐之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谐之音律动则万物共生。让我们一同见证和谐的未来。

【点评】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和谐之音律动则万物共生。接着分析了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引用、举例、对比进行论证分析,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说理。文章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共生君子植物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4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君子无所争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有君子之道四焉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