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刘朴兵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1]利用焦作黄河流域独特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开发高质量文旅融合项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重大政策规划的具体措施,又是深入挖掘焦作黄河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际行动,对助力乡村振兴、传承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饮食器具、菜肴制作、面食制作、酿酒技艺、饮食原料生产、饮食娱乐、饮食风俗、饮食美学等方面探讨焦作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提升路径,以期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饮食类非遗旅游项目和产品,推动焦作旅游业上档升级,赋能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
饮食类非遗是非遗项目中与饮食文化相关的项目统称。截止到2021年12月,国务院、河南省、焦作市分别公布了五批国家级、五批省级、六批市级非遗名录。其中与饮食有关的项目26项[2],占非遗项目的7.86%,评价如下。
1.种类众多
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众多,涉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等门类,包括饮食器具制作、菜肴制作、面食制作、酿酒技艺、饮食原料生产、饮食娱乐、饮食风俗、饮食美学等(表1)。这些非遗项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是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
2.亦食亦药
利用食物的药理作用,以食物当药防病治病,是中国古代医学取得的一个伟大成就[3]225。焦作的“四大怀药”、上庄姜等药性价值很高,是开发康养型旅游产品的重要物质基础。
“上庄姜”又称清化姜,因主产于博爱县上庄村和清化镇而得名,因其丝细、亦辣亦香、药用价值高,是药食同源的佳品。除了做调味品,还能加工成多种姜制品及饮品。“糖晒伏姜”“糖腌姜片”是治疗胃寒病的灵丹妙药。“姜蒜苔酹”“姜腌韭花”利用姜的温补作用,中和蒜苔、韭菜花的寒性,健胃消食、增强食欲。[4]104
3.文化内涵丰富
文化性是饮食类非遗的硬核,也是地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闹汤驴肉”是焦作沁阳的传统美食,始创于清顺治年间[4]110,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在熬制时,多种香料、中草药在汤锅中沸腾翻滚,驴肉摊前人头攒动,争相购买,遂称“闹汤驴肉”。“闹汤驴肉”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制作精细、味道鲜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当阳峪绞胎瓷因产于焦作修武县当阳峪而得名,是中国制瓷技术中极其宝贵的一项文化遗产。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源于唐,兴于宋,因其表里如一的特质,故有“瓷中君子”之雅称[4]24。美好的寓意、古朴典雅的外观、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工艺赋予了当阳峪绞胎瓷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开发饮食器具理想的材料。
表1 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分类
目前,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例如,焦作已经开发了铁棍山药、山药粉、山药饼干、山药麻花、山药露、山药酸奶、山药黄酒、山药红酒等健康养生型系列产品,怀山堂山药粉、怀庆府山药酒、闹汤驴肉、五里源松花蛋已经成为焦作知名品牌。但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有三:
1.知名度不高
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旅游产品知名度普遍不高。提及焦作非遗美食,消费者只知道铁棍山药。北京烤鸭、无锡排骨、道口烧鸡、杭州东坡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而焦作沁阳闹汤驴肉从营养价值、文化内涵上都不逊色,但是知名度不高。沁阳怀帮黄酒以“四大怀药”为酿酒原料,历史悠久,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但是,提到黄酒,人们只会想到浙江绍兴黄酒、山东即墨黄酒等。
2.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旅游开发中应突出饮食类非遗文化价值,彰显特色的地域文化。
“姜参蜜宝”是以清化姜为主要原料,加以蜂蜜、怀山药等制成的保健饮品,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因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重视,逐渐淡出了市场。
“怀地黄宝”是以怀地黄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保健饮品。怀地黄药用价值极高。李时珍曰:“今日惟以怀庆地黄为上。”[5]1019“怀地黄宝”曾是焦作人走亲访友馈赠的佳品,也因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3.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
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多分散于乡村,产业集聚度不高,和旅游业融合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饮食类非遗技艺还没有广泛渗透到景区、餐饮业、住宿业中。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怀帮黄酒酿造技艺、苏寨陈家牛肉面制作技艺等,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第二,饮食非遗旅游商品种类较少,结构单一。焦作已经推出了“四大怀药”、闹汤驴肉、武陟油茶、五里源松花蛋等非遗商品,但文创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少。经过巧妙构思,绞胎瓷制作技艺、盆窑黑陶制作技艺等,可以开发成旅游纪念品。
1.饮食类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和教育,饮食类非遗是穿越历史的“活着”的文化[6],在博物馆中传播饮食文化完全符合博物馆的功能。建设饮食类非遗博物馆,集中展示过去“吃”的文化,不仅有利于饮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通过销售文创产品,实现饮食类非遗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国内很多地方有饮食文化博物馆,比如杭帮菜博物馆、淮扬菜博物馆、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等。建议从三个方面建设焦作饮食类非遗博物馆:一是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饮食器具,富有地域特色饮食原料的生产,别具一格的菜肴、面食制作技艺、酿酒技艺等[7];二是以专题展演制作过程、现场DIY、虚拟漫游等形式展示,增强体验性和互动性;三是建设饮食类非遗文创展品区。
2.美食节庆模式
美食节是以节庆的形式,集中展销某一地域的美食,具有“晒厨艺”“晒小吃”“晒文化”等特点。通过这一特殊的“味觉”纽带,搭建起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对于弘扬饮食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名片具有重要作用。焦作已经推出了“神农山美食嘉年华”“温县·古贤碾馔美食文化节”等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今后还可以尝试打造“四大怀药”养生宴文化节、沁阳怀帮黄酒文化节、焦作非遗小吃文化节等。
3.饮食地标模式
地标是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风貌及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饮食地标是能够反映一个城市饮食特色及饮食风貌的名菜名店汇聚之地[8]。可以依托旅游古镇、古街的区位优势,打造能够充分体现焦作城市风貌及城市建设,集饮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美食地标,使饮食地标成为焦作的会客厅及展示焦作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窗口,让游客一提到焦作美食,就想到其代表性美食城或美食街。
以焦作旅游资源为依托,充分整合其他文化资源,建设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饮食类非遗+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焦作饮食类非遗项目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1.饮食类非遗+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康复医疗、益寿延年为目的。依托焦作云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民宿资源,将养生类非遗美食纳入旅游线路中。民宿室内悬挂焦作饮食类非遗宣传图片,菜品设计中加入非遗美食,让游客感受焦作非遗美食的文化内涵,达到滋养身体、丰富知识的目的。
2.饮食类非遗+美食品鉴游
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美食品鉴类旅游产品,例如开展“怀山药酒品鉴之旅”“闹汤驴肉品鉴之旅”“全驴宴品鉴之旅”“四大怀药养生宴文化之旅”等。焦作某宾馆已经推出了“怀牛膝炖土鸡”“文房四宝”(食材是四大怀药)、“四大怀药饼干”等系列养生菜品点心,深受顾客的喜爱。如果能增加饮食类非遗技艺展示或设立专门的非遗美食DIY作坊,增加体验性项目,则更能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3.饮食类非遗+研学旅游
焦作饮食类非遗中的绞胎瓷烧制技艺、黑陶制作技艺等可以与研学旅游相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陶瓷制作的过程,现场展示陶瓷制作技艺及DIY,让学生在学习陶瓷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感受精妙绝伦的陶瓷制品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发以“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为主题的研学线路,组织学生体验从种植、浇水、施肥、炮制全过程的活动,对其进行劳动教育和责任心教育。
4.饮食类非遗+文创购物游
紧跟时代潮流,将文化创意、时尚元素融入饮食类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中,注意彰显文化本色,让其有灵魂、有情怀、有颜值、有特色、有温度。以焦作绞胎瓷、黑陶制作技艺为亮点,研发系列文创产品,如时尚茶具、餐具等。以四大怀药为食材,开发养身保健饮品、点心等。
1.精心打造非遗美食品牌
通过制作《“非遗”美食》《舌尖上的“非遗”》等节目,记录非遗制作技艺、品牌故事、品牌文化,让美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充分呈现,以塑造品牌形象。将非遗美食纳入中小学生教材,在大学食堂开设非遗美食窗口,让其活跃在年轻人的学习、生活和记忆中。
2.数字化赋能饮食类非遗传播
通过5G、人工智能、VR等数字化技术,让饮食类非遗生活情境和制作技艺数字化呈现,构筑沉浸式综合体验平台[9]。采用新媒体平台与数字化营销手段,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火山、小红书等微视频直播平台,邀请网红直播非遗美食及旅游纪念品,赋能焦作饮食文化传播,改变焦作饮食类非遗知名度不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