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丝氨酸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12-03 06:53王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丝氨酸海马神经元

王艳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4)

突触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学习记忆在突触水平上的重要研究模型[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LTP的形成与离子型谷氨酸(gluta⁃mate,Glu)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激活密切相关,该受体具有高度的钙渗透性,当被激活后可引起其偶联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大量内流,从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诱导LTP[2]。NMDAR的激活不仅需Glu,还必需其共激动剂D-丝氨酸的参与,D-丝氨酸与NMDAR的甘氨酸结合位点结合后,Glu才能开放NMDAR偶联的离子通道,发挥其生物学作用[3]。研究显示,降解D-丝氨酸可阻断LTP的产生,而给予D-丝氨酸能够明显改善LTP的诱导与维持[4]。此外,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对D-丝氨酸的特异性降解及D-丝氨酸合成酶丝氨酸消旋酶(serine racemase,SR)的基因缺失均可明显改变NMDAR的激活[5-6]。D-丝氨酸被视为突触NMDAR的主要内源性协同激动剂,在大脑突触可塑性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与学习记忆紧密相关。本文对D-丝氨酸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D-丝氨酸在脑中的分布

D-丝氨酸是哺乳动物脑中含量较高的D型氨基酸,Hashimoto等[7]首次报告D-丝氨酸在成年大鼠大脑中大量存在(0.27μmol/g湿重),约占大脑丝氨酸总量的1/4。D-丝氨酸在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多个大脑区域中大量存在,在认知过程中涉及的大脑突触可塑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D-丝氨酸在大鼠大脑中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大脑皮层中的浓度较高,小脑和脑干中的浓度较低[8]。Schell等[9]使用对D-丝氨酸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研究结果显示,D-丝氨酸在大鼠前脑(皮层、纹状体和前嗅球)中浓度较高,在中脑中浓度较低,在小脑中几乎不存在。

在细胞水平,内源性D-丝氨酸与其合成酶SR分布一致,SR起初被认为主要集中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10]。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生理状态下,SR主要表达于神经元,AST可合成少量D-丝氨酸,主要合成L-丝氨酸,L-丝氨酸转运至神经元后,在SR作用下转化为D-丝氨酸;而在病理状态下,反应性AST中的SR和D-丝氨酸水平会升高,从而会影响突触间信号传递[11]。早期研究表明,D-丝氨酸由AST合成和释放,由此D-丝氨酸被称为“胶质细胞源性递质”[12]。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D-丝氨酸主要定位于神经元[13]。Ehmsen等[14]用Srr-/-小鼠作为阴性对照以优化D-丝氨酸的免疫染色,实验观察到超过80%的D-丝氨酸定位于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相关的数量较少,D-丝氨酸染色出现在所有皮质层和各区域海马的锥体神经元。除了锥体神经元外,SR和D-丝氨酸还定位于GABA能神经元[15]。

2 D-丝氨酸的合成与氧化代谢

研究显示,SR是催化D-丝氨酸合成的主要酶,SR能够特异催化L-丝氨酸转化为D-丝氨酸,SR水平的改变可影响D-丝氨酸功能[16]。在脑中,L-丝氨酸主要由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HGDH)在AST中合成,正常生理状态下,一部分在AST中SR作用下生成少量D-丝氨酸,一部分穿梭至神经元中进一步合成为D-丝氨酸[17]。SR具有双向催化活性,可使D-丝氨酸和L-丝氨酸相互转化,但由于SR对L-丝氨酸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将L-丝氨酸消旋生成D-丝氨酸是SR主要的催化方向;SR除了具有消旋功能外,还能使L-丝氨酸或D-丝氨酸分解生成氨和丙酮酸盐,SR在体内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5′-磷酸吡哆醛(PLP)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Mg2+和三磷酸腺苷也是SR重要的辅助因子,二者可使D-丝氨酸合成速率提高5~10倍[18]。

DAAO是一种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酶,人体内DAAO对D-丝氨酸具有高度选择性,是D-丝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在脑中DAAO主要位于AST中[19],可将D-丝氨酸氧化降解生成羟基丙酮酸和氨,羟基丙酮酸可再由羟基丙酮酸还原酶催化生成D-甘油酸-3-磷酸,最后异生为葡萄糖。

3 D-丝氨酸的转运

突触间隙的D-丝氨酸由转运体进行跨膜转运摄取及清除,D-丝氨酸受2种转运体调控,其一是Na+依赖型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转运体 (alanine-serine-cysteine-threonine transporter,ASCT),主要为ASCT1和ASCT2;另一种为Na+非依赖型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转运体(alanineserine-cysteine transporter 1,Asc-1)。Shao等[20]用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和AST研究D-丝氨酸、Asc-1和ASCT-2转运蛋白的表达,AST和神经元中均可表达ASCT2,Asc-1只表达于神经元,此外,D-丝氨酸的摄取可被ASCT2的特异性底物所阻断,突触间隙D-丝氨酸的摄取可由AST膜上ASCT2所介导。研究表明,ASCT1基因敲除小鼠培养的AST中D-丝氨酸和L-丝氨酸的转运减少了80%~90%[21]。Asc-1是一种位于神经元中的中性氨基酸转运体,被证明主要在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上表达,可以在与其他小的中性氨基酸交换的同时介导D-丝氨酸的双向转运[22]。ASCT1和ASCT2在脑中广泛表达,但对D-丝氨酸的亲和力较低,而Asc-1在脑中表达虽低,却对D-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在调节大脑D-丝氨酸的水平中起重要作用[23]。

4 D-丝氨酸与学习记忆

研究表明,脑高级神经活动是由相互作用的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实现的,AST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型,已知在脑功能中发挥关键支持作用,有助于离子和神经递质稳态,维持血脑屏障,并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代谢支持;除此之外,AST还参与促进突触形成及维护突触的正常功能等[24]。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其可塑性对学习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电镜观察发现,海马等脑区的突触被AST的突起紧紧包绕,与突触前、后膜形成三联体结构[25]。研究显示,AST可以释放Glu和D-丝氨酸等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丝氨酸等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调控突触可塑性[26]。NMDAR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关键受体[27]。NMDAR的开放需要活化Glu和甘氨酸位点,研究显示,D-丝氨酸是激活NMDAR甘氨酸结合位点的内源性共激动剂,只有D-丝氨酸协同Glu开放了NMDAR偶联的离子通道,才能调节突触功能[28]。

D-丝氨酸与突触可塑性有关,在大脑学习记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Wong等[29]研究显示了在CA1锥体神经元中SR和D-丝氨酸的树突和突触后定位,此外,利用单神经元SR基因缺失,结果显示了突触后SR在调节NMDAR功能中的作用,单神经元SR基因缺失导致小鼠1个月龄时LTP的消除,外源性增加D-丝氨酸可以恢复LTP。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给予D-丝氨酸可改善学习记忆功能,Stouffer等[30]研究显示,腹腔注射给予D-丝氨酸虽未缩短大鼠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但可延长在平台区停留时间。Bo等[31]对铅暴露大鼠给予D-丝氨酸后发现其缩短了大鼠从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增加了大鼠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并减轻了海马神经元对铅暴露的病理损伤,恢复了因铅暴露而降低的NR2A的表达水平。Han等[32]研究显示,给予氟乙酸钠可导致实验大鼠水迷宫中的空间学习和记忆严重损害,此外,行为缺陷伴有脑切片海马CA1区LTP诱导受损,外源性D-丝氨酸治疗成功恢复了海马LTP和学习记忆功能。海马中含有高浓度的D-丝氨酸和高密度的NMDAR,由于海马的LTP依赖于NMDAR的激活,而D-丝氨酸是NMDAR的内源性配体,因此D-丝氨酸与LTP的诱导有关。研究显示,SR缺失突变小鼠脑中D-丝氨酸水平明显下降、NMDAR功能降低,同时影响了突触可塑性[33]。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SR基因缺失可导致细胞外D-丝氨酸浓度降低[34],以及CA3-CA1突触的LTP受损[35]。

作为D-丝氨酸合成的前体物质,L-丝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L-丝氨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异常[36]。Le Douce等[37]研究显示,小鼠海马AST中L-丝氨酸合成途径失活可降低NMDAR活性,而给予外源性L-丝氨酸可改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PHGDH是L-丝氨酸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PHGDH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L-丝氨酸和D-丝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38]。Yamasaki等[39]证明了L-丝氨酸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步骤PHGDH仅在大脑的AST中表达。Ehmsen等[14]用L-丝氨酸和D-丝氨酸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抑制AST中PHGDH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AST中的L-丝氨酸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神经元中的D-丝氨酸水平明显下降。Neame等[40]研究发现PHGDH抑制剂可使原代培养皮质AST中L-丝氨酸的生成减少75%;在急性皮质切片中,PHGDH抑制剂可将由葡萄糖合成的L-丝氨酸和D-丝氨酸降低70%~80%,表明大量D-丝氨酸源自通过PHGDH途径产生的L-丝氨酸,PHGDH水平的变化通过影响D-丝氨酸的生成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研究表明,DAAO活性的增加可降低D-丝氨酸水平,继而引起NMDAR功能低下[41],用纯化的或重组的DAAO灌注皮质或海马脑片会导致NMDAR介导的LTP的抑制,这可以通过灌注外源性D-丝氨酸来恢复[42]。Mothet等[43]研究显示,用纯化的DAAO灌注培养的神经元和脑切片可以抑制NMDAR激活,而用外源性D-丝氨酸灌流可逆转NMDAR功能的丧失。Nagy等[44]研究结果显示,抑制DAAO可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NMDA诱发的放电活动,提高认知功能。由于DAAO抑制剂可升高脑内D-丝氨酸水平,从而促进NMDAR的活化,目前一些研究已在临床前研究中联合使用DAAO抑制剂和D-丝氨酸,这可能是增加脑中D-丝氨酸水平更为有效的手段,同时提示DAAO抑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与NMDAR相关的疾病,6-氯苯并[d]异噁唑-3-醇(CBIO)是一种高效的DAAO抑制剂,研究显示,在闭合性头部损伤小鼠模型中,单次CBIO治疗(损伤后24 h)可显著改善认知和运动功能,并减少损伤体积和炎症反应,随着海马体积和海马区神经元数量的增加,提示该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45]。此外,苯甲酸钠作为DAAO抑制剂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owley等[46]研究表明,小鼠口服给药给予苯甲酸钠后,体内DAAO酶占用率和小脑D-丝氨酸水平均明显增加。

Foster等[47]研究显示,D-丝氨酸是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ASCT1和ASCT2的底物,在培养的大鼠海马AST中由2种亚型转运。Kaplan等[21]研究显示,ASCT1基因敲除小鼠出现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ASCT1影响了D-丝氨酸水平有关。Asc-1也能够调节D-丝氨酸的释放,Asc-1对于NMDAR的激活和突触可塑性是必需的,抑制Asc-1可减少D-丝氨酸的摄取和释放,并抑制CA1中的LTP[48]。

5 小结与展望

NMDAR在突触信号传递、LTP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D-丝氨酸是激活NMDAR十分重要的内源性激动剂,D-丝氨酸的水平可受SR、DAAO、ASCT及Asc-1水平的影响;此外,D-丝氨酸合成的前体物质L-丝氨酸及其合成酶PHGDH的水平亦会影响D-丝氨酸水平,如果上述任一环节发生改变,均可引起D-丝氨酸水平异常,从而可能影响学习记忆能力,但是上述各环节中何种因素对D-丝氨酸水平起主要作用,以及相应引起的突触信号传递如何改变,需要视研究毒物、研究对象不同而进行分子水平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丝氨酸海马神经元
海马
丝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丝氨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海马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海马”自述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NP位点rs6797312多态性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