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卫真,夏娟
(漯河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 漯河 46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伴有气流阻塞的特征,通常是由有害的气体及颗粒引发异常炎症反应导致的[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喘、咯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闷等,长期发展可成为肺心病、呼吸衰竭,是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可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吸氧、吸入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病情反复,患者无法痊愈,仍然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预后生存期缩短,治疗效果有限[3]。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证治要点在于肺脾气虚,加味茯苓甘草汤具有健脾益肺、止咳化痰功效,在咳嗽、咳痰、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4]。本研究将加味茯苓甘草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12 月在漯河市中医院就诊的12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 例。观察组,男38 例,女26 例;年龄45~76岁,平均(61.55±8.74)岁;体质量指数(BMI)18~24 kg/m2,平均(21.87±2.88)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Ⅰ级14 例,Ⅱ级27 例,Ⅲ级23 例;病程4~26 年,平均(14.28±2.36)年。对照组,男35 例,女29 例;年龄42~79 岁,平均(60.94±7.87)岁;BMI 18~25 kg/m2,平均(22.07±2.63)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Ⅰ级15 例,Ⅱ级25 例,Ⅲ级24 例;病程5~28 年,平均(15.11±3.55)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开始前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20号)。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5]:依据相关标准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指病情较为稳定,无急性发作症状。中医诊断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 版)》[6]相关标准诊断为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症:咳嗽气短、声低气怯、易感冒,次症:久咳不愈、自汗、乏力懒言、痰白沫状,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2)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3)年龄40~80 岁;4)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气管类疾病;2)对药物成分过敏;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有恶性肿瘤者;5)精神异常;6)近期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且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7)有传染性疾病。
1.5 方法 对照组行氧疗、祛痰、运动康复训练、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茯苓甘草汤,方药组成:茯苓10 g,炙甘草3 g,黄芪30 g,丹参6 g,川芎10 g,白前12 g,赤芍9 g,当归12 g,红花9 g,川贝母9 g,桂枝6 g,加水煎煮后取400 mL 为1 剂,每日1 剂,早晚2 次温服,治疗周期为2 个月。
1.6 观察指标 1)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有改善;未愈:临床主症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将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咳嗽气短、声低气怯、久咳不愈、自汗、乏力懒言、痰白沫状等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 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时静脉血5 mL,分离出血清后采用Cytek Athena 流式细胞仪(美国Cytek Biosciences公司)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百分率,计算CD4+/CD8+。4)治疗前后采用Coatron 18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德国美创公司)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64)分
表1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64)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2 2 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n =64)
表2 2 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n =64)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n =64) s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n =64)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4 2 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治疗效果比较(n =64)例
2.5 用药安全性分析 2 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重点多放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是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后好转的阶段,此时疾病仍在发展,肺功能持续恶化,有可能会受到诱导再次急性加重,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治疗对于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极为重要[8-9]。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喘症”“肺胀”“咳嗽”范畴,其缓解期通常为肺脾气虚,病因病机为久病气虚,反复不愈,脾肺亏虚,水道失调,滞瘀成痰,血气不通,瘀血阻碍心脉,损伤肺气,治疗关键在气血滞瘀,应以益气活血为原则[10-11]。加味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具有润肺通气、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作用[12]。本次研究将其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在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的观察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加味茯苓甘草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味茯苓甘草汤含有茯苓、炙甘草、黄芪、丹参、川芎、白前、赤芍、当归、红花、川贝母、桂枝等中药材,主治脾虚、肺虚、气虚乏力、自汗、咳嗽痰多等症。茯苓利水健脾,炙甘草、桂枝益气通阳,黄芪补气固表,红花、丹参、川芎活血祛瘀,白前、川贝母润肺止咳祛痰,赤芍散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补肺益脾功效[13-15]。
在免疫功能的观察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气管长时间处于炎症状态,反复缺氧-复氧会产生活性氧损伤免疫器官,限制免疫细胞的功能,CD4+/CD8+降低反映了免疫功能平衡被破坏[16]。研究[17-18]表明,黄芪含有微量元素、黄芪皂苷等抗氧化物质,能通过清除机体多余的自由基延长细胞寿命;茯苓中的β-茯苓聚糖等活性成分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炙甘草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等具有减小气管阻力、止咳、化痰、调节免疫、抗病毒感染等多种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服用加味茯苓甘草汤后CD4+、CD4+/CD8+上升,CD8+下降,说明其免疫失衡的状态得到了改善,免疫功能得到了提高。
在凝血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加味茯苓甘草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能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发生炎症反应,提高血小板黏附力,从而形成高凝状态[19]。川芎中的苯酞、多糖、有机酸酚及其活性成分川芎嗪等能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减少炎症发生,保护血管内皮[20]。方晓玉等[21]使用含有川芎活性成分的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心病患者,结果显示患者PT、APTT、TT 及纤维蛋白原均有较大改善,认为与川芎嗪较强的生物活性有关。川芎嗪具有抑制血小板活性和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保护心肌细胞等多重作用,同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在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受到抑制,血液黏度降低、流速加快,血栓素合成减少,从而改善高凝状态。
综上所述,加味茯苓甘草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高凝状态,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