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丽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是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易发的工程活动,它的施工作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有着独有的特点,而且现场流动性较高,拥有不同的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安全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需要将预防理念应用到其中,实现对于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建筑施工的周期时间较长,包括机电安装、主体施工以及地基施工等不同的阶段,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案例总结其中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强化现场的技术监督,有关人员可以对此进行具体的研究,围绕施工安全展开探讨。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看,安全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主要问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会涉及到工程索赔以及责任追溯等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建设企业来说,施工安全还可能引发工程返工、人身安全等内容,从而对企业的口碑以及市场竞争力带来较大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强化工程技术应用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存在的违规问题或者避免安全问题的扩大,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相关部门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视程度。
建筑工程与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国家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提升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当建筑工程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时,对城市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是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隐患问题,实现对风险的规避,同时做好各个环节的交接工作,从侧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给工程的使用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可以强化现场的有序性,按照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操作,对于提高工程的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的施工属于技术密集型活动,而且由于施工面积较大,材料、设备和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最终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稳定性,加强对于细节的管控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意识,按照工序流程进行操作,并且及时将异常现象报告给相关部门,提高了他们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并且在安全措施的应用下满足工期要求,减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符合工程的整体规范,具有一定的长期性。
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隐患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安全检查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的相关工作。首先,有关部门需要明确安全检查的主要对象,将检查制度与工程的概况和施工特点结合到一起,检查主要是围绕施工现场的不规范现象开展,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包括生产设备、现场状态、安全设施等不同内容,在安全检查对象的确立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区域范畴的跟踪管理,确保它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其次,安全检查制度可以分为日常检查、专业检查以及季节性检查三种方式。日常检查主要就是对施工现场开展普通的检查,它需要每天按照要求执行。专业检查则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它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流程由相关的负责人进行专业技术的检验,明确存在的违规现象。而季节性检查在内容上较为复杂,分为冬季、夏季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制定。另外,在安全检查制度的制定中还应该明确检查方法,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记录与传递,还可以采取突击的方式,对特别部门进行多层次的管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消除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如图1所示,就是某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评分表,根据结果进行后续操作。
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不同的供需要求,包括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在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下,施工技术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在增加,需要做好这方面的管控工作。首先,有关人员需要明确施工技术的技术规范以及关键要点,对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型号以及材料类型进行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危险隐患,包括设备构造问题以及机械伤害等,对它们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其次,在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加强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技术工序与技术交底的合理性,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安全问题,尽量确保操作的简单化,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使用,对场地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另外,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该注意个人的安全防护,尤其是对于特殊作业,如图2所示,需要提供不同技术的防护用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是出现隐患问题的主要位置,可以分为现场火灾、高空坠物以及坍塌等不同的问题,需要由相应的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合理的排查。首先,由于机械设备使用数量的增多,现场的电气设备类型也在增加,电力系统的安装以及使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提供更为安全的施工环境,在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于供电系统的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现象,包括温度升高、短路等,从而紧急切断相关电源,避免问题的扩大。另外,在施工现场需要对基坑等位置进行围护,通过栅栏的安装避免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同时设置照明灯,起到提醒和防护的作用。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人为主观因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以及具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观念、技术水平。如果工程项目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在工程施工中就会加大资金、人力等因素的投入,形成健全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如果进行施工的人员在安全方面比较专业,施工技术过硬,施工中就会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小心谨慎,不会进行任何冒失的行为,杜绝了违章操作。因此,为了实现对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必须将人为主观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施工安全水平也决定着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要实现领导者和施工人员总体安全思想的提高。
在项目施工中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材料。只有保证材料的品质,才能为施工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物料质量不达标,就会为工程埋下隐患,甚至影响到工程竣工和建筑物的使用。工程施工中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多,对其进行全部检查的难度较大,但是抽检方式又不能反映全部产品的质量水平,很容易出现疏漏。很多企业获取项目之后,在利益驱使之下,采购质量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符合设计标准,监理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物料的检查不合规范,很多以次充好的产品被用于施工中,造成安全隐患。
施工模式和方法主要是指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施工方法方面是最容易出现安全漏洞的工序。例如,对电线的布置太随意,使得漏电现象频发;电工进行实际操作时带电作业,造成触电事故;人员施工时间控制不到位,疲劳作业,存在坠楼的隐患。以上现象均是由于不重视施工流程、胡乱操作带来的后果。
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品质也是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往往需要进行运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同时设备的类型也比较多,全面进行检查几乎很难做到,抽检的方式也不科学,同时,很多施工企业只重视施工技术,却忽视设备保养和维护,很难在技术和管理上实现对设备的合理监管,使得整个施工存在较大的隐患。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监督体系是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组织结构上的划分,为监督制度的执行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从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来看,可以分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等不同的类型,为了形成有效的制约体系,保证监督管理的应用效果,有关部门需要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工作下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对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内容以及责任进行落实,按照区域进行合理的监督和分工,从而确保监管的完整性。另外,在完善监督制度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细则,采取标准的管控措施,由工作人员进行遵守和执行。
安全教育是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只有增强工程技术的专业认知,才可以应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发事故,并且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开始之前,有关部门需要组织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首先,需要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检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资质,对相关证件进行验收,确保员工身体素质达到标准要求,能够满足文化以及技能方面的需要。其次,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技能培训的平台,对涉及到的安全知识进行学习,同时采取考核制度,只有达到要求的员工才可以签订合同进行施工。另外,为了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还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进行优化,定期在现场展开应急演练工作,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管理的深入展开,有关部门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加强信息化建设。例如可以应用BIM技术,通过可视化三维立体模型的应用对现场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整体效益,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人员需要就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完善现场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好各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为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