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2022-12-03 21:16王祺皓孙宏亮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生抗疫医学

王祺皓,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疫情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及政治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疫情防控中,我们见证了脆弱与无助、离别与死亡,但看到更多的是全国人民的信念与信心、团结与担当。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生动的时代表达,传承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对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1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

医学生职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是医学生自身价值观的精炼概括,是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信仰和价值导向的实践标准[1]。当前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仍侧重于理论讲授,在医学实训、实践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不足,总体培育效果差强人意。

1.1 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偏颇

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升而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医学生,如果缺乏正确思想的合理引导,可能会出现严重价值取向偏差,干扰其辩证思维及正确判断力,并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产生不利影响[2]。部分医学生对职业认知模糊,对当前医护人员的现实境遇认识不足,忽略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将薪资待遇的高低和医疗环境的优劣作为他们未来执业方向选择的主要评判标准;部分步入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由于导师名额数量有限、同届竞争压力大、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等原因被迫放弃自己的第一志愿;部分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就职时因考虑到未来发展、晋级考试、职称评定等问题而改变就业方向。这些追求利己主义的医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导致他们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情感、职业目的、职业认知上的偏移。

1.2 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性欠缺

医学院校的课程多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而相对忽视医学人文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不足,使职业精神教育沦为专业课的附属品。负责基础研究的教师授课时盲目堆砌理论知识,教育方式脱离客观现实;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授课时缺乏人文精神的讲解、实践操作的示范,忽略学生的参与。医学学制的多元化,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的分段化培养,导致全过程的职业精神培养缺乏统一标准及连续性[3]。

1.3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理论与实践契合度不高

目前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大多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相应实践活动开展落后于知识技能教育。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繁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重视不够,实践教育更是缺少详细的教学规划,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及教育目标,使得学生难以将医学职业精神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念[4]。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年级医学生的临床见习课程面临课时削减、课程取消等问题,直接导致临床实践教育落后于专业知识的培养。此外,部分临床实习单位及教师对医德医风考核标准不明晰,带教教师因工作繁忙而忽视对实习生人文关怀、奉献精神的教导,从而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2 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

伟大抗疫精神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产生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精神。新时代需要能够战胜未知风险与挑战的新的中国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的时代彰显、集中体现。

2.1 护佑生命,不惜一切

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视作头等大事,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方向[5]。在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我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按下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暂停键,其他地区也陆续启动和出台相应的管控措施与防疫政策,有效切断病毒传染链、抑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避免更多群众被感染。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优质资源、加强物质调配与市场供应,尽最大可能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敬畏生命、不惜一切的精神追求是生命至上精神的最好印证。

2.2 众志成城,风雨同舟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统筹协调,体现人人参与、凝心聚力的全国动员。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4万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第一线;19个省份以“一省包一市”的方案,支援除武汉外的16个城市;各省筹集的抗疫物资向着湖北千里奔行。在疫情面前,全国14亿人民众志成城,筑起抵御疫情坚不可摧的防线,打响人力组织战、资源运输战、物资供给战、科技攻坚战,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2.3 不惧牺牲,逆行出征

在这次疫情的生死考验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独特优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医疗、消防、生产、交通等社会系统协调配合;各条战线上的抗疫战士临危不惧、恪尽职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普通人挺身而出,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中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不惧牺牲、义无反顾地奋斗在抗疫一线,坚决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体现了年轻一代朝阳般的温暖和力量。这些抗疫先进事迹的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新时代医学生,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宝贵素材。

2.4 科学规划,开拓创新

面对空前未有的新型传染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机制以及易感人群均为未知,按照以往病毒性肺炎的诊疗标准进行经验性治疗难以奏效。党中央统领全局、果断决策,制定一系列抗击疫情的科学创新战略,如先后推出共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甄别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等。疫苗研发、大数据溯源、核酸检测、中西医结合、分级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都说明了科学技术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理论支撑,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复苏。

2.5 和衷共济,共克时艰

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大国,在领导中国人民的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负责,向世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的经验与方法。中几友好医院院长桑迪感慨地说道:中国的医疗团队给我们带来治疗的新知识、新观念,是中国对外抗疫援助的一个缩影。2020年,中国先后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大批防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截至2021年8月4日,已通过捐赠、出口、联合生产等多种方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7.7亿剂疫苗,惠及数亿民众。我国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仍竭尽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帮助,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道义信念,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3 伟大抗疫精神对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3.1 有助于提升医学职业素养,坚定从医理想

广大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白衣执甲、视死如归地投入疫情防控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医学院校应善于发挥抗疫先进事迹的模范带头作用,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唤醒医学生内心的理想信念和人格力量。新时代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储备人才,同时又是中国抗疫实践的亲历者,学习伟大抗疫精神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将战疫英雄心怀家国、生命重于泰山的高风亮节所孕育的精神之花传递给学生,激励他们实现个人从医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统一,引导他们树立“无私奉献,博爱精深,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3.2 有助于养成正确思维方法,树立科学信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学规划、守正创新运用到制度建立、决策指挥、卫生治疗、技术攻坚等多方位、全过程,用系统思维部署全国疫情防控总体布局;用创新思维推动疫苗的研发与接种;用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6],有助于医学生养成正确思维方法,树立科学信念。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理论体系,要求医学生以系统观念全面分析,避免主观臆断,以培养医学生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必须兼顾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要求以辩证思维,兼顾患者的经济水平与药物疗效,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激励医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服务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医学生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融入科学研究意识,培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创新精神,进而推动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3.3 有助于理解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机时,中国向周边地区及其他国家发起援助时间集中、涉及范围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世界抗疫树立典范,体现中国的大局观念、责任意识。相反,个别西方政府将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给全球抗疫蒙上一层阴影。中国秉持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彰显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与担当。全球“战疫”的中国贡献有利于医学生领悟国际合作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实质,有利于医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铸就“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责任意识,为新时代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 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

4.1 坚定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拥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也具备在长期建设、革命、革新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党带领人民取得抗疫攻坚战胜利成果的思想基础,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作用,促使医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实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化为医学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将伟大抗疫精神渗透到医学人文教育中,可以强化医学生对“以人为本、崇德尚义”的中华优秀传统医德文化的理解,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文化自信成为当代医学生的价值导向,进而使中华传统医德精神成为新时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标尺。

4.2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理论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性

医学院校应该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并充分考虑医学生个体化特点,将伟大抗疫精神的培育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程及专业课程。每一名医学生都是中国抗疫过程的亲历者,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胜利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唤醒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情感认同,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教学中,借以将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在动力。诊断学、内科学等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增加学科发展史及奠基人的阐述以及身边抗疫先进事迹讲述的课程比重,并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色多角度论证伟大抗疫精神,向医学生传递人文情怀,提升教学实效性。

4.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多地停工停产,中小学及高校被迫延期开学,打乱了医学生往年固有的实习安排,也促使部分高校提供“云实习”的渠道,搭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新阵地”。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往往离不开实习和见习课程的辅助作用,针对本科生及研究生开展多方位、全过程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教育转化为主动实践式探索。网络是现代医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带教教师可利用“钉钉”“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新媒体平台,探寻“互联网+”实训教学新模式,通过直播课程、制作视频博客等方式,展示抗疫过程中青年学生的青春力量,帮助医学生深化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让网络新媒体平台成为抗疫精神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拓展医学生德育教育“新空间”。

4.4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医学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阵地。通过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等途径宣传报道疫情防控先进事迹,组织学校师生参与抗击疫情舞台剧的编排与展演,并通过影像记录下来教育和引导医学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中所包含的医学职业精神。学生社团也要组织开展抗疫系列活动,让医学生亲身体味抗疫防控工作者的辛苦,在模拟前线医务人员工作的同时,感悟抗疫之艰,让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成为医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医学生抗疫医学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