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活动中的数学教学策略

2022-12-03 19:33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幼儿园张雅蓉
亚太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背景生活化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幼儿园 张雅蓉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确实,教育来源于生活。数学本就是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幼儿阶段的孩子因思维还处在形象阶段,对于有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基于生活化的背景,从贴近幼儿的生活出发,为幼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主动学习并喜欢上数学,以此在开阔幼儿视野的同时,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协同发展。

一、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首先,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空间。生活化的教育活动空间有效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教学形式,使身处在生动学习空间的幼儿能认真地思考数学知识,这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其次,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能将生活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这既能强化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又能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认真思考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充分感受生活的魅力所在。同时幼儿教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制定的生活化教育活动,能够真正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最后,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必须紧跟时代教育步伐,与时俱进,积极创新适应幼儿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原则

首先,在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应遵循趣味性原则。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思想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都表达了保持良好的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潜在的求知欲和动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因受年龄特征影响,不仅贪玩好动,而且好奇心重、探索欲强。基于生活化背景,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为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其次,在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所谓的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基于生活化背景,教师所设计的数学教育活动应与幼儿的认知特征相符,且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致,以此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实用性提供保证,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应遵循启发性原则。所谓的启发性原则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化背景下学会主动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通过启发幼儿的学习思维,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幼儿不断思考,并使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明确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应紧紧围绕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展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相结合,为幼儿制定其感兴趣且个性化的生活化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极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进而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展开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认识图形宝宝”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因为幼儿园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来不感兴趣,二来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就应基于生活化教学背景,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制定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并找出不同的图形,并让幼儿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用品。如有的幼儿说“表盘是圆形的”,有的幼儿说“相框是长方形的”,还有的幼儿说“一牙西瓜是三角形的”等等。此种明确生活化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开展教学的方式,不仅可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将幼儿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再例如,幼儿教师还可针对“认识图形宝宝”这一数学教育内容,为幼儿制定其感兴趣的生活化数学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找朋友”的活动,让幼儿帮助图形宝宝找到家。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进而更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幼儿在生活化背景下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以此让幼儿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图形。

(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生活即教育。”确实,生活中潜藏了众多的数学资源,可以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数学知识,其中包括他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与数、量、形、时间及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充分说明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只有将数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帮助幼儿阶段的孩子更好地构建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才能促进幼儿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与时俱进,基于生活化背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帮助幼儿构建数的关系图,并帮助幼儿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专注力的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每天的午餐帮助幼儿认识数学关系。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可向其抛出问题,如“一桌上共几个小朋友?需要多少碗和勺子?”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班幼儿意识到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和生活紧密相连。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可适当提升提问难度,如“第一桌需要5个碗,比第二桌的3个碗多几个?”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则可以这样提问,如“第一桌有5个人,需要5个碗,每个人需要两根筷子,这一桌共需要几根筷子?”通过此种利用生活化内容,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方式,不仅能强化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使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对于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及解决数学问题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再例如,幼儿教师还可以抓住不同季节的特征充分利用生活化内容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如春天带领幼儿观察快要盛开的花朵,数数花骨朵的数量、比比花茎条的高低;秋天组织大家捡落叶,捡好落叶后按照不同的形状、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和排列,并比较哪种叶子的数量更多,多几个,以此增加幼儿的兴趣体验,提升幼儿的思维灵活性。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教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直观生动的生活化情境,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基于生活化背景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与幼儿已有的数学生活知识经验相结合,巧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意识萌芽基础,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幼儿园情境生活中的每个人、物及事互相发生关系,由境生情、由情生理,以此有效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让幼儿深刻感受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相邻数”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就可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相结合,基于幼儿都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搬家”的生活情境。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先安排8个小动物分别进行搬家,并住在8所不同的漂亮小房子里,每个房子依次匹配1—8个数字宝宝,这时教师可向幼儿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幼儿说出8所房子里分别住的是哪些小动物。幼儿纷纷踊跃回答。趁着幼儿兴趣高涨,教师继续向幼儿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幼儿说出数字的位置及相邻和间隔小动物的名字,如小狗住在2号房子,那么离小狗最近的是几号房子,是哪些小动物。这时幼儿纷纷说着不同的答案,有回答正确的,也有回答错误的。这时幼儿教师就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回答进行总结:“确实,离小狗最近的是1号房子的小羊和3号房子的小猫,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它们之间就是邻居的关系。”此种巧设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具体物到抽象物的转化,同时对于幼儿更加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有重要的帮助。

(四)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游戏

受年龄特征及认知思维影响,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教育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游戏活动越开放,游戏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比较的机会,也越能为幼儿提供大量交流、想象及表达的机会,使幼儿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也有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化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应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为主,通过开展相关的生活化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有效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大班开心旅程“感知10以内序数”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就可以为幼儿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教师可先为幼儿提供车票、广播、抽奖箱及礼物等材料,然后通过三次换位置的方式进行乘车游戏,第一次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自己坐在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第二次让幼儿说一说刚才坐在第几个,现在又坐在第几个;第三次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如果从后往前数自己坐在什么位置。此种层层设置递进游戏活动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使幼儿充分感知到序数的变化,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运用数字描述事物的位置和顺序,有效掌握了10以内的序数。可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通过为幼儿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活动,让幼儿置身在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让幼儿形成了有关序数的初步概念,进而帮助幼儿充分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五)重视家园共育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家园共育的基本理念,其重点是“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不仅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提升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家庭是幼儿出生之后最先感知的环境,同时也是幼儿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至关深远的,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思想品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以及智力潜能和兴趣爱好的激发都与幼儿的家庭密切相关,可以说家庭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家庭生活中也蕴藏着众多幼儿学习所需的内容及材料,可为幼儿提供很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因此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应高度重视与家长的合作,积极践行家园共育的理念。幼儿教师可为家长和幼儿布置有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在家里共同完成,来激发家长的灵感,并鼓励家长将在家组织的生活化数学教育活动录成视频发送到群里,以供其他家长共同学习和借鉴。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小班幼儿社会活动“送纽扣回家”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可以为幼儿设计回家为爸爸妈妈的衣服送纽扣的活动。活动中,爸爸妈妈拿上自己的衣服,幼儿拿上扣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让幼儿数一数共有几颗纽扣,爸爸妈妈手里共有几件衣服,在确认数量之后,让幼儿准确地将扣子“送回属于自己的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用手机全程记录下亲子活动过程,并发送到班级群中,供其他家长共同观看和借鉴。此种注重家园共育开展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教学方式,既积极践行了家园共育理念,在家庭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培养了幼儿的数感,锻炼了幼儿脑、手、眼等身体器官互相协调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幼儿对物体分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六)不断找寻生活化的活动教育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幼儿所处的幼儿园环境中也潜藏着非常多的教育素材,如方形的桌子、圆形的凳子,还有幼儿水杯中的数字等等。在开展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时,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身边微小事物的眼睛,主动挖掘和找寻幼儿所处环境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以便提取出作为幼儿活动教育的素材,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此种幼儿教师在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教育素材的行动,不仅可减少过去烦琐的教具制作过程,同时还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例如,教师在开展“按规律排序”这一数学教育活动时,就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杯子、水壶等作为教学用具,引导幼儿依照杯口及水壶把手所在的位置进行多种方式的排序,以此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有强烈的探知欲望,他们经常会向教师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拥有一双善于挖掘的慧眼,通过细心观察来找寻生活环境中潜藏的有价值的教学素材。

例如,幼儿园的操场上有很多的树木,教师就可以借助自然环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受年龄因素和认知水平影响,会向教师提出很多的疑问,如“为什么有的树木高,而有的树木矮呢?”“为什么有的树木粗,有的树木细呢?”还有的幼儿看见粗细差别不大的树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幼儿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就可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开展教学测量活动,让幼儿切实了解树木到底有多粗。因为这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幼儿对于该问题的探究有十足的兴趣,这就能确保幼儿在积极快乐的生活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也让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焕发出了光彩。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基于生活化背景,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应高度重视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明确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情境以及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游戏,拉近幼儿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幼儿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能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此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及多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让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背景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