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东 张续龙
(江苏海洋大学中文系)
提 要 文章从新描写主义视角出发,深化语言细节描写,发掘为学界忽略的连词“但”的微观语言事实。研究表明,在综合语料中,连词“但”使用频率更高,是标记转折语义的典型成员;在口语与书面语语料中,虽然二者都有使用,然而“但”在书面体中优势比较明显;与“但是”相比,“但”在对话式口语中使用较少,在叙述式书面语中使用较多;这与以往经验认识并不一致。受“但是”强话语标记功能影响,连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具备话语标记功能,实现了语法功能新拓展。此外目前多部词典工具书有关连词“但”“但是”差异的表述不够准确,有待深化修正。
胡建华提出倡导的新描写主义(New Descriptivism)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潮,他在2018 年发表的《什么是新描写主义》一文中,对新描写主义进行了全面阐释。新描写主义“注重微观语言事实以及显性或隐性结构的细颗粒度描写”,“力求通过微观描写、刻画和分析来揭示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实现“从一粒沙子看世界(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新描写主义从微观语言事实出发认识语言本质,避免理论内部贴标签式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充分借鉴新描写主义的研究思路,借助大型网络语料库,深入描写连词“但”未曾被关注的语言事实,探讨其语法功能新发展;并以真实语料为基础,修正完善以往不够准确的经验性认识。
“但是”通常被作为现代汉语典型转折连词,受到较多关注。从学术文献数量看,学界对“但是”的研究比“但”更加充分①截至2022年4 月,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中,篇名含“但是”的语言学文献有78篇,篇名含“但”的语言学文献有35 篇;后者仅是前者的45%。另,本文所引例句及统计数据来自BCC、B LC、CCL 以及小说《平凡的世界》。。事实似乎说明“但是”是典型转折连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但是”成为默认的首选连词。然而不被关注的连词“但”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目前不仅缺少详细的描写,而且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比如连词“但”在实际语料中使用频率如何,居于什么地位?现代汉语中“但”是否具有话语标记功能?语法工具书区别“但”“但是”的说法是否准确?本文以新描写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连词“但”的语言事实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现代汉语中,“但”与“但是”谁才是表达转折语义的典型连词呢?考察数部词典工具书后发现,部分工具书直接将“但”归并在“但是”之下,用“但是”的语法功能对“但”加以类比概括;部分工具书将“但”独立注释,不与“但是”合并,但功能描写基本相同。词典工具书不同处理方式反映出“但”与“但是”语法功能相似度极高,二者谁是典型转折连词,学界没有共性认识。
在大型语料库出现之前,语言规律多数情况下是基于语感的主观判断,是一种经验性认识,未必能准确反映语言事实。大型语料库的广泛运用为全面而深入观察语言事实,归纳语言规律提供了便利;也为语言描写走向深入提供了语料基础。笔者借助BCC、CCL 两大语料库来观察“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连词“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是表达转折语义的典型连词,与“但是”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在双音节占主导的现代汉语词汇中,“但”具有比“但是”更高的使用频率,而这与通常认识并不一致。如表1:
表1 BCC、CCL 语料库中“但”“但是”的分布情况
从表1 看出,在BCC 语料库中,“但”有2203766 条,“但是”有558027 条,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4 倍。在CCL 语料库中,“但”有用例608032 条,“但是”只有152129 条,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 倍。虽然“但”除作连词外,还有副词用法,然而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少,因此不影响二者整体上的频率差距。另外,笔者抽取著名作家路遥八十余万字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连词“但”有1555 条,“但是”只有145 条,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1 倍,可见“但”的主体地位非常明显。
表2 BCC 语料库中“但”“但是”的语体分布情况
从表2 看出,在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体中,“但”“但是”均有使用,所以语体类型不是二者的区别要素。然而它们有相对明确的语体分工,在以叙述为主的“文学”“报刊”类书面语体中,连词“但”更具优势;而在对话为主的“对话”类口语语体中,“但是”更具有优势。可见二者形成了语体分工的基本格局。
综合上述,从大型语料库和不同语体的分布情况看,在现代汉语里表达转折关系的典型连词应该是“但”,而非“但是”;整体上“但”比“但是”拥有更高使用频率。单从使用频率看,连词“但”在现代汉语中的真实地位与一般认识并不吻合。人们受到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占主导地位惯性思维的影响,直接将“但是”认定为表达转折语义的首选成员。相较于“但是”,“但”更倾向于用在叙述性书面语体中,与其形成相对语体分工。学界对这些问题涉及较少,以往经验性认识没有反映真实的语言事实。这充分说明重视真实语言材料,走向新描写主义,把语言描写推向纵深研究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但”可作转折标记,关联词、短语、小句、句子,甚至是段落,但未见详细描写。“但是”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这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但”有无此项功能,学界却没有相应讨论。下文在深入分析连词“但”转折标记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讨论其话语标记功能。
连词语义空灵,表示逻辑语义关系,关联前后句法成分;甚至可以省略,而不影响语义正常传达。考察发现:“但”作转折标记,与“但是”相似度极高;既关联小句或句子,也关联词、短语、段落,但关联各种成分比例差别明显。如表3:
表3 《平凡的世界》中“但”关联成分统计
(1)就这样,他那虽然贫穷但充满无限欢乐的日月过去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2)不过,他声音很低但态度坚定地辩解说:“我们这是爱情……”(路遥《平凡的世界》)
(3)尽管他吃了不少,但最后桌子上还是剩了一堆。(路遥《平凡的世界》)
(4)他当时想,他可能有点残忍,但一切将会因此而结束。(路遥《平凡的世界》)
(5)清明那一天,黄风停了。但天空仍然弥漫着尘埃,灰漠漠一片笼罩着天地。(路遥《平凡的世界》)
(6)不过,他现在还没忙着像上学期一样陷入苦恼之中。他猜想:也许红梅家里有什么事,她心里烦乱,才不愿意和他说话。
但看来她又没有什么烦乱!……现在甚至每天下去吃完饭,在男女混杂的篮球场上,都能看见她说说笑笑和同学们一块玩呢!(路遥《平凡的世界》)
从表3 看,“但”关联词、短语一般作定语或状语,是低频用法,如例(1)(2);关联复句分句是高频用法,是“但”最重要的功能,如例(3);关联复句形式本质上也是关联复句分句,如例(4);关联独立句子是次高频用法,如例(5);关联段落是第三高频用法,如例(6)。以上说明“但”关联句法成分十分全面,但关联功能之间差别明显,格局清晰。
学界对“但是”的话语标记功能讨论较多而且充分,方梅(2000),马国彦(2010),曾君、陆方喆(2016)等都对其话语标记功能进行过专门研究。然而对“但”在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话语标记功能问题,学界少有涉及。基于语料并参照“但是”话语标记的各项功能,笔者认为在现代汉语中“但”具备话语标记功能。
从表4 看,“但是”话语标记功能大致分为语篇(话语)组织和言语行为(交流互动)两种功能。话语组织功能有话题设立、话题顺接、话题找回(话题链修补)、话题转换;言语行为功能有话轮接续和话轮转接。下面以此为基础探讨“但”的话语标记功能。
表4 “但是”话语标记功能一览
3.2.1 话语组织功能
A.话题设立
话题设立是把人们认知网络中的某个对象标记为话题,后面叙述内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方梅(2000)认为话题设立是一种前景化,转折连词没有这项功能;曾君、陆方喆(2016)也未有论述;而马国彦(2010)讨论了这项功能。话题设立的特点是“这个话题虽然在前文当中并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人们的知识领域里,它和语境中的已有话题存在某种连带关系”(方梅,2000)。本文赞同马文观点,“但”具有话题设立功能。例如:
(7)古时候,旧社会,金家一直是双水村的主宰。……到土改的时候,金家除一家订了地主,两家订了富农成份外,一部分是中农,大部分都还是贫下中农成份。
但从住宿方面看,金家湾一带的窑洞明显比田家圪崂这面强。尽管现在看起来,也大部分是塌墙烂院,但总还有一些表明以往富有迹象的破旧的院门楼和扎着朽葛针的院墙。……说明这门面曾经有过一时的显赫。(路遥《平凡的世界》)
在例(7)中前段话题是“古时候,旧社会,金家一直是双水村的主宰”,主要介绍金家人群的基本情况;“但”引导段落围绕“从住宿方面看,金家湾一带的窑洞明显比田家圪崂这面强”话题展开。这个话题前文不曾论及,却是金家人群情况的一个方面,与前文话题联系紧密,“但”起着设立次话题的作用。
B.话题顺接
话题顺接是说话人组织话语的时候,传达语义与信息结构本身是从前到后的推进过程。在同一话题管控下,这是一个话题延续的过程。例如:
(8)陈 铎:很苦的,我回来,浑身,连近视眼什么,关节炎什么都算上,九十八种病,……很难说让自己静下来,那就更烦了。那恐怕就,早就跟大家再见了。
陈鲁豫:有这么严重吗?
陈 铎:可能的,看着我干活在后边,人是拧着的,这样,但那时候也知道自己不舒服,但那个岁月里,还是得努力地改造自己。(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陈铎少时期盼当海军 与人打赌结缘电视事业,2011.02.15)
例(8)中两个“但”连用,第一个“但”的话题是谈论身体上“自己不舒服”;第二个“但”的话题是讨论精神上“努力改造自己”;两者都是对话题当时“我”的状态的阐述。尤其是第二个“但”,通过转折把话题引向深入,即虽然当时身体物质上比较困苦,但精神上却比较坚强清醒。
C.话题找回
马国彦(2010)的“话题链修补”与曾君、陆方喆(2016)的“话题找回”所指相同。“话题找回”是人们在围绕某个话题对话过程中,受到某些会话因素影响而出现偏离原先话题的现象,为回到原来谈论话题,说话人借助某些手段重新返回原来话题。例如:
(9)到后来,玉亭因为不会劳动,加上贺凤英不会过光景,日子过得没棱没沿,连他的光景也不如了。但他除过能供得起他旱烟和一碗剩饭外,再没有能力照管他了……但话说回来,孙玉亭本人觉得,他现在穷是穷,倒也自有他活人的一番畅快。(路遥《平凡的世界》)
(10)陈鲁豫:献血有补助吗?
冯国林:有。
腾格尔:因为我们班4 个学生,就唯独我是从乡下来的,这样的话就是这方面很差,其实我在我们学校是个贫困生,然后学校也是,每个月给我好像18 块钱吧,我是一学期家里给我200 块钱。
冯国林:一学期是吧。
腾格尔:这个包括路费,这个的话我计算了一下,我大概平均一个月是40 块钱。
陈鲁豫:但你老吃羊肉喝酒那肯定不够,去献完血以后给你补助多少钱?
腾格尔:70 块钱。(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腾格尔贪玩模仿毛主席 犯政治错误曾想轻生,2011.01.19)
在例(9)中谈论话题是孙玉亭,中间插入有关孙玉厚的论述,“但”将话题重新拉回孙玉亭。例(10)主持人提出话题“献血补助”,嘉宾岔开话题,叙述了一段腾格尔经济贫困的情况。主持人用“但”重新回到“献血补助”的话题。
D.话题切换
话题切换是把当前谈论的话题终止并撤出,开始谈论一个新话题。例如:
(11)俊武的弟弟金俊斌,倒和两个哥哥不一样,老实得已经快成了傻瓜。但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因为有精明强悍的金俊武,谁在村里也不受气。金俊武……他……,因此在金、田两族一般人中都有些威望。(路遥《平凡的世界》)
(12)刘嘉玲:我不想离开的,但是我是给我父母逼着走的,因为我觉得我在苏州嘛,很多朋友然后我觉得我也有,……然后香港人那个时候不是那么看得起大陆的人,确实我那个时候是挺土的了。
陈鲁豫:有时候人生没法想如果,但你想过如果当初没有离开苏州,就一直在那生活的话。
刘嘉玲:那我想我肯定也是一个干部。
陈鲁豫:干部?
刘嘉玲:嗯。
陈鲁豫:刘嘉玲当干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16.07.06)
在例(11)中开始的话题是“金俊斌”,“但”之后话题换成了“金俊武”;例(12)中“但”之前话题是嘉宾少时离开家乡到香港的事情,之后话题变成当初不离开家乡生活的假设,前后实现了话题切换。
3.2.2 言语行为功能
A.话轮延续
根据学者研究,言语行为功能主要有话轮延续与话轮转接。方梅(2000),曾君、陆方喆(2016)都未讨论“但是”的话轮延续功能。方梅(2000)认为“作为话轮转接手段的连词使用的语境不同,谈话的另一方仅仅随声附和,并非同等投入”。马国彦(2010)说:“在这种情况下,对话方一般通过随声附和的‘嗯、是、对’等简短形式作为回馈,表示同意说话人继续其话题。”从学者论述看,话轮延续功能的连词引导成分是前面话题的继续与申述,而对话另一方只用简单的“嗯、是、对”等随声附和,表示对谈论话题的认可。例如:
(13)陈鲁豫:你会拍一部电影,然后票房是几个亿的。
李春波:对。
陈鲁豫:美金是吗?
李春波:对,美金和人民币加一起。
陈鲁豫:但我觉得就是有时候就需要想。
李春波:对。
陈鲁豫:因为你只有想到才有可能做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11.02.23)
在例(13)中,连词“但”引导内容是对前面话题的展开,对话人多次使用应答词“对”进行回应,“但”起到话题延续作用。
B.话轮转换
话轮转接功能是说话人为取得发言权,打断前面话轮,并且重新开启一个新话轮。出于抢夺话语权的需要,说话人时常并未准备好发言的具体内容,因此连词之后可能出现语音停顿。例如:
(14)苏 群:姚明其实,男的就是属于长到2 米2,2 米1 几,大个儿,我所见到的大个儿都特别聪明。
窦文涛:真的吗?
苏 群:都特别聪明。
窦文涛:跟我见的不太一样。
孟广美:但我觉得他好酷哦,他就是很,就是好像很有距离感。应该这样讲,我还特别为了他,去了美国好几次看现场的NBA。(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苏群:火箭对湖人 今年是姚明的巅峰时期,2009.05.15)
(15)许子东:对,它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的致命力,跟SARS 不一样,SARS 你看,啪,一下死很多人,基本上得了以后好像。
梁文道:就很难逃。但它这个不会,可是问题是有人就说以前有些流感也是这样,第一波致命率不高,但是它第二波来的时候,致命率很高。
窦文涛:哎哟,这真是,而且现在也有死人的嘛。
许子东:也有死人的。
梁文道:主要是墨西哥。
许子东:但这个名字有点问题,我总觉得太绕口了,为什么不弄一个简单的,你看这个名字很麻烦怎么读?
窦文涛:H1N1。(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湖北出杀官“烈女” 为何中国人爱洗脚,2009.05.20)
例(14)苏群、窦广涛谈论的是姚明个子高聪明的话题,孟广美通过“但”将话轮转到自己因为姚明酷,多次现场看球的话题。例(15)中前边三位主持人在说“H1N1致命率”问题,许子东用“但”实现从“H1N1 致命率”到“H1N1 命名”的话题转移。
笔者发现“但”话轮转接功能受语体限制较为明显。在叙述性书面语中,“但”本项功能出现率极低;在谈话体中,“但”虽不及“但是”频率高,但用例数量明显增多。事实说明“但”与其后成分之间是允许有语音停顿的,可是在媒体语言语料库(MLD)对话体文本中并未找到用例。这不是说明“但”的停顿用法不能用在对话体中,这种停顿更多体现在实际说话中口语的延长,是一种即时体态语,在转换成书面语后这种停顿被掩盖了。口语对话里,“A:他这个人不错的,脾气温和。B:但——有时候有点儿不近人情”(自拟)。而且笔者在BCC 中检索到较多“但”后出现破折号,再接关联成分的用例,比如“虽说这玩意儿是MTV 选的,但——TDKR 登顶的一大原因绝对是粉丝群的庞大BH 和饥渴啊”。口语中的延宕在书面上不一定得到体现,所以出现“但”话轮转接功能之后不能停顿的假象,这说明文体对语法功能的限制作用。
综上,在真实语料的基础上,“但”不仅具有“但是”一样的转折标记功能,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功能。在语法功能上,它们具有很高相似性;在不同语体中形成偏侧分布。
多部词典工具书都对“但”“但是”的差异进行过分析论述,然而许多结论是陈陈相因,彼此区别不大,而且其中一些认识并不准确。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认为如果前后分句是含有动词“是”的判断句时,为避重复,一般用“但”,而不用“但是”。但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但是”有145 例,含有动词“是”的用例有38 例,约占26.2%。这个比例并不算低,因此避免重复并非选用“但”与“但是”的主要原因,而且即使“但是”与“是”共现使用,也并无语义表达上的不便。例如:
(16)晚生一两年也好,两个人还能干干练练过一段日子呢!但是,使少安感到不安的是,秀莲对他好得也许有点太过分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17)到处是紧张的喊叫声和铁锨镢头的碰磕声。但是情况越来越不妙。(路遥《平凡的世界》)
在例(16)(17)中“但是”与含有动词“是”的前后分句或句子共现使用,在语感上并无拗口与不便之感,语义表达顺畅。因此关联成分中有无动词“是”,不是选择“但是”“但”的限制条件,不能算二者使用上的差别。
第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认为“‘但’只见于书面语,口头不说”。这种说法也不可靠。笔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检索到92 条“但”在口语对话中的用例。如:
(18)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19)李登云先端起酒杯站起来,说:“本来我牙疼,不能喝酒。但今天是徐老六十五大寿,我心里高兴,为了徐老的健康长寿,咱们干一杯!”(路遥《平凡的世界》)
为排除小说语体的影响,笔者检索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语言语料库(MLC),在访谈类节目的口语对话中有“但”的大量用例。例如:
(20)主持人:它是什么样的呢?
叶海林:……它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像今天的“元首热线”这么密切,现在的“元首热线”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图象,但当时显然这些都是做不到的。(深圳电视台《22 度观察——“元首热线”——最神秘的外交通道》2010.06.13)
从小说语体与新闻访谈语体中的用例看,连词“但”既能用在书面语中,也能用在口语中,二者并无语体分工的绝对差异。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认为“‘但是’后可以停顿,‘但’后不能”。检索《平凡的世界》没有发现“但”之后有停顿(即用逗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隔断)的用例。然而检索BCC 语料库却发现了不少用例,仅在“报刊”一栏中就有1507 例,可见这条差异站不住脚。例如:
(21)一般水稻品种不容易超过千斤关。但,1958 年许多高产试验田就是采用的这些老品种,而每亩都有产到几千斤的。(人民日报1959.04.06)
(22)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人民日报2017.12.04)
综合上述,语言事实表明:现有部分词典工具书对“但”“但是”差异的认识不够准确。前后分句(句子)中是否含有判断动词“是”并非选择使用“但”“但是”的限制条件;“但”与“但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有分布,只有倾向性之分,无绝对性区别;“但”与“但是”之后都能出现语音停顿,即可用逗号、破折号、省略号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分析部分词典工具书结论不够准确的目的不是苛责工具书编者;真正目的在于说明对语言事实的认识应该保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更新语言研究手段,深入刻画描写语言事实,无限逼近语言真实面貌,不断深化对语言的认知,这正是新描写主义倡导的应有之义。
本文秉持新描写主义理念,在大型语料库基础上,充分挖掘连词“但”的具体用例,大力刻画潜藏的语法功能,努力深化对其语言规律的认识。研究表明:第一,从CCL 和BCC 两大语料库泛语体统计数据看,“但”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但是”,两者差距接近4 倍,因此“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第二,从特定语体类型语料看,“但”与“但是”在口语书面语中均可使用,但有较为明显的语体倾向。在以叙述为主的小说中,“但”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但是”,这与泛文本语料库结论一致。在以口语对话为主的电视谈话文本中,“但是”使用频率高于“但”。第三,就真实语例看,“但”在现代汉语中具有转折连词和话语标记两项功能,而后者是学界较少关注的语言事实。第四,部分词典工具书对“但”“但是”的区别并不准确。事实表明:前后分句有无判断动词“是”不是选择使用“但”“但是”的依据条件;“但”“但是”在口语与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差异在于频率的高低;“但”“但是”后边都能出现语音停顿,形式上用逗号等标点符号隔开。
最后,如何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语言的细颗粒度微观描写,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从一粒沙子看世界”,新描写主义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语料来源
路 遥 2015 《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http://bcc.blcu.edu.cn/。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
媒体语言语料库(M LC)http://ling.cuc.edu.cn/R aw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