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会,项红霞
(无锡市儿童医院儿感染性疾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巨细胞病毒引起,患儿的临床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等,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需要及时治疗。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但有少部分患儿在应用更昔洛韦后不良反应较多,并且此药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给药,但患儿的机体耐受力较差,无法承受长期的药物治疗[1-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具有较好的效果。为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特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的102 例患儿开展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将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接诊的102 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其年龄为0.9 ~7 个月,平均年龄(3.39±1.05)个月。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根据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51 例患儿。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
纳入标准:1)患儿的症状及检查结果符合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患儿沟通能力良好,能够配合护理措施;3)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儿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2)患儿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或药物过敏等情况;3)患儿伴有其他类型肿瘤或严重器质性疾病;4)患儿无法接受随访。
1.3.1 常规组 对患儿进行更昔洛韦治疗,静脉滴注,每次5 mg/kg,每天1 次,连续治疗2 周。
1.3.2 研究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生产厂家: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20014)的用法是:口服,每次1 袋,每天2 次,连续治疗2 周。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标准:患儿肝功能恢复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50% 为显效;患儿肝功能部分改善,ALT 下降>20%为有效;患儿肝功能、ALT 均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SIgA、IgG 水平。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
采用SPSS 23.0 版统计软件将随访数据录入数据库,纳入因素均给予赋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相比,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SIgA 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CD8+、IgG 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s)
表3 两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s)
指标 阶段 研究组(n=51)常规组(n=51) t 值 P 值CD3+(%)治疗前 44.21±4.15 44.34±4.13 0.154 0.878治疗后 78.96±6.48 65.54±6.13 10.423 0.000 CD4+(%)治疗前 26.47±3.48 26.54±2.47 0.114 0.910治疗后 46.37±3.17 36.24±2.48 17.437 0.000 CD8+(%)治疗前 36.63±3.60 36.12±3.44 0.710 0.479治疗后 21.74±2.54 26.45±2.14 9.825 0.000 CD4+/CD8+ 治疗前 0.61±0.22 0.54±0.14 1.860 0.067治疗后 2.33±0.25 1.57±0.11 19.278 0.000治疗前 1.95±0.21 1.87±0.31 1.480 0.143治疗后 5.31±0.15 4.36±0.11 35.384 0.000 IgG(g/L)SIgA(g/L)治疗前 13.66±1.26 13.24±1.44 1.521 0.132治疗后 8.65±0.24 10.26±0.36 25.781 0.000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相比,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s)
组别 例数 TBIL(μmol/L) ALT(U/L)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51 168.94±14.12 86.77±5.36 99.54±43.16 65.39±18.17 122.56±42.47 41.23±12.36研究组 51 169.96±14.14 32.06±5.19 98.68±44.39 45.64±6.17 120.63±42.56 25.55±5.47 t 值 0.092 7.309 1.229 9.092 0.872 8.224 P 值 0.386 0.018 0.092 0.003 0.225 0.009
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健康满意度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组 51 15.36±1.85 16.74±1.31 17.57±1.12 12.33±1.52常规组 51 8.32±1.71 9.85±1.76 7.24±1.09 8.36±1.25 t 值 21.078 15.469 22.156 10.574 P 值 0.000 0.001 0.001 0.000
研究组治疗后WBC、PCT、CRP 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 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WBC(×109/L) PCT(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51 16.61±1.77 10.77±1.59 10.35±2.96 3.58±0.97 101.56±10.89 71.95±6.42研究组 51 16.25±1.47 7.49±1.36 10.22±1.44 1.52±0.41 101.88±10.04 42.58±4.49 t 值 1.084 10.861 0.278 13.553 0.150 25.973 P 值 0.281 0.005 0.785 0.000 0.881 0.000
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例(%)]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常发生于婴儿时期,且常存在潜伏期。巨细胞病毒作为其主要致病病毒,属于一种DNA病毒。在我国,三岁以内罹患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其死亡率高达80%[4-6]。此病患儿的预后较差,并发症较多,严重者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肝硬化等,从而可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常用更昔洛韦来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较好,但部分患儿难以达到预期疗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CD3+、CD4+、CD4+/CD8+、SIgA 的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CD8+、IgG 的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这表明,进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增殖。更昔洛韦属于新型的抗DNA 病毒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巨细胞病毒的DNA 聚集、DNA 链的延长,有效阻断巨细胞病毒的增殖,从而改善相应症状,提高肝功能。但有研究表明,单纯使用更昔洛韦无法达到理想的临床预期,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差,无法承受长期的药物应用[7-8]。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中含有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两种益生菌,具有改善患儿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群的定植、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作用[9-12]。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属于微生物制剂,患儿通过口服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进入患儿肠道,能够在患儿肠道内迅速定植、繁殖,产生氧化性物质,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肠道蠕动,同时,这些益生菌所创造的独特的厌氧微环境能够促进肠道内其他益生菌的定植,修复患儿受损的肠黏膜,从而改善肠黏膜表面活性物质,使其理化成分逐渐趋于稳定,促进患儿体内有毒物质的排除,降低肝毒性,增强患儿的肝酶活性,促进肝功能的恢复[13-14]。进行更昔洛韦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药物对患儿肠道的损害,提高患儿机体耐受力,缩短其病情控制时间,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改善机体吸收、消化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