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巧明
(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办事处,山西 太原 030021)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自身传统滞后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基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内容及形式,切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进一步优化财务工作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增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日益重视社保、医疗、教育、基础民生、精准扶贫等,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补贴制度及规范。同时,根据集体经济搭建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迎合国家政策,注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资金、资源、资产3 个模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农民权益及国家利益[1]。第一,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实现“三资”管理的科学化、严格化、标准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第二,创设科学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及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第三,注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赋予农户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等,使所有农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正确看待自身权利与义务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以此推动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基层农经队伍承担着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土地承包、土地仲裁、宅基地监管和改革、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集约化管理等重要的农村深化改革工作。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发生了变化,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所变化,管理的范围得到拓展,工作量大大增加。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中,各镇(街道)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监督责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主体责任;农经中心负责日常的组织、指导和审计监督工作,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有序流转。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理村级财务的财务核算,对村办公司(企业)、城中村改制过渡期间有村集体“三资”参与投资的公司财务进行监督,采取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办法从社会上聘请;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和监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承担村级“三资”管理委员会职责。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级民主理财,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监督、检查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及年初计划执行情况,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股东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民主理财情况[3]。
为了推动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我国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了专门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并存经济实际发展需求,导致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施性,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个别地区以国家制度为基准制定当地财务管理制度,但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导致制度运用与实际情况相悖,甚至在某些层面出现了矛盾冲突,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管理干部缺乏政治素养,利用权力随意使用集体资产,随意支出上级财务部的拨款,甚至存在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有的集体资金直接被乡镇代管,无法用于农业经济发展,致使农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为了规范农业经济发展,成立了农村监督小组,但由于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对监督工作消极、不负责任,导致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形同虚设。同时,近年来我国进行了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监督职能相较过去有了一定调整。职能转移面临一定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与沟通,久而久之,乡镇及村负责人无法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义务,不能发挥监督职能,导致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发展受到阻碍[4]。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经济财务工作人员通常采用委托代理或村级任命的方式,但农村经济不同于社会企业,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以本地农户为主。即便有部分专业人员,其对农村经济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满足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财务管理效率偏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例如,财务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不能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无法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部分村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由同一人担任,增加了集体经济的财务风险,甚至直接损害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5]。
第一,完善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应与时俱进,充分立足于系列财务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法》等,将其灵活运用于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选择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的制度规范,以现金收支、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资产登记等内容为基础,搭建村级财务管理信息资源库,科学整合并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财务数据,凸显财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提高整体财务管理质量[6]。
第二,强化管理。一是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收入要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账核算,遵照制度要求,不能私设“小金库”或公款私存,杜绝“白条”抵库。票据管理要规范,根据经济业务量的大小每月或每季度与开户银行核账目,做到账款相符,账实相符。严禁违反规定出借集体资金。二是要实行按时报账。镇(街道)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要合理确定报账的频率和时间,业务量大、距离近的每周报账1 次,业务量小、距离远的可两周报账1 次,但每月至少应报账1 次,各镇(街道)应对报账情况进行监督。三是财务支出要履行“签审”程序。根据工作需要产生的日常开支,须有事由说明,由经办人员填写报销凭证,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主任、村书记签字,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完成规定的报销流程后方可入账,报销发票抬头不能为个人。大额支出必须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审核通过,报镇(街道)批准才能列支。要确保报销的费用支出行为合规、票据真实有效、审批手续和附件齐备,不能混合报账。四是要实行资金直达。强化对直达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和全方位监控。对涉及个人的款项,例如涉农补贴款、村干部报酬、拆迁费用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等,要直接打入个人账户,杜绝中间“倒手”,并做到“事中有跟进,每日一录入,每日一刷新”。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支付,要根据项目合同和验收报告,由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直接结算款项到施工方的账户。五是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债权债务台账,逐笔登记,定期组织开展村级债权、债务清查,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债权债务额度较大的村集体,可采取派驻工作组,不得产生建设项目账外债务现象。六是完善资产台账。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础建设设施等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核销。七是要实行资产招投标。为避免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应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在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相应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及时入账并落实监管责任人。
第三,规范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筹集的资本依法享有经营权,应充分利用存量资本,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生产服务效率。集体收益的分配要保障成员收益权,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分配前应编制收益分配方案,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农经站)备案[7]。
第一,乡镇和村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搭建审计机构,由专人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采用专人专责的形式确保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创设科学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对外公布当期集体经济状况,以此确保公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例如在村口设置公示栏,每月月初公布上月集体经济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使所有村民都能清楚了解集体经济中资产、财政收支及债务等相关数据。为了保障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科学合理,村民可以自发组织成立监督小组,不定期地检查分析财务情况。
第二,有效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完善监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审计人员、乡镇干部、村级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从多方面有效杜绝贪污腐败、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设财务管理监督委员会,并不定期地对集体经济使用情况及组织活动进行审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及效率的同时,逐步实现农村建设的民主化。
第一,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活动,以此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深入农村开展实践调研工作,了解并掌握农村集体经济中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及管理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活动,向所有工作人员传递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及技能技巧,有效解决财务人员及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帮助工作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后期财务工作中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有效应对多样性的财务问题。利用培训活动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提高法律意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主动地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站在村民的角度积极思考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意识,更好地迎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转变传统滞后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渗透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技术培训的整体效果,使所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后期财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在满足其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在生活中关心工作人员。聘请具有扎实财务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进入农村,为财务团队注入新鲜“血液”,确保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开展。政府部门应定期与基层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与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相关的会议,针对现状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加大对财务管理及财务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所有工作人员重视财务工作,积极投入财务管理中[8]。
当前,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建立健全完善的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体系,创设高效的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基层特别是在乡镇有机构负责、有人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