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代表心所系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选粹

2022-12-02 14:32琳琳
人民之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午休养老疫情

如何截断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风险,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如何解决中小学生午睡难问题,如何补上乡村振兴人才短板……这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关键词】疫情防控

● 陈淑龙:加强粤港澳进口食品安全交流协作

新冠疫情以来,国内外因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广东省是冷链食品进口和消费大省,而香港、澳门主要食品特别是鲜活食品高度依赖进口。

鉴于粤港澳都面临进口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各自都建立了比较完善、各具特色的食品监管体系,建议粤港澳进一步加深进口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重点涵盖以下方面:一是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进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案件查处和进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完善进口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粤港澳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交流,经常性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二是加强粤港澳进口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方面的信息通报和交流合作,推动三地食品检验机构共同攻克食品检验领域的技术难题,共同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三是在检验检疫技术标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交流机制,搭建粤港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桥梁,加强三地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防控、风险预警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等的交流探讨。

● 刘涛:建立疫情期间流调信息脱敏、退出机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疫情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支撑性要素,对于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来说,被调查对象需要公开部分隐私,个人权利和行动自由受到适当克减,但这并不意味隐私权利的完全丧失。多起新冠肺炎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现,暴露出疫情防控工作中个人信息处理的短板。坚持个人信息保护原则,统一规范疫情期间流调信息的处理标准,建立信息脱敏、退出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信息公开,是减轻民众不安全感和抵触感,有效梳理传播链的重要基础。合法收集信息是规范各方主体行为,维护数据安全的重要前提。合规处理信息,是减轻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为此建议:

一是贯彻个人信息保护原则,统一规范疫情期间流调信息的处理标准。全省要统一疫情防控管理规定,避免出现“不同地区、不同做法、不同规定”的现象出现。相关部门应细化相关管理规定,明确“谁收集、谁使用、谁负责”的主体责任,督促各方主体进行严格信息管理与技术防护,防止被窃取、泄露。统一限定信息收集对象,防止形成对特定地域人群的事实上歧视。

二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为流调信息建立信息脱敏、退出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存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存储,在对外披露疫情情况时,对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等技术措施,以主要公开重要行程轨迹为原则。对疫情有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设置存储期限,在流行病学观察期结束后进行信息删除或销毁,拉紧个人信息利用和安全之间的红线。

【关键词】营商环境

● 谢松:进一步优化广深口岸营商环境,赋能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

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今年我省外贸要在高基数上实现稳中提质面临很多挑战。应以广州、深圳两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赋能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建议加大智慧港口、智能码头、自动化码头建设力度,促进口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作业智能化水平;加大政府统筹推动力度,提升海运口岸进口无纸化应用率;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口岸贸易便利化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口岸跨境贸易信息化、便利化。

二是高标准清理和规范口岸收费。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推动优化“一站式阳光”收费机制,坚决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降费目的。建立健全制度畅通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主体监督口岸收费的渠道,强化社会治理。

三是加强对口岸中介服务监管。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力度,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费用逐项明确由企业承担还是行政机关承担。进一步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同时发挥好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作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经验。

● 何大钢: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广东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在激发市场活力及提供社会就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部分企业面临融资贵、用工难、税负重、成本高、利润薄等多重困境;大中小企业和各种所有制经济体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科技项目支持方面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短板。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

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和激励的力度,完善和修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卡脖子技术攻关激励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等科技项目专项扶持支持和激励奖励。

二是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贯标、新技术新产品认定、技术发明专利、人力资源培训、招聘等服务领域享受更多奖励和优惠。

三是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驻认定的“专精特新”产业园,租用办公用房、生产用房且自用的,在租金、公共服务、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补贴或优惠。

四是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省级普惠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风险补偿机制管理,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鼓励和推动民营资本设立混合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金,鼓励和引导风投机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企业成功上市后给予重奖。

【关键词】基层治理

● 崔书中:发挥广东抗疫经验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国本土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纵观国内抗疫,一些地区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基层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处置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经验需要总结。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议:

一是发挥广东抗疫经验。认真总结提炼广东的抗疫经验和做法,把广东处置突发疫情的具体做法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具体战术规范,形成指导手册,让“广东打法”“广东经验”成为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实战经验,争取为全省、全国常态化抗疫贡献广东智慧。

二是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各级政府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应急响应机制扩大宣传,提高应急防控工作效率。

三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应急战略物资储备机制,编制全省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物资分级保障、综合管理和统筹调配能力。

四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化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人、财、物方面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提升街道、社区一级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开展公民应急知识普及、科普知识宣传和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五是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发挥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 尚芳:解决中小学生午休难问题

我省中小学生午休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教育部发布通知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这几年来,我省有少部分私立学校和公立寄宿制学校因为有床位,解决了学生午睡的问题。但是大部份中小学生中午还是趴在课桌上午休,如何保障学生健康午休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午休制度执行缺乏灵活性,大部分非寄宿制公立学校没有基础的午休设施,学生只能趴在桌子上午休。伏案午休的危害主要有血液受阻容易压迫神经,导致头晕、脚麻、胃部胀气,压迫眼球影响视力,容易生病着凉,等等。对此建议:

一是实行灵活的午休制度。结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对于家庭离校较近或者家长有接送意愿的学生,可以允许其申请回家休息;对于午间不方便回家的学生,可以让其在教室里午休(带睡袋等)。

二是逐步升级改造学校的午休设施。逐步推行可伸缩的抽屉式床铺及可变午休床的多功能课桌椅,通过改造教室设施来解决学生午休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改造校内午休设施。一方面可以借鉴广州市第五中学、西关培正小学等的经验,在学校可承受范围内进行午休设施建设或改造,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空间进行更加合理化的改造。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校舍环境,逐步配齐校内午休设施。

【关键词】医疗与养老

● 蔡少松: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在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面对新发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地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方面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疾控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低,疾控体系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建设经费等。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补齐疾控基础设施短板。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加强对县区扶持和指导,充分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结合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储备、常规与应急的关系,切实完善实验室隔离与安全防护设施,落实疾控中心实验室“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建设,确保适应未来地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落实资金补助,扶持落后地区建设疾控中心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地区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完善地区疾病预防检验检测服务。

二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开辟疾控人员公开招聘绿色通道,适当放宽引进疾控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特别是要研究出台引进、留住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依托,明确疾控责任专员,补全疾控前端传防职责;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疾控人员福利待遇,稳定疾控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增强地区科研能力。发挥上级部门、先进地区“传帮带”作用,切实加强省市对县区的指导联系,积极争取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做好产学研对接平台,聚焦课题管理、人事分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切实增强地区科研能力。

● 肖维明:建设“智慧城乡”背景下的城乡社区养老体系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目前我省在社区养老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工作困境:一是不同地区老年人结构及需求具有差异,东、西部地区老龄人比例较高;二是不同地区养老设施建设基础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区配建要优于乡村地区;三是社区养老设施建设重视康乐设施,而医疗护理设施配建不足;四是大部分城市养老设施配建过于追求均等化和标准化建设,缺乏对本地老龄人需求分析,忽略了需求差异性;五是不少地区重建设、轻运营,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盈利机制的激励;六是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日常医护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与老龄人医护需求不匹配;七是社区养老智慧服务初步建立,不少城市已建立老年人云档案等服务平台,但智能化监护系统、家居实时通讯系统等智能设备尚未有较多应用。

未来城乡养老体系可结合“15分钟生活区”“智慧城乡”等建设“15分钟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圈”体系。

一是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构建一个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在设施选址方面,应考虑老龄人的活动能力,以出行时间进行分级划定的依据,选择在老龄人口密集、可达性高的地点设置养老设施。在配建规模方面,建议根据服务区老龄人口及需求,预测中远期变化情况,以确定不同的规模和配建指标,并对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养老服务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在服务内容方面,应以线下服务点服务为主,线上和上门服务为辅的形式。在保障措施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土地供应、运营主体、资金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在运营保障方面,要培育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保证养老设施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保证机构在合理的程度中实现盈利,促进行业市场化。大力培养家政、护理及其他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

二是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具体措施包括:社区老人信息云数据平台建设;线上服务预约平台;老人居家安全与救援的互联网设备;社区养老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如老人信息平台通过云储存的老龄人基本档案,实现各个相关部门、医疗机构、服务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线上服务预约平台可以依托微信小程序或独立APP开展,将非紧急的服务项目通过线上预约到点或上门服务的形式,实现老人少跑路或不跑路,信息、服务多跑路的效果。老人居家安全与救援可以通过接入病床看护系统等,有效提升独居老人的家居安全和突发疾病的救援效率,减少人员投入,提升服务效率。

【关键词】乡村振兴

● 潘静雯:补齐人才短板,促进乡村振兴

农村工作硬件上想出效果很容易,但是软件要想出效果,需要下很大功夫,避免走入“重硬件,轻软件”的误区。如今农村工作最重要的、最迫切需要的、老百姓最关切的四类人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人才断层。特别是在粤北山区的乡镇,普遍存在师资严重断层的现象。立业、成家的困难以及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成为青年教师下乡的很大阻力。二是医疗人才难引。现在有条件的农村卫生站建设得都很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面临一种困境:“巢好筑,凤难引”,根本满足不了村民求医看病难的状况。三是涉农专业人才奇缺。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迫切需要那些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给我们指点迷津。四是农村工作人才难留。乡镇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环境差,造成乡镇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在农村更甚。农村工作人才存在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就如何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提四点建议:

一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建议省里从战略层面重视乡村人才工作,从政治经济待遇、人文关怀、精神荣誉等方面制订面向乡村的导向措施并出台相关政策,全面扩充乡村人才。同时制订差异化财税、金融和奖补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到乡镇创业。

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加大对乡村人才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像新农村建设一样的投入力度来投入乡村人才方面。

三是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帮扶机制。如探索实施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发达地区反哺落后地区,城市反哺农村,如省里统筹安排,让城市教师和医生定期支援农村学校和卫生站。探索实施乡村人才专家对口帮扶乡村,一对一指导农村的产业发展。

四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到乡镇、农村工作光荣,尤其是对返乡大学生,社会氛围要鼓励,让大家看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猜你喜欢
午休养老疫情
养老生活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光影视界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凡尘多少事,都付一梦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疯狂编辑部之午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