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艳
(阿坝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四川 阿坝 623002)
幼儿园体育主题活动指的是教师确定某一个主题后,组织幼儿们进行身体运动或探索的活动。幼儿教育阶段主题体育活动是幼儿们认知环境,结识朋友以及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民间游戏的流传广泛,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到娱乐项目中。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丰富,传统民族游戏逐渐被淡化。传统藏羌民族文化中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已经很少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产品,或者大量的课外学习内容。这种课余生活的安排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无法使幼儿们享受美好的童年。因此需要重新认识藏羌民族文化的作用,并探究与幼儿园体育主题活动融合发展策略。
藏羌民族文化中包含很多民间的游戏,这些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幼儿间的团结互动,培养幼儿意志力,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因此需要深挖藏羌民族文化价值,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藏羌民族文化中的民间游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娱乐活动,通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能够体现出民族的精神和生活。比如,藏羌族的民族体育游戏丢窝窝、抱蛋等,通过这些游戏的练习有利于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热爱民族的情感,对提升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游戏中的大量运动以及游戏规则等还能够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体育锻炼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藏羌民族民间游戏的应用有利于使幼儿在愉悦的文化氛围下提升体能。首先,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幼儿的体能指的是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包括走、跳、跑、钻等能力。同时也包括幼儿的身体素质,比如,幼儿的平衡能力、速度、耐力等。而藏羌民族游戏对幼儿这些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找牛犊、狼吃羊等游戏中都涉及到幼儿之间的追逐,提升幼儿的活动幅度,保证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对幼儿的骨骼以及肌肉等起到强健的作用。此外丢沙包等体育活动还有利于对幼儿耐力和灵活性的锻炼;其次,阿坝州是藏羌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地理位置海拔比较高,气候寒冷,攻城以及丢沙包等游戏一般都需要在室外进行。通过大量的室外活动,有利于幼儿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提升幼儿的温度调控能力;最后,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游戏对幼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抓羊骨头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手眼脑协调能力。而推杆以及抱蛋等游戏则能够促进幼儿大肌肉的活动,提升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
根据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的心理可以分为感知力、语言、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认知,以及幼儿的喜怒哀乐和意志力等。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可以通过藏羌民族民间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的情感、个性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第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作用。藏羌民族民间游戏中很多游戏需要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口头说唱,而说唱的内容中包含很多的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以及历史事件等。比如,在跳皮筋中有一段是关于白求恩的内容,“白求恩来自加拿大,不远万里当医生,为救伤员而牺牲,他是我们的英雄”。孩子们可以一边跳皮筋一边说唱,这种说唱方式既能够帮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运动规则,同时也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和人物,对幼儿身体以及语言能力的锻炼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加强儿童认知能力。幼儿的认知能力中包括想象、思维、感知和记忆等多种能力,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也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抓羊骨头的游戏中,有利于幼儿对形状的认知,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计数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在丢窝窝的游戏中还可以提升幼儿对单双数的认知,促进幼儿对新事物的感知和探索;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藏羌族民间游戏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游戏内容,能够凸显出民族文化特点,幼儿们通过藏羌族民族游戏的玩耍,有利于幼儿对民族文化内容的了解。比如,在狼吃小羊的游戏中,能够教会幼儿们团结的精神,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同时从这些游戏的名字中也能够了解藏羌族的语言文化,比如,抱蛋游戏,羌语是“蛾捉”,推杆游戏羌语是“无勒泽泽”。在游戏中通过语言的对比,有利于幼儿掌握更多的藏羌文化内容;第四,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藏羌民间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部分民间游戏具有挑战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进行自我挑战,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部分游戏中需要幼儿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对幼儿人格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幼儿社会性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目标。而社会性培养中需要注重人际关系的交往,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重要载体,通过游戏的开展能够使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社会性环境。藏羌族民间游戏对儿童人际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们通过一起游戏,能够构建良好的交往形态,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更多的伙伴。此外部分游戏需要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叼鸡游戏,需要幼儿们团结一致,保护小鸡,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同情弱者,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藏羌民族体育活动与藏羌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其中包括藏羌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习俗等,是藏羌民族上千年发展历史的表现,能够体现出藏羌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不仅具有娱乐的效果,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当前阿坝州等藏羌民族的聚集地开始将藏羌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体育主题活动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藏羌民族居住的环境海拔高、气温低,环境比较恶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孕育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朴实顽强的性格特点。藏羌民族文化是藏羌民族人民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逐渐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并体现在民族体育活动中。这些体育游戏具有竞技性的特点,也是人们乐此不疲投入体育活动中的主要原因。在竞技民间体育中“大象拔河”、“抱蛋”、“推杆”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对这些体育运动的开发和优化,使其适合幼儿的运动要求,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首先,是大象拔河的游戏及应用。大象拔河在藏语中也被称为“波浪聂孜”,指的是大象颈部的意思,当前已经被纳入到全民运动会的表演中,是藏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形式。要求比赛的场地为硬质地面,用一条绸布带做成圆环的形式套在运动员的脖颈处,并通过两腿间穿出,同时运动员保持四肢着地,背向而行的方式,双方奋力向前爬。两个队伍中间系红绸的位置拉过线即为胜利。教师在课前可以先通过图片、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大象拔河”的玩法和发展历史,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准备拔河用的丝绸。由于幼儿比较小,所以选择的场地可以适当缩放比例,同时缩短丝绸长度,为了保证幼儿的操作安全,两个队在丝绸的系法上可以进行改进,不系在幼儿的脖子位置,可以系在腰部。通过“大象拔河”的民间游戏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核心力量。同时在拔河的过程中每个队都需要保证用力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们的默契和团结力。
其次,是抱蛋的游戏及应用。抱蛋在羌语中称为“蛾捉”,是羌族比较传统的体育游戏项目之一。而且这种游戏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需要先在场地画一个圆圈,直径控制在1.5m以内,然后在圈内放置3-5个沙包,一个人负责保护这些“蛋”,呈俯卧状,利用胸腹位置保护“蛋”。抱蛋人数量不限,需要找准时机或者设计一些小技巧趁保护蛋的人不注意袭击保护蛋的人,保护蛋的人必须要双手着地,可以通过脚蹬的方式进行反击,抱蛋人不得进入到圈内。同时保护蛋的人不能用手拉人,如果抱蛋人接触到保蛋人的腿即被淘汰,如果保蛋人的蛋被抢走则保蛋人输,输的一方将要接受“惩罚”。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可以将圆圈的直径缩小,根据幼儿的身高,缩到50-80cm,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制作沙包,作为游戏的“蛋”,幼儿可以自行选择沙包的颜色和形状。幼儿们可以互换保蛋人和抱蛋人的角色,通过这个游戏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平衡能力。
最后,是推杆的游戏及应用。推杆羌语表示为“无勒泽泽”,是羌族比较推崇的竞技体育活动。在游戏中需要准备一个长3m左右,成人手臂粗细的木杆,一人握住木杆的一端,骑在木杆上,为防守方,另一人握住杆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双方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保证木杆的水平性,不得摆动或者突然推进。如果进攻方将防守方推出界线外获胜,一局结束后需要双方互换场地,并采用五局三胜制。幼儿游戏中需要结合幼儿的身高特点,对杆进行改良,可以缩短杆的长度,设置1m长的杆,粗细为3-5cm。保证幼儿能够拿得起杆,可以借力。但是由于木杆在推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周围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可以在幼儿的左右铺上垫子,杆子的两头用泡沫进行保护等。推杆游戏能够训练幼儿的对抗能力,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提升幼儿的毅力和耐力。
手部运动的灵活型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主要目标。抓羊骨头和丢窝窝都是手部运动的重要运动内容。因此也可以将这两种藏羌族的民族文化体育内容融入到幼儿主题体育活动中。
抓羊骨头的运动中需要幼儿手部进行抓放等活动,并合理掌握抓放的力度。抓羊骨头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参与的人数为2-7人,羊骨头指的是羊蹄腕骨,取4个羊骨头,然后缝制一个沙包。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玩耍,将羊骨头的4个面分别命名为心、背、耳朵、眼睛,为了更好地区分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游戏时先将沙包抛起,然后用手抓到状态相同的羊骨头,再接住沙包。如果4个骨头的状态都不同需要4个全部抓起再接沙包,然后再扔沙包,在沙包升空后撒下羊骨头。可以分成两个小组,也可以个人记分,如果没有抓起全部同样的羊骨头或者沙包落地都算输。当前市场上羊骨头并不好收集,而且涉及到杀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购买一些塑料的模型替代,在游戏开始前先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加深幼儿对羊骨头的认识。为了使幼儿对羊骨头有全面的认知,建议教师准备一副真正的羊骨头,带领幼儿们对动物的骨骼进行认知,然后教师为幼儿示范如何抓羊骨头。对于中小班的幼儿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难度比较大,因此可以尝试在扔沙包时能够抓起羊骨头即可获得相应的分数。对于幼儿来说抓羊骨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需要先从简单的开始引导幼儿逐渐掌握抓羊骨头的方法,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幼儿在抓羊骨头的过程中需要先确定羊骨头的位置,然后在扔沙包中眼睛要盯着沙包,凭借自己的记忆准确找到羊骨头的位置抓起来。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精准性,练习的次数越多,精准性越高。而且在观察沙包落地位置时需要能够准确抓取,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
丢窝窝羌语中称为“如不哦杀”,是一种流传比较广泛的羌族民间体育游戏,具体的游戏规则为:在室外挖一个大坑作为窝,将这个大坑编号为5,然后在大坑的周围挖4个小坑作为4个小窝,编号为1-4。距离大窝较远的位置设置一条端线,然后站在线外向窝内丢硬币或者玻璃珠、小核桃等物品,如果丢到1、3、5号窝窝可以吃到对应数字的核桃,如果丢到2、4或者没有丢中则没有奖励,这个规则也被称为吃单不吃双,最后丢的最多的获胜。阿坝州的居住民比较复杂,其中包括藏族、羌族、汉族、满族、族回等不同的民族,在多民族的融合发展中,民间体育游戏也逐渐融合。幼儿园开展丢窝窝的游戏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在松软的土地上挖坑,然后根据幼儿们的身高和手臂力量选择合理的端线。通过挖坑有利于锻炼幼儿们的臂力,而且培养幼儿们劳动的能力,激发劳动热情。幼儿们在丢窝窝的过程中同样能够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提升手眼脑协调能力,学会控制手臂发力力度和发力点,保证投掷的准确性。通过多次训练后,幼儿们投掷的精准度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丢窝窝是一种吃单不吃双的游戏,还有利于幼儿对单双数的认知。
幼儿体育活动中不仅要锻炼幼儿们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注重对幼儿精神品质以及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需要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协作能力、团结能力和组织能力。藏羌民族文化中也有很多锻炼团结协作能力的体育活动,比如,“狼吃羊”、“找牛犊”等民间体育游戏。
狼吃羊游戏与老鹰捉小鸡游戏的规则比较相似,对参与人数没有具体的规定,原则上不得少于3人。在游戏的过程中一个人扮演狼,其他人扮演羊,但是在扮演羊的人中需要选出一个人扮演头羊负责保护大家,其他扮演小羊的人按照顺序依次排在头羊的身后。狼需要躲过头羊抓住小羊,头羊则需要伸开双臂想办法保护小羊不被抓。狼只可以抓小羊不得抓头羊,同时狼只能从两侧进攻抓小羊,不得从头羊臂下钻过去。小羊们如果被抓,或者在躲避狼的过程中脱节都直接淘汰,狼将小羊全部抓住后游戏结束。为了保证幼儿们顺利开展游戏,教师可以分别扮演狼和头羊的方式带领幼儿们进行示范,在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后教师退出做裁判。这个游戏中需要头羊与小羊的合作,保证方向的一致性,头羊要做好组织工作和预测工作,有效组织阻止狼的攻击。同时整个游戏都需要在跑、躲、进攻、防守等运动中进行,对幼儿们腿部肌肉的锻炼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获得胜利的一方可以获得另一方献“哈达”的礼遇,同时在献“哈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们讲解同辈间献“哈达”需要注意的礼节。在游戏中渗透藏羌文化更有利于幼儿们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找牛犊游戏也是一个由多名儿童共同组成的游戏内容,其中一名儿童作为牛犊,一名儿童扮演找牛犊者,其他的儿童则手拉手围住牛犊。游戏开始时找牛犊问“看见牛犊了吗?”然后围住牛犊的儿童反问“你的牛犊什么样子?”答“上身金,下身银”,接着说“我们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牛犊,只见到一个满身泥巴的牛犊”。在找到牛犊后,围圈的孩子们将手搭成门洞赶牛犊。找牛犊者每到一个门前都要问“这个门什么做的?”答“金子做的,需要金钥匙”,下一道门可以是银门、珍珠门、玛瑙门等,在最后一道门后孩子们将手放下挤到一起。找牛犊的人暴怒变为老牛要来抢牛犊,孩子们手拉成圈快速围圈旋转,找牛犊人从孩子们间隙闯圈,闯进去即赢,进不去即输。这个游戏难度不大,但是程序讲解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几遍游戏视频,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这个游戏中大家要团结一致守好小牛犊。同时游戏中有很多问答的环节,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这些问答的内容幼儿们也可以自己改编,教师可以将这些改编为藏羌文化内容,问什么门可以回答臧秀、唐卡、盐雕等门,促进文化的渗入。
综上所述,藏羌民族文化中包含很多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通过适当的改良后能够应用到幼儿体育教学中,通过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帮助幼儿树立民族意识,培养健康的思想品质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