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2-12-02 10:15彭青兰焦学洋许传志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水平公共卫生云南省

□彭青兰 焦学洋 许传志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对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同样提到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云南省属于我国西南边疆省份,面临严防外来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公共卫生学院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卫生研究主要阵地之一,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需要,而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面临的压力还有经济条件落后、人才流失、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因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云南省的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建设云南省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刻不容缓。

一、云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现状

云南省公共卫生教育已较为稳定,形成了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h)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省内外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临床科研基地输送了大量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医学院校重点大学数量少,目前有公共卫生学院的高等院校仅有2 所,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公共卫生人才较中东部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福利待遇等原因,云南省公共卫生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且向省外流失的情况严重。人才引进门槛高,省州级疾控中心招聘起点为研究生,县级要求本科生,但疾控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与医疗卫生机构差距大,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少,各级疾控机构常年难以足额招聘。种种情况使得云南省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二、当前云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形式单一

公共卫生专业是以预防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主要目标的“大专业”。公共卫生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分析评价能力、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解读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区实践能力等。但是目前云南省公共卫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仍以单一的预防医学为主,缺少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有很大欠缺。心理学等人文类学科的课程设置占比较低,导致公共卫生毕业生知识面窄、人文素养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人才培养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教育

目前,云南省公共卫生学院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单向,没有很好地面向社会,毕业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具备现场的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学院教师教学偏理论,缺乏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教育的薄弱环节。当前,缺乏标准化的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案例教材等是云南省公共卫生实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人才储备不足

云南省公共卫生专业以专科生和本科生为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明显短缺,对我国乃至世界前沿的公共卫生研究动态缺少跟进的研究力量。当前云南省公共卫生学院暂无博士点,在硕士层面中,学术学位硕士占大多数,专业学位硕士相对较少。而在本科生教育中,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20 名,虽师资力量更为雄厚,但在培养规模方面却不如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水平专业型人才培养储备不足,且培养规模较小。在当前云南省的疾控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占大多数,本科以上学历只占少数。相比外省的公共卫生教育,云南省公共卫生人才结构起点更低,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足,仅具备单一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更是明显储备不足。

三、针对性建议

(一)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科交叉融合

公共卫生人才应当是具备“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公共卫生学院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临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内容,拓展公共卫生相关知识领域,增强环境、工程、社会等学科领域的课程,扩展学生知识覆盖面,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增强人际沟通和政策解读能力。此外,还应着力培养学生应急管理能力,加入应急演练专业课程,加强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设立综合性课程体系,培养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

(二)注重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公共卫生是实践性学科,公共卫生人才也应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公共卫生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公共卫生教学实践基地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应急教学,并且适当融入爱国卫生运动的相关内容。教学实践基地应涵盖教学实验室、医院中相关的临床科室、各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等。应实行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单位导师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工作现场导师紧密结合的“双导师”培养方式,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公共卫生教学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出集“防”“测”“控”“治”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三)夯实本科教育,优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技术型+研究型人才

现在我国部分发达省份逐步将公共卫生教育从以本专科教育为主体向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转变,努力培养知识背景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而云南省的公卫人才培养起点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落后于中东部发达省份。我们要改善人才培养方法,改革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鼓励跨专业学生攻读公卫研究生,加强终身继续教育,提高公卫教育整体层级结构,大力开展“5 年预防医学+2 年公共卫生硕士”的七年制培养模式,进行公共卫生学制体制创新,制订新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长期、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使公共卫生人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卫生领域最新知识和技能,对于较大公共卫生意义的疾病有临床识别和基本处置能力,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应急处理、调查研究能力。

四、结语

我们要提升云南省公共卫生教育水平,办有云南特色的高等教育。首先要加强省内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注重省内人才的自我培养,大力促进地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夯实本科教育,优化研究生教育,提高公共卫生教育整体层次结构。其次要建立和外省外地的学习合作模式,促进高水平人才的合作交流。同时,吸引优秀教师资源,加强高水平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最后,要扩大云南省公共卫生教育的办学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俱佳的复合型、应急型、实用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高水平公共卫生云南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