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学科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2-12-01 11:52程开华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艺术类文科

程开华

(扬州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苏扬州 225009)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个相关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等“四新”建设,这也是新文科建设从规划迈向行动的起点[1]。2019年6月20日,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国家要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艺术门类调整幅度最大,原有的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归并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原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调整为6个专业学位类别,同时提升至博士培养层次,这既是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律。随着“新文科”战略的启动和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必将引起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变革。本文将以对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思考为落脚点,分析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新文科是传统文科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探析新文科建设离不开传统文科的剖释。学科一般划分为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而后两者通常并称为人文社会科学,一般又简称为文科。其中人文学科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社会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艺术学所在的人文学科,主要是围绕人的发展而开展的研究,是对人是成长需要及其意义、精神价值建构及其价值实现等问题进行解答的学科体系[2]。自然学科与文科两者之间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脉络存在着明显差别,自然学科以探究科学发展客观规律为出发点,着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文科以个体自身发展需求为核心,着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传统文科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以人为本”,也意味着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以研究人文现象和人类社会规律为主体,而不是自然学科所遵循的客观物质规律。人文学科的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测特性,也明显不同于自然科学规律的唯一性。在时代快速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文科的学科发展产生出了狭窄化、僵硬化等弊端,学科间的壁垒也抑制了学科融合和协调发展,传统的学科分类也难以绩效适应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推动了自然科学与传统文科之间的联系、协同与融合,逐步影响了文科思想的改革,进而孕育出“新文科”,也为国内大学的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使命。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文科就是借助现代科技和其他学科的建设经验及方法来改造文科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增厚传统文科的发展底蕴。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重新定位、调整和聚合传统文科中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支撑个人成长的精神家园,既可以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以是一种宏观概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艺术也可以定义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艺术学是作为学科概念时,可以解释为系统性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是新文科的重要构成,也是人文社会学科中对“人的要素”最为坚守的学科[3]。而艺术学学科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文科战略的引领下,其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

二、对艺术类学科发展态势的科学认识

2011年艺术学学科升门之后,艺术学迎来蓬勃发展,博士学位授权点数也显著增加,其中艺术学理论23个、音乐与舞蹈学12个、戏剧与影视学18个、美术学22个、设计学20个。以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艺术学”“学科建设”主题词,时间区间为2000年至今,得到的总发文量为712篇。其中2011年由于学科升门,发文数量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的发文数量相对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区间,如图1所示。研究文献的主要分布在文艺理论、高等教育、音乐舞蹈等学科领域,如图2所示。东南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分别以39篇的发文量排在首位,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发文量分别为33篇、27篇。

图1 2000年以来发文量统计

图2 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

图3 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

通过分析近十年艺术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文献,可以得出在主管部门和高校在艺术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做了许多工作,但在将艺术学科发展落实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一是艺术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较慢。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学术内在逻辑存在冲突等问题广泛存在,造成艺术类的学科专业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且缺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4]。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不准确。存在着简单以学术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来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形成了专业与学术的二元对立以及实践与理论的不协调,造成了学科人才培养的不均衡现象。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孤立,造成学生成长受限。近年来艺术学科的生源与日俱增,但是高校在培养方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未能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体系,形成了文化产业的人才不足和毕业生求职就业困难的矛盾。这些都是我国艺术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艺术类学科发展的优化策略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新版学科专业目录的施行,标志着实践类的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6个专业类别获得了与艺术学一级学科同等地位的独立学域,体现了国家层面顺应新时代艺术学科发展的自身特性和现实需要,也为我国艺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纵观世界艺术学科发展史,技艺和创作长久以来都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故而本次在艺术门类学科体系调整中突出专业学位教育是科学合理的。剖析艺术理论的生成机理发现,其不是等同于文学、哲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衍生与演绎,而是作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在围绕学科自身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有效思考与阐释[5]。所以将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历史、理论研究整合进艺术学一级学科,同时增加艺术专业学位类别的分量是响应新文科建设的战略部署与现实体现。

1.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聚力保障艺术学科实现突破发展

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艺术学科迫切需要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在科研、实践、教学等方法上展现更多创新思维。首先,就学科性质而言,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艺术类学科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联系也非常紧密,均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等特征,可以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来表达同样的情感及内容[6]。而除艺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是归属于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范畴,以系统性、严密性为表征。其次,从教学方式来看,艺术学科间能够直接以互相为手段开展教学,例如音乐教学可借助美术来进行,而在其他学科间,某一学科仅能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知识基础,却难以相互利用对方作为手段来直接进行教学。第三,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融合需求,这也是由艺术学科的开放性、包容性决定的。通过构建大学看理念,保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优势,带来更多新的艺术审美,促进学科、知识、学术内在逻辑相统一的话语体系表达与塑造,革新艺术学科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的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能够助力艺术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达转型和突破发展。

2.以专业学位教育为主体,着力增强艺术学科核心研究素养

艺术学科的“技”与“艺”的关系是学科建设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7],对应到研究生教育上来,即是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关系。艺术类博士招生数量较少,研究生总体规模也不大,其中招收专业博士的仅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少数高校,明显反应出艺术研究生教育“轻技重艺”现象。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传统文科研究带来的观念固化,认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以发表学术论文为首要,使得研究生教育长期忽略了技能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科评价长期重“研究”轻“应用”。在学科评估、项目申报、奖项评审、职称评审等方面均是以论文等科研产出的成效来作为评价依据。虽然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持续推进,更加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不再唯数量而更看质量,但评价论文质量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与艺术类学科不相适应的情况。因为高质量的论文往往都是来自于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而难以从技艺传承中总结凝练出高水平文章。再次,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强化了专业学位,将其和学术学位摆在同等地位,进行统筹规划设置调整和管理,有力地冲击了原先的艺术门类布局和观念。但原来的学科专业目录实施时间较长,形成的惯性思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破除和解放。因此,对于艺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而言,更应该要主动打破传统观念,紧密对接服务新时代大量艺术创作类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健全评价体系,打造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并重,有利于培育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博、硕士学科体系。

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全力提升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布,标志着艺术学门类研究生教育的新机遇的到来,也反映出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艺术实践的导向。当前存在着的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主要是高校在培育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分类培养的意义,迫切需要高校构建出适合于新文科特点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首先,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大力推动艺术类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引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更多地聚焦到现实问题上来,要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让研究生经过培养,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艺术类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培育适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根本,在了解掌握行业产业对艺术类人才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学科内涵发展。这需要充分遵循艺术类学科的基本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科基础和发展实际,从整体层面上谋划好专业设置、学位点动态调整等。再次,要进一步深化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各类新文科的建设经验,发挥好艺术学科特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课堂授课和“师徒制”的技艺教学相结合、“技艺传承人”进教室等多面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探索更多路径。这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能够促使学生及早接触行业要求以及就业时必备的职业素养。最后,要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学科的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实施高素质师资培育工程,增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强化教师教科研实训能力,尤其是在应用艺术学科领域,积极推行双师型岗位教师培养,探索建立新教师行业实践制度,同时试点聘用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实践教育,将行业最新、最直接的技术需求直接传递给高校和学生,促进人才培育质量全面提升。

结语

艺术类学科高质量发展是新文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以专业学位教育为主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传承创新学科发展内涵,不断增强学科核心研究素养,不断提升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守正创新、九九为功,引领新时代新文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艺术类文科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