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兰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博物馆是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可以追溯到14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新时期,至15世纪末,由于环球事业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从遥远的地方收集奇珍异物成为可能。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即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起步较晚,1905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張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办的第一座博物馆。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经历了建国初、改革开放和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特别是2000年以来,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大发展,各地都建起了新的博物馆,博物馆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博物馆目前总体情况是,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各方面的功能不断完善,在国家鼓励免费开放的政策下的刺激下,在当下信息技术等的助推下,博物馆运营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地市地域博物馆的发展,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总体发展水平较国家和省会城市发展缓慢。我国西部地区的博物馆,面对地理条件和文化资源双重制约,不等不靠,积极寻求发展机遇,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的几十年两个高速发展时期后,总体文化服务能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鄂尔多斯市居于内蒙古中南部,博物馆事业经过建国以来文物站、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以市级博物馆院为龙头,旗区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存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伴随着博物馆整体工作的发展,也是水涨船高,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地市博物馆的一些发展水平和面貌。
从1963年开始,鄂尔多斯地区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文物工作队伍和机构,最早建立的是伊克昭盟文物站,当初由于文物工作的刚起步,所以人员短缺,设备短缺,专业知识缺乏,更没有像样的活动阵地,所以这时的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为零。至八十年代初,成立了鄂尔多斯博物馆(与文物站合署办公),至八十年代末,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舍终于落成,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宣告确立。这期间产生了许多第一次,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个展览的举办,第一个博物馆建成等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一大批人才也在此期间得以成长,使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开展成为可能。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的前十年,是鄂尔多斯地区博物馆发展的第二阶段。期间的第一个十年是积淀期,后一个十年是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宣教工作的发展可分为两段。前一阶段宣教工作是以馆舍建成后阵地讲解为主的讲解活动。后一阶段为博物馆阵地宣传+社会活动宣教为特色。前一阶段,讲解任务被集中到了与展览业务相近的业务部室,工作人员为普通女性职工为多,博物馆领导由于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充当重要接待的讲解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成为此阶段讲解工作的一大特色。服务对象除来参观的专业人员和一些考察、视察人员外,逐步面向小学、中学、高中生等团体参观讲解。同时,除阵地服务外,业务人员尝试走出去,走进学校、社区,通过精神文明共建等的形式开展长效性、约定性的讲解活动;节庆日,开展包括散发传单、播放录音、制作简易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社教活动。
伴随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博物馆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以市级博物馆为主体的鄂尔多斯博物馆新馆在康巴什新区建成,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旧馆址所辟)进行了改扩建,新馆也在东胜区铁西破图开始建设,各旗区博物馆建设也如火如荼,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各地的宣教工作在专业人员的聘用上、基础设施投入上,以及社教工作的规范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实效,这一阶段的宣教工作所奠定的基础成为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宣教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也为当下宣传工作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社教工作在客观现实需求下,被适时单列了出来,成立了专门的业务部室,成为了这一阶段宣教工作的重要亮点。最先完成改扩建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很快就投入了使用,为此一时期鄂尔多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主阵地。期间举办了大量的展览,包括自办展和外展,办展质量也越办越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考察人员。与上一段宣教工作不同的是,整个宣教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制度制定、工作规划、活动规范制定、人员管理等都得到了馆内通盘的考虑。与此相关的硬件服务设施,包括语音导览、触摸屏点击查询、电脑网络学习查询、轮椅、雨伞等都进行了专门的应用和设置。原有的传统宣传项目继续完善,大量的专题性、特色化的知识竞赛、画展、互动娱乐、讲座等常规活动被推出,成为这一段宣教活动的特色,极大的带动了博物馆内部和外部小环境的宣传教育氛围。
2011年之后的几年,三馆一院分设,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馆、鄂尔多斯考古研究院成立并投入使用,各旗区博物馆也相继成立,开启了该区域博物馆宣教工作发展新征程。2011年以后的这一段的宣教工作,一枝独秀的局面被逐步改变。鄂尔多斯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新馆也进入试运行,旗县博物馆,如准格尔博物馆、城川民院博物馆等都投入了使用,宣教工作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整个区域博物馆宣教工作发展迎来了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这一时期的宣教工作经历了从小到大,并逐步全面常态化的发展过程。各个博物馆馆舍等基础硬件在得到持续完善的过程中,特别是由于展览业务的发展,自办展数量增多和水平增高,观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日渐高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市级的几大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作为整个区域的主要宣教力量,是宣教工作的区域代表。与以往宣教不同的是,宣教的主体力量扩大了,相互间独立,有了更多样化尝试的可能。但总体发展趋势趋与一致。这一时期的宣教工作,突出了总体规划的特性,更注重长远社会效益的考量,整体工作在阵地项目和对外流动项目的构建上,注重关联性和整体协调推进发展外,逐步强调项目的特色化、典型化,品牌性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推送项目方式上,结合展览持续推进大型讲座、系列沙龙、茶话的开展,还增加了手工制作、专业活动模拟实践、参观考察、讲解体验等小型活动;以微信圆桌主题活动、3d影像展演、微电影拍摄等方式,多方大力推行新媒介宣传教育活动。等等。将实际工作中将各项具体工作制定严格的完善的方案,分类实施,做到有的放矢成为一种硬性规范。宣教工作大项目、小项目联系开展,阶段性和长期性项目并列考虑,网上项目网下项目整合推出,馆内、馆外活动统筹推进,做到全面整体推进。面对整个区域工作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压力和挑战,对人才,特别是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练内功强自身有了越来越有深刻的认识。提质量、扩影响、强竞争已然成为一种强烈的内在发展愿望和驱动力。
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全社会面临了从所未有的压力。博物馆闭馆,人员居家隔离,全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在寻求控制疫情的道路上,逐步做到防控疫情和工作两不误。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增加了大量的线上宣传,一方面为疫情防控下的大众服务,另一方面为全社会抗疫工作鼓气打劲。全市博物馆宣传工作实现了革新性突破。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以及后来成立的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将微博、抖音、微信等作为基本的手段,将主题突出、短平快的宣传作品陆续推向社会,并将宣传延伸到央视频、头条、文博头条、弘博网、学习强国等更高的宣传平台,应用当下时代原素,结合知识性和视觉效果柔合等手段,先后打造了云游博物馆、主题海报、文博小达人、文物里的中国、宅家看风景、博物馆奇妙夜等等新宣传产品,使博物馆的整体宣传再上一个台阶,从某中意义上实现了与全国一流博物馆、一流文博新媒体平台同频同力,最终在内部形成一种与联合全国大型新媒体宣传矩阵和大型宣传平台合作的新机制,多批次的大型宣传助力活动的实践,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市级博物中,各大博物馆在此期间成绩突出,2020年12月《芳华尽许护瑰宝》视频,获全国“十佳博物馆故事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文博小达人》项目,多次在学习强国和央视“赢在博物馆”播出,2020年1月-2021年1月《云游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系列小视频共11集,多次在学习强国及新浪微博播出转载。2020年12月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官微,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评为“2020年度文博最具潜力官微”。同时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基本展览三维展示和鄂尔多斯寺庙敖包三维展示分别入选国家文物局推出的第三批、第五批虚拟展示名录,为疫情期间的文化宣传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鄂尔多斯市博物馆和其他国内外的地区性博物馆一样,最终会融入大数据浪潮中,必然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以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为代表的鄂尔多斯区域博物馆为了适应之一潮流适时提出了“两个文化、三个品牌”的构想,大力推动宣教工作紧跟时代,尽最大可能的将博物馆融入当下,将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硬件资源和社会相关团体和个人及政府进行互联互通,使博物馆逐渐融入社会、融入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不可否认,经过60年的发展,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从有到无,从小到大,已经逐步成熟起来。新时期的宣教工作,正逐步形成一条适合自己、适合时代要求、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下,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的要求下,在文物活起来的实践中,全市博物馆通过资源整合将最终跨越一点一面,一城一地,实现了宣传工作的全方位的发展,与社会各界热衷博物馆事业的力量推动我们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向前发展。可以想象,当宣教工作融入到大数据的潮流中,插上新技术的翅膀,在大家的通力努力下,会展现出如何一番境地来,博物馆整体工作将是如何一种美好境界,这都值得我们翘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