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辉 吕银录 杨 斌 刘勤先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甘肃 民勤 733399)
退化林分是因自然生理等因素,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减退,导致森林或林木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的人工起源林分[1]。石羊河林业总场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2.75万hm2,保存2.36万hm2(防风固沙林2.26万hm2,农田防护林0.1万hm2)。2021年开展的“三北”防护林退化林草调查成果显示,目前全场已有1.47万hm2“三北”防护林退化,占“三北”造林保存面积的62.29%,林木生长衰退,林相参差不齐,防护功能下降,效益低下,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文章论述了石羊河林业总场“三北”防护林退化现状,分析了退化原因,提出了具体修复建议。
“三北”防护林退化林草调查成果显示,全场“三北”防护林退化面积1.47万hm2,退化林按退化因子划分如下,按地类分:有林地0.06万hm2,占4.1%,主要是杨树近熟林和成熟林,林相残破,枯梢枯枝多,部分已成“小老树”,郁闭度在0.2-0.7;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41万hm2,占95.9%,主要是以梭梭为主的灌木林,覆盖度在6-40%之间。按起源分:天然林0.34万hm2,占23.1%;人工林1.13万hm2,占76.9%。按林种分:防护林1.47万hm2,占100%,主要为防风固沙林,有少量农田防护林和护路林。按退化程度分:重度退化1.19万hm2,占80.95%;中度退化0.28万hm2,占19.05%;轻度退化0.001万hm2,占0.07%。按龄组分:退化乔木林0.0621万hm2,其中幼龄林0.0043万hm2,占6.92%;中龄林0.0011万hm2,占1.8%;近熟林0.0233万hm2,占37.5%;成熟林0.0313万hm2,占50.4%;过熟林0.0021万hm2,占3.38%。
导致林分退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立地、火灾、病虫害等异常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活动对森林造成的干扰或破坏,包括滥砍乱伐、外来物种入侵等破坏性行为。兰倩等人认为:与自然因素相比,人为因素是导致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2]。但综合分析认为,导致民勤地区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为因素。
民勤属温带荒漠草原型气候,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气候十分干燥,年均降水量110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00多mm,地下水位深,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人工林赖以生存的自然降水少而集中,且大部分造林地为沙丘、荒漠或盐碱滩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不足,无法满足林木生长需要。加之初植密度过大、树种单一,梭梭等人工林吸收、蒸腾引起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导致梭梭等灌木树种衰败死亡。
受树种选择局限和认识不足影响,以前的绝大部分农田防护林和通道绿化多以杨树为主,耗水量特别大。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农田灌溉大多使用土渠,水分可以充分下渗,杨树防护林网可以得到有效灌溉,同时,杨树林带林网也可以吸收农田浇灌下渗的水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受关井压田、水资源配置趋紧及U型渠、滴灌等节水措施等的影响,部分杨树林网林带无法灌溉或无法吸收到下渗水分,林网林带开始出现枯梢枯枝,甚至衰败死亡。沙区造林树种以梭梭当家,树种较为单一,虽也少量混交毛条、沙拐枣等树种,但数量较小,没有形成气候,森林结构较为单一,稳定性和抗逆性较差。
刘克彪的研究表明:人工梭梭防风固沙林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内土壤水分不平衡,提出既能发挥防护效益又能保持林分的土壤水分平衡的最佳造林密度为4m×4m或4m×5m[3],即梭梭成林后,亩保存株数在33-41株为宜。2016年之前,林场人工造林以早郁闭、早成林为主,以梭梭为主要造林树种的沙区造林多采用滩地111株/亩、沙丘148株/亩的栽植密度。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网和通道绿化多采用1-1.5m×3m或2m×3m的株行距进行栽植。初植密度过大,随着林木生长,需水、需肥量逐年增加,导致植株之间争水、争肥严重,林木生长整体不良,进而逐渐稀疏、退化。
目前,民勤地区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有鼠害和光肩星天牛,鼠害主要危害梭梭林,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榆树等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树木。近年来,林场虽然采用溴敌隆毒饵对大沙鼠进行防治,但有效防治率较低,没能有效降低大沙鼠的危害。在光肩星天牛防治上,大力推广“截干复壮+释放花绒寄甲”技术,在苏武山分场截干杨树3万多株,释放花绒寄甲3万多头,但未能从根本上消灭天牛,遏制天牛危害的漫延。
造林后,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带林网及通道绿化、片林未根据树木生长需要,及时开展皆伐、择伐、修枝更新等抚育经营作业,树木自然生长导致过度郁闭,超过了区域水肥承载能力,树木营养不足,形成枯梢枯枝甚至死亡,退化乔木林中成熟林面积达0.0313万hm2,占比最高,也充分说明前期抚育管理不到位。沙区梭梭、毛条、沙拐枣林,大多采用补植补造、人工模拟飞播等措施进行抚育,抚育成效不够理想,综合补植补造、人工模拟飞播、平茬、压沙等的配套措施应用不足,经营管理不到位。
针对石羊河林业总场所处的民勤地区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及退化林形成原因,提出以下修复建议。
在对退化林做详细调查了解,深入分析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按照遵循自然、科学修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依法依规、强化管理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理念,精准踏查修复地块,科学确定修复措施和造林树种,合理栽植密度,科学编制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加大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培育力度。加大项目实施跟踪督查力度,严格按作业设计(实施方案)施工,确保修复质量。
退化林修复切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盲目推进,应根据退化现状和原因,对症下药,选择科学方法和措施进行修复。对于重度退化乔木林,可采取带状采伐更新、块状皆伐更新、林(冠)下造林、补植等措施进行修复。对于中度或轻度退化乔木林,可采取小面积皆伐更新、带状采伐更新、择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截干复壮等措施进行修复。对于退化农田防护林网林带或通道绿化,可采取隔带、隔株、分行或截干复壮等修复方式,逐步改造更新。更新树种应尽量选择适应性强、抗旱的樟子松、刺槐等树种,合理设定栽植密度,注重培育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以梭梭林为主的沙区退化灌木林应采取补植补播、人工模拟飞播、平茬复壮、封育等抚育管理措施进行修复。退化严重的灌木林应进行大规模修复,根据立地条件,科学选择补植树种,合理补植密度,适当加大混交比例,提升森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有条件时,可在沙区先压沙、后补栽灌木,确保补植苗木成活,增加土壤种子量,提升沙丘植被覆盖度。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也可以在雨季开展人工模拟飞播,增加土壤种子量,促进更新。对于退化程度较轻的灌木林,除通过补植补造外,可以对原有灌木树种进行平茬,促进其生长。易受人为干扰的区域,应进行封育,并辅以必要的补植补播手段,促进植被恢复。但应注意,由于民勤干旱缺水,采用人工模拟飞播时要充分考虑土壤含水量和天然降水。
要大力推广“麦草沙障+灌木造林”“两次整地三次灌水”、平茬复壮、“截干复壮+释放花绒寄甲”天牛防治等技术,或对各类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升工程建设科技水平。积极学习、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修复理念,推广退化林修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合作申请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就区域退化林修复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和创新退化林修复技术,破解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成效不显著等突出问题,提升退化防护林修复的科学化水平。
退化林修复涉及林木采伐、转运等环节,在实施退化林修复时,必须认真遵守国家和省上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等,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施修复。要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主体责任,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降低人为干扰,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稳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应用更替、择伐、补植补造、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加强森林抚育管理,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健康稳定,避免森林大面积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