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虫病一体预防技术

2022-12-01 14:16夏先全魏会廷肖万婷敬华英叶慧丽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蝼蛄纹枯病药剂

夏先全,魏会廷*,肖万婷,敬华英,张 伟,邢 艳,叶慧丽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西充县植保植检站,四川 西充 637200;3.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成都 610041;4.四川省广安市植保站,四川 广安 638000)

在小麦大田生产当中,会遇到很多种类的病虫害威胁,比如常见的叶部病害小麦锈病、白粉病,穗部病害赤霉病,苗期及抽穗期虫害麦蜘蛛、小麦蚜虫等,当发生这类病虫害的时候,可以通过喷施杀菌剂粉锈灵、丙环唑、氰烯菌酯以及杀虫剂吡虫啉、哒螨灵等农药进行防治,如果药剂选择合理,施药方法得当,通常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1-5]。但另外还有一类小麦病虫害,如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这类病虫危害小麦出现症状时再防治,时间已晚,通常事倍功半甚至已经起不到防治作用,这种现象在四川盆地丘陵旱作麦区及部分免耕麦作区有逐年加重趋势[6-8]。为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难以防治的问题,需要对这类病虫害特征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解。

1 小麦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地老虎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食性极杂,除了在小麦苗期危害,还可以为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所以种过这些作物的小麦地容易发生地老虎危害。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小地老虎在四川一年发生4~5代,通常以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为害春季作物最为严重。危害方式主要是白天潜伏在作物根部或断苗附近表土下,夜间四处活动,以20:00~23:00最活跃[9]。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小麦的幼茎及叶片,可以将麦苗咬断,造成缺窝断垄。

1.2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属于鞘翅目金龟总科,终生栖居土中,食性杂,为害多种作物,是一类分布广、危害重的害虫。成虫一般是昼伏夜出,傍晚开始出土,到黎明又飞回土壤中潜伏。成虫交尾后产卵在作物根际土壤中,深度5~20cm。幼虫孵化后就开始取食附近作物地下部分的种子或嫩根,麦地蛴螬喜食刚刚播下的小麦种子、根、茎以及幼苗等,造成缺苗断垄[9]。

1.3 蝼蛄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四川发生的种类主要为东方蝼蛄。蝼蛄适应能力较强,凡土壤温度在8~29℃,湿度18%以下,有适宜的食料,都会有蝼蛄活动和危害。卵一般成堆产在25~30cm土壤层中,每堆30~35粒卵。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活动为害,喜食刚发芽的种子、植物的根部,为害幼苗,不但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的乱麻状,还能在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和土壤分离,失水枯死[9]。

1.4 金针虫

金针虫属于鞘翅目叩甲科。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在小麦地,金针虫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小麦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还能为害根、茎和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

2 小麦土传病害的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2.1 小麦根腐病

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色梭形病斑,中间稍褪色,扩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病组织坏死,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朽腐。麦苗平铺在地上,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亡。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1]。小麦感染根腐病后,茎秆极易折倒,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70%~80%。

2.2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的特征主要有①烂芽:小麦的芽鞘受害变成褐色,在幼芽阶段造成作物枯死。②病苗:在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③花秆烂茎:在返青拔节之后,小麦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在茎秆上出现“眼斑”。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能看见蛛丝状的白色菌丝体,以及类似油菜籽状的黄褐色菌核[1]。小麦发生纹枯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50%,甚至绝产。

2.3 小麦全蚀病

小麦发生全蚀病后,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根的表面有葡萄菌丝。分蘖前后,老叶变黄,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次年开春后,返青迟缓,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多或枯死。在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的部分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呈现黑变腐烂更加明显,形成“黑脚”,病部的叶鞘易于剥离,叶鞘内侧和茎基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这是小麦全蚀病最易于识别的特征。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瘪瘦[1]。全蚀病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可怕的,属于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是大片枯死。一般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50%以上,甚至绝收。

3 虫病一体预防技术

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的虫病一体预防技术主要针对旱作麦地、多年免耕麦田、与大豆、蔬菜、玉米等轮(套)作麦地、连作小麦田以及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上年或即将发生较重的麦地采取的简单实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两个技术环节,即药剂浸种拌种和土壤药剂处理。

3.1 小麦药剂浸种和拌种

播种前1d将麦种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200或选用含有毒死蜱和吡虫啉成分的拌种药剂按照推荐剂量浸种,播种后可有效趋避或杀灭多数小麦土壤害虫,此类杀虫剂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持效期较长,对早期蚜虫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采用戊唑醇、福美双及其他高效低毒种衣剂包衣拌种或浸种,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2 麦田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种类较多,分布广,为害时间长,生活周期长短不一,生活方式隐蔽,在防治上难度较大。通过药效防治试验和技术方案筛选,针对地下害虫为害猖獗地块,在播种前的整地环节,采用联苯噻虫胺1%颗粒剂按照4kg/667m2全田撒施,然后机耕整地让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完成土壤药剂处理。如果是免耕机播的麦田,可以用巨雷40%乳油3750~4500mL/hm2,将药液加水10倍稀释,与细土搅拌混匀充分吸收后,再与同面积用种量的麦种混匀,通过小麦播种机一同施于田间,起到预防地下害虫为害的作用[9]。在上年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除了选择对路的药剂进行浸种拌种外,也可以在土壤处理环节加入对应的杀菌药剂,与地下害虫药剂一同施用,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和减轻土传病害发生效果。

4 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备受关注,人们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极为重视。与发病后再防治事倍功半相比较,病虫预防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量。即便如此,在预防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药剂选择上仍然需要遵循低毒、低残留的原则,同时在使用上要严格依照推荐剂量和次数施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

李鹏等[6]研究发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传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小麦冬前及拔节后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以深耕2年最轻,常规旋耕2年最重。所以单纯从植保角度出发最环保安全的方式是建议小麦地块尽量采用深耕或深松耕作方式,或者深耕、旋耕结合每隔1~2年深耕1次的耕作方式。但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小麦植保是服务于小麦生产而不是让小麦生产来适应植保,所以尽管随着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轻简化、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推进,部分麦区小麦出苗前后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也由次要病害上升为间歇性的主要病害[6],还是要在顺应小麦耕作方式转变的大前提下,朝着简单、高效、安全的方向努力发展。

小麦播种前浸种催芽是多年前的一种传统生产技术,播种前农机翻地耕田也是小麦大田生产的常规操作,将浸种催芽技术与农药浸种拌种相结合来预防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在农机耕地旋田的同时进行药剂土壤处理杀灭和趋避地下害虫,并不会额外增加过多的用工成本和农事操作环节,但可以同时预防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威胁,所以小麦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的虫病一体预防技术是一项简单、实用和有效的植保技术。

猜你喜欢
蝼蛄纹枯病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无题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不靠谱的蝼蛄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