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青君
(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安岳 641506)
当前,乐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大力实施‘6551’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突出建基地、创品牌、强技术、搞加工,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更美”。在新形势下,着力推动乐至农业发展新动能,突出园区示范引领,扎实推进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继续完善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基础配套,加快阳化河流域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川中黑山羊产业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建设,力争园区面积突破0.53×104hm2。推动农业产业提质扩面,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蚕桑、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新建产业基地0.33×104hm2。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围绕“139”产业布局,重点推动羊叉河流域、阳化河流域、东山桑旅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示范园区建设,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动脱贫人口融入“1+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粮油、蚕桑、水果、生猪等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动形成“村有致富产业、乡有特色产业、县有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以“乐至桑海·桑田”建设为载体,以智慧蚕桑为引领,升级蚕桑技术,加快“中国桑都”建设。目前,全县有蚕桑基地乡镇13个、重点村100个,集中连片建有桑园近1.33×104hm2,蚕桑家庭农场86户,户均年茧款收入约10万元。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65万元,对64个脱贫村933hm2集体经济和成规模的连片产业进行管护,初步形成股份合作经营、“飞地”抱团经济型等五种发展模式,预计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5%以上。
积极开展大学生回流、优秀农民工回引、致富带头人回乡“三大工程”,累计吸引1100余名大学生、农民工、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900余个,吸纳就近就业1.45万余人。大力实施名师送教下乡行动,组建名师工作室对乡村学校教师常态化开展“1+N”培训,组织学术带头人、教师骨干走进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示范、课例式培训、名师讲座等活动,乡村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名医传帮带作用,选派县级医疗机构优秀医务人才对口支援乡镇薄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培养培训优秀年轻干部、技术带头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社工师等人才8000余人次。全覆盖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累计定向培养村干部320余名,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900余人,储备优秀农民工1500余名。
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为抓手,落实“五抓五促”措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优势、治理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乡村干部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能带富、会治理的新特点。严格执行村干部“固定报酬+绩效报酬+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报酬制度,实施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亲民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院坝公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着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全力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覆盖建设和免费开放,有线IP传输网、县乡村三级广播播控平台升级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开展好儿媳好公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实施“全景”乡风文明大走廊建设“文明新风润万家”“文化传承提素质”等五大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倾心搭建“百姓龙门阵”服务站,创新设立“幸福基金”,组织开设“幸福超市”,鼓励农户通过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资,探出了一条改善脱贫村人居环境、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提升乡风文明的新路径。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清行动”,持续加快“美丽乐至·宜居乡村”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4座,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20个。在全市率先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和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成投用2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创新“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法治河长”治理模式,建立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和智慧河长APP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握流域水质情况,动态调整治理方式,全县43个监测断面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水环境治理获得实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43.6%,绿色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构建粮油全产业链。构建“制种、育秧、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休闲观光”全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组织形式,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实现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提质增效。以乐至县石湍镇玉峰山村、毛家坪村(原三教观村)、宝堂寺村(原永兴寺村)为核心的样板带动战略,优化粮油产业布局。打造以优质大米(湍香米)、优质菜籽油(百年川榨)为重要品牌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优质粮油产业园。二是为丘陵地区现代粮油产业发展提供样板。成渝中轴首个省级丘陵地区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围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加工物流、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发展内涵,依托现有玉峰山村、毛家坪村(原三教观村)、宝堂寺村(原永兴寺村)农业种植基础,发展以水稻、油菜为主导产业,玉米、大豆、蔬菜等辅助产业,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技术,引进新品种,塑造优质大米(湍香米)、优质菜籽油(百年川榨)品牌,打造集粮油农业规模化种植、农业精深加工、创意农业、农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优质化、品质化、高标准的优质粮油产业园区。三是基地建设。通过对基地内高标准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化的现代粮油产业种植,作为乐至县绿色农业的示范窗口。四是产业发展。通过基础产业的发展,引进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延伸链,逐步发展农业观光、休闲等三产服务业,通过渝蓉高速的链接初步形成成都市都市圈丘区近郊现代粮油示范区。五是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引入乡村旅游休闲及农业体验项目,以及通过环境治理及村容村貌的提升,最终形成成渝中轴4A级丘区现代粮油主题公园。
选用“降糖稻”“川优6203”“宜香2115”“德优4727”“华海油一号”“华油杂6号”“华油杂13号”等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质稻品种和“双低双高”的优质油菜品种,综合应用优质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三控”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秸杆粉碎还田技术、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等技术集成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示范区产品绿色化率达100%。
加速粮油生产向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加速粮油生产模式从高产向优质稳产转变,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发展订单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塑造优质大米(湍香米)、优质菜籽油(百年川榨)重要品牌。到2023年,产业园稻油-水旱轮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10hm2以上,未来辐射周边村镇667hm2以上。
以玉米、大豆、蔬菜等种植为主,红苕、青脆李、生猪、渔业养殖为辅的种养区域。一是蔬菜种植区。依托现有宝堂寺村(原永兴寺村七组)个人经营蔬菜基地,建设以白菜、莴笋、土豆等蔬菜种植为主。二是立体种植区。发展以旱稻、油菜、玉米、红苕、大豆、花生、蔬菜、畜禽养殖为主的立体种养,通过立体种养实现一田多用、多产融合、提质增效。
以玉峰山村7组水田为主,规划23.33hm2“稻渔共生”示范基地,通过田间设施改造,结合优质稻种植,养殖杂食性鱼类,依托“稻渔共生”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节约水稻种植成本。
一是稻米精深加工。通过对稻米精细化处理加工,加快稻米精深加工成大米淀粉、蒸谷米、大米蛋白、米制方便休闲食品等,提升稻米产品附加值。当前稻谷深加工的重点方向利用普通稻谷和优质稻谷生产绿色多营养等级大米、配合米,利用碎米,制取多功能淀粉和体闲米制小食品,利用米糠提取保健油、营养素、营养纤维、功能性多肽,利用稻壳生产白炭黑、活性炭、环保型餐具、多种美容化妆品。重点突破稻米淀粉改性技术、提高稻米蛋自质溶解性加工技术、米糠深度综合利用技术。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稻米精细化处理车间,搭建制粉生产线、生物提取生产线、膨化生产线等,以及其他配套设备仪器等,加快推动稻米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动产品多元化开发,做宽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二是油菜精深加工。依托优质油菜籽的产出,采用国家“十四五”重点科研成果—“菜籽脱皮,膨化浸出,混合油精炼”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双低油菜籽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动油菜籽榨油的精细化程度,开发多元化产品体系,根据国家食用油标准,加快生产油菜籽色拉油、油菜籽高级调和油等高品级菜籽油。利用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粕,通过研究分离出饼粕中硫苷、植酸、多酚等成分,经过精深加工,提取菜籽饼粕中35%~45%的蛋白含量,加工成饲用浓缩蛋白、植酸盐、多酚等产品,实现油菜籽价值增值约20倍。
深化落实产业发展导向,提升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促进粮油经济价值及生产品质升级。建设成都郊县后花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渝经济区小果园及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三园一中心”。重点发展粮油、生猪、李子、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美丽乐至建设,努力将乐至打造成为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绿色生态、安居乐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强县。
突出发展1~2个主导产业,产业之间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方式。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基地总产值的比重,至少种植季,且耕地粮油复种指数100%及以上,坝区相对集中连片667hm2及以上、稻渔综合种养333hm2及以上:丘陵地区相对集中连片333hm2及以上、稻渔综合种养200hm2及以上。丘区相对集中连片200hm2及以上、稻渔综合种养67hm2及以上。
打造有农业主题公园或美丽休闲乡村,或围绕主导产业举办乡村旅游节会,开展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且休闲旅游设施完善,有电商平台入驻,开展直播带货,主导产业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配套建有“两主体.四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重。
种养循环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化肥农药施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15%及以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未检出不合格农产品样品,得2分,每检出1个不合格样品扣0.4分,扣完为止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检机构对园区农产品开展定量检测,且年度抽检样品50个及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得1分,每发现1家未达到扣0.1分,扣完为止,入驻国家(省级)追溯平台并有效开展追溯业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占总数量的比重80%及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品牌认证登记,得1分,未达到按比例得分,年度组织参加展示展销等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次数园区内及周边交通干线设有品牌宣传标识标牌个数,建有完善的农产品品牌监管体系,无侵权行为。
开展良种示范,良种使用量占总量的比重与省级以上科研究所、大专院校建立技术服务关系,有专家工作站和办公场所组建有专家团队,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先进科技推广应用,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培训。
出台有县域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园区内部功能板块布局科学合理,推进园区建设的领导机制健全,明确园区管理机构和日常工作承担机构,建立有运营管理机制,出台有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出台有强化园区人才、土地、科技、信息等要素保障的政策文件,设立有风险基金、信贷贴息、保费补贴等园区金融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