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蓉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部分。因此,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同时,“三农”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我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为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1]。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现有问题的前提,是内蒙古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富裕的保障。事实证明,只有产业兴旺,农村经济才会持续发展,城乡差距才会不断缩小,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前提,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补齐短板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弱项的解决方案。实现产业振兴是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内蒙古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是开展内蒙古其他各项事业活动的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边塞且地域辽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经济发展差异大,农牧地区与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农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牧民的生活便捷性仍然有待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和畜牧业的特色和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如何发展特色农牧业,如何延长农牧产品的产业链,如何使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等产业振兴对于内蒙古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差距才会不断缩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实现。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人均耕地资源面积居全国榜首,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和前提,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可以规模化地发展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可增加当地乡村居民的收入。产业振兴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目标客户,开辟更大的销售市场。此外,品牌效应还可以延长产品链,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效益。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第一层需求为生理需要,即人们对食物和水的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次为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次为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为尊重的需要,即内在价值肯定和外在成就的认可;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可见,只有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才会拥有更多的精神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百姓生活富裕,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才会对清新的空气、绿水青山、政治参与、舒适的环境等有更高的追求。这也就有益于生态、文化、政治等各项事业在乡村取得更大进展。因此,只有产业振兴,内蒙古自治区才能真正为各方面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农民才能安居乐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泰民安的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粮食、肉食、奶制品的重要产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感,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粮食、肉食和奶制品的重要环节。乡村产业振兴可以有效规划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化畜牧养殖,保证农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合理利用资源,开拓更大市场,降低风险,同时能使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这也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其他国家农产品的依赖度,确实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内蒙古乡村产业尽管正向上、向好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归结于以下4 个方面。第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第二,缺乏乡村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产业振兴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第四,产业融合遭遇困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探索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水平也逐渐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同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使农村生产技术有了质的变化,节省了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减轻了农民的劳作负担,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加强了对农业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乡村产业的生产技术有所提升,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仍然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不足,现代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例如,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比例较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2]。科技创新不足贯穿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始终,如果不解决科技创新这个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的乡村产业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人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仍然存在“空心村”的问题,一大部分专业人才在毕业后涌入一线大城市,很少有人会选择到乡村工作,大量人才流失使乡村产业活力不足,导致产业振兴举步维艰。在只有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却缺乏乡村产业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失去了“主心骨”。专业人才外流也导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不易形成规模化经营,品牌效应较低,农牧产品的产业链较短、附加价值较低。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农牧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以及产品售后均存在问题,大部分农牧民产业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销售产品,流通途径较为滞后。
内蒙古自治区的多数村镇以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方式也较为传统,未形成产业规模,农民增收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去扶持农民发展乡村产业,如对农牧民发展乡村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的帮扶等,但大部分的帮扶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多数的农牧养殖产业仅注重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多数种植产业还处在散乱状态,风险大,收益低,即使农民获得丰收,但农民仍然担心农产品是否有销路。很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是外出务工,使内蒙古乡村产业很难形成特色产业,无法带动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也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省份,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但其农产品生产类产业基本只提供初级农产品,很多乡村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程度较低,企业产品链较短。即使有的村镇有加工农产品的产业,但受科技水平有限、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市场也较小。此外,内蒙古还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产业之间分割明显的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也是指导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南。对于内蒙古乡村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更加有利于对症下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4 条建议:第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二,精准培育乡村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第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能力[3]。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不仅使全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严重损害,更导致全球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初级农产品销售市场无法彻底打开,很多农产品无法出口,农民收入水平大大降低。也正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迅速发展,如网络直播带货、县长为贫困户网上卖货等,这也为农产品开创了更大的销售市场和更广阔的流通渠道。事实证明,只有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拓展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业务范畴,才能不断完善企业产品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的专业技术人才明显缺乏,管理人才也同样需求量较大。农牧民产业仍然停留于初级阶段,专业型人才集中于一线大城市,这使得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化的运营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走进乡村。
要想发展乡村产业,使乡村产业规模化、精品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乡村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要充分把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加上合理的管理,对农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训,使其变成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依靠互联网,扎根实践,运用新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现新思路、新商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可以以村或乡镇为小组单位,建立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回访”的模式,高校科研工作者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农牧企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其科学水平和先进技术,这也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走市场化道路,采取公司化运作。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产业都表现出“散、小、差”的状态,农产品难逃初级产品的“命运”,其附加价值低,农民收益较少。对此,必须延长农牧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价值。这不仅可以解决农牧产品的销售难题,而且有利于带动乡村农民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在农牧产业中的融合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业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业、畜牧业以及工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出生于农村的老年人渴望找回童年时的乡间回忆,而出生于城市的年轻人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充满好奇。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应及时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把农业、畜牧养殖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充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版块,形成乡村特色产业[4]。
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降低乡村产业的风险和运营中的困难。
首先,加强党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导作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各个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对症下药,力争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
其次,加大其资金支持力度。乡村产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资金不足遏制了其规模的扩大、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加工以及企业的人才引进等。只有政府加大资金投资力度,从政策上鼓励其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内蒙古自治区的乡村产业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政府收购农牧产品、养殖贷款贴息、奖励优秀养殖户等方式,都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必不可少的措施。
再次,政府要鼓励高校人才返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现阶段,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青年学生的重要问题。如果高校专业人才可以投入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中,会为乡村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又解决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人才缺乏的难题。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是专业人才投入内蒙古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引进专业人才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要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的制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引导[5-6]。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的振兴必定是打开阻碍经济发展枷锁的关键,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突破发展瓶颈,再加上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引导,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坚强的后盾。
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是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抓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长期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只有产业振兴,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民才能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以产业振兴带动其他各方面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