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杨崇广 安徽 赵芳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农业”专题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农业”专题的复习思路建议:农业概念、特点—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变化—区域农业优劣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生态农业模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高考命题趋势:生态农业新模式及取得的综合效益;农业技术措施及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
主干知识包括: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因素的改变;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区域农业条件优劣的评价;区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农业发展中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途径;我国耕地分布特点、利用现状;保护耕地的措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安全的农业措施。
1.气候、土壤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中包括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大因素,其中气候、土壤因素经常被细化,深入考查,下面对气候因素进行细化分析: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成熟,如西欧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农业以乳畜业为主,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农业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如果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要注意如果气温日较差过大易对农作物造成冻害,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
在《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增加了土壤内容,这就意味着“土壤”的地位在提升,值得关注,这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已经有所体现,下面就土壤因素再细化分析一下:
土壤的温度、水分、肥力、透气性影响着农业生产,土壤温度高低影响作物种子能否发芽、生长。一般来说,农作物在土温大于0 ℃时,开始生长,土温大于10 ℃时,农作物进入活跃生长期。人们采用温室育苗移栽的方式,可以克服土温过低不能提前播种的问题,从而延长了生长期,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水分的多少,影响植物根系能否吸收到养分,因为养分是以水分为载体进入植物体内的,如果土壤水分过少,植物会因吸收不到水分而枯萎,甚至死亡,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又会导致土壤中空气过少,植物根系吸收不到空气而出现烂根、死亡,同时,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温度偏低,影响作物生长的速度。土壤养分的多少,影响到植物能否持续吸收到养分。土壤中养分分为两类,一是溶于水的矿质养分,二是不溶于水的有机养分,养分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是,溶于水的养分是容易在极短时间内随水流失的,而有机养分不溶于水可以在土壤中长时间保存着,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一点一点分解成溶于水的养分,源源不断地供应给植物,可见,土壤中的养分,有一个“协调”的问题,一般说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作物产量大。土壤中的空气供植物根系呼吸,影响作物生长,土质疏松,土壤空隙大,土壤空气多,作物产量高。
2.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种植业为主,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生态农业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保护草地,建设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产品的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过度砍伐,林木枯竭,生态恶化采育结合,发展林区养殖业,发展林产品深加工
3.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主要包括如下发展思路: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的比重,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旱涝地、低湿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1.分析东北五常大米品质好的气候条件
日照充足:生育期日照时间长,东北地区雾霾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机质积累多;水稻生长的时间长:一年一熟,生育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质,夜晚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难以生存,病虫害少,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稻米的品质好。
2.东北平原冬季农作物留茬免耕
(1)耕地的原因: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大孔隙,增加透气性,防止土壤板结,尤其土壤水分经过冬季凝结、春季消融,使土壤颗粒变得细致、均匀,透气、透水性强,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墒情好;如果是深耕,还可以将深层肥沃土壤翻上来,提高农业产量。
(2)耕作的弊端:土质疏松,缺少植被的覆盖;冬春季节,东北晴天多,且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强;土壤水分容易蒸发、消失,导致土壤水分减少。
(3)作物留茬免耕:增加土壤的覆盖度,作物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土、保土的作用,减少风力侵蚀,避免表土被大风吹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4)适度耕作:每年犁地、耕种,这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积累的宝贵经验,它的好处,有的是短期内能看到的,有的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对比才能发现的,免耕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还有保土、保水、保肥等好处,为什么农民“不买免耕的帐”,因为作物残茬和作物秸秆保留在土壤中,将影响播种,或是根本无法播种,同时,土壤表层的秸秆很长时间都不可能转化为腐殖质,更不用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可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它将长期影响播种、收割,甚至还会滋生病虫害。因此,对于是否耕作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试卷题号题型分值(分)背景材料及主要考点全国乙卷4,5题选择题8当雄县物种畜牧业,公司+农户模式;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甲卷4~6题选择题12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考查区域农业条件差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1,22题;26题;27题选择题;综合题;综合题6;10;10①农业现代产业园“生产+加工+科技”;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意义②中南半岛水稻生产;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安全问题③黄淮海平原干热风;考查农业自然灾害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7题综合题14鲁西北种植结构“非粮化”;考查区域农业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12题;18题选择题;综合题6;22①广东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②岭南某城郊农业发展;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农业问题是高考必考内容,分值平均在15分左右,试题综合性强,试题背景材料新颖,考点主要分布在区位因素及变化、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及意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与区域发展。
【例1】(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8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 605.5 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 430人,常住人口2 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图1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图1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命题思路分析】第(1)题,考查农业用地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3)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分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增加,所以农林用地的减少,应从各类建设占用农林用地的角度分析。
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非农经济占比很小,且外来企业较少,对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所起的作用不明显,村庄邻近城市、交通便捷为村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并且外出务工收入较高,所以外出务工的人多收入占比也大。
第(3)题,Z村与外来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以此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同时还可以利用入驻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农户提供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参考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