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试题深度解读与复习策略

2022-11-30 13:25重庆李兴科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土壤

重庆 李兴科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地理实践力的定义,确立了其三大构成要素,即形式与载体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要求的技能、过程和方法是“运用地理工具”,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地理兴趣与审美观”。所以在书面考查地理实践力时,主要体现的就是地理实践活动和审美观。高考中的地理实践力试题考查类型主要有四个角度,即生活体验类、社会调查类、户外考察类和模拟实验类。

生活体验类的试题一般在考查地理实践力试题中占主导地位。其主要是以真实的生活为情境,对于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现象,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释,体现人类与环境的密切相关性。还可以细分为服饰与地理环境、饮食与地理环境、民居与地理环境、交通与地理环境和垃圾分类与地理环境。其次就是户外考察类也相对较多,主要涉及外出实践路线的选择、地质地貌考察、河湖水文考察、植被土壤考察等。社会调查类与模拟实验类则相对较少一些。

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44题,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带来的影响。2022年全国乙卷第43题,考查外出旅行可能遇到的观景台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以及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同卷7,8题户外考察,考查观察和分析黄河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2022年浙江省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7,18题,通过考查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的变化,提醒考生关注我们周边的生活;同卷19,20题考查生活体验类,即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研究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涉及地理实践力的相关试题。主要有全国甲卷7,8题,考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山东卷”)12,13题,考查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5题,考查开封市夜市经济特点、分布和经营者作息时间特点。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2题,考查“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的选择。

这些试题考查要求相对较高,一是考生是否有类似的地理实践活动,二是考生是否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了相关的地理问题。

对于提升地理实践力试题解题水平,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应当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与复习,即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支架演练、注重情境创设和变式训练突破,从而达到深度研究该类试题,实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关键信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与解题有关的最重要的试题信息。对于关键信息的获取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下面以2022年全国乙卷9~11题说明针对地理实践力的试题,要如何把握关键信息。

【例1】(2022年全国乙卷,9~11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1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1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参考答案】9.C 10.D 11.B

【探究试题】第9题,关键信息:第一,地点信息。材料中提到我国一海滨城市,说明其位于北半球,东部沿海地区;第二,时间信息。材料中给出了24小时中每隔2小时的风向变化图,要求考生能够识别风矢;第三,风向信息。题干中强调1 000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由此对应150米和500米的风向图,对应四个时间判断风向,因而得出结论。

第10题,关键信息:第一,条件信息。该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该城市会出现山谷风现象,对于海陆风来看,两者有耦合现象。主要通过图中24小时中每隔2小时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可以得出,夜晚500米高度的风速远大于白天的风速。也就是山风与陆风出现耦合,两者相叠加,风力变大。白天城市主要受海风的影响,谷风影响较小。加之材料中提到海陆风明显,所以不能考虑季风的影响;第二,图中信息。根据海陆风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应当判断出近地面的风与高空的风基本是反向的,选择陆地和海洋的方向,一般选择近地面的风来判断。

第11题,关键信息:第一,材料信息。气压场的高低和梯度由风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决定。风的方向决定南北气压高低,风力大小决定梯度大小;第二,图文信息。根据图中的风矢可以判断出24小时风力小,因此梯度小。图中在500 m和1 000 m处偏北风势力强,从大尺度角度考虑,看高空的风,以偏北风为主,对于对流层来说,高度还是比较低的。

由本组试题看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图中的关键信息、题目和选项的关键信息都是解决试题的前提条件。只有解读出正确信息,才能准确解答试题,所以它是基础也是关键。

二、运用支架讲练

在一轮高考地理复习中,考生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在解读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正确解答试题。地理实践力试题是其中一类高考试题,因此也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即知识支架。

搭建知识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引导考生进行地理一轮复习,使考生通过课堂上建构、掌握、内化所学相关专题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从而逐步提升考生对地理专题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在一轮复习中通过一些经典例题可以检验考生的知识支架掌握情况,另外教师也可以帮助考生不断完善专题的知识支架,特别是微专题的知识支架,提升考生地理学习能力。

下面以2022年山东卷8,9题为例,说明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如何搭建和运用知识支架来解答试题。

【例2】(2022年山东卷,8,9题)图2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2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8,9题。

图2

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9.图2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参考答案】8.C 9.C

【探究试题】本组题通过地理事物(植被)分布图和土壤剖面图判断影响植被类型分异和土壤特点的因素。这是通过调查植被和观察土壤剖面来判断地理事象特点,在地理实践力活动中是可能遇见的。让考生在野外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象的观察和统计来认知影响地理事象的因素,并从整体性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如土壤特点等。地理事象特征除课堂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认知和运用。

解答本组试题时,需要掌握影响植被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植被对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些支架可以进行适当的梳理。对于某区域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考虑纬度、热量、海拔、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第8题,可通过图中信息直接判断。

第9题,对于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主要支架是“土壤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对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根据图示信息,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对于考生较难的体现是对塔头薹草的认知。塔头薹草是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是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泥灰碳长年累月凝结而形成的。解答本题要与图2a中溪流的信息相联系。

三、注重情境创设

地理学科强调考生要学习周边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所以在地理试题中创设相关生产生活的情境,考生通过对情境的认知,把地理知识与其生产生活情境联结起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还能实现考生情感的提升。

搜寻情境创设的素材,首先可以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图表、活动等素材,可以创设新的地理情境背景下,融入这些内容。但对于过时的、效果差的地理素材应当剔除。其次,还要分析教材以外的各类书本、网络,及其他相关资源,特别是考生联系紧密的生活生产方面的素材,如校内和校外地理实践基地,附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河流、山川、公路、铁路、桥、农村、工厂、城市、街道等。

下面以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河北卷”)1,2题来说明高考试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促进考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例3】(2021年河北卷,1,2题)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图3)。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1,2题。

图3

1.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 )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2.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 )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参考答案】1.A 2.B

【探究试题】本组试题以西藏自治区察隅猕猴桃创设情境,其目的是希望考生关注国家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别是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通过学校或考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关注身边,关注家乡的地理事象的发展,从而培养考生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就本组试题来说,河北考生对西藏自治区察隅猕猴桃的认知水平大致相同。所以考查的难度是相同的,只是存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知差异。同时也考查考生对“农业区位条件”的认知水平,即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变式训练突破

在高考试题中涉及地理实践力的试题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一是考虑考生参加地理实践力的时间有限,而且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较大,考生独立完成的地理实践活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二是地理实践活动对于考生来说范围太大,除了对世界的认知外,对于中国地理的认知也是有限的,对于自己的家乡的认知更是有限,考生对中国地理的全部认知,大多数来源于“纸上实践”。因此对于高考试题的地理实践力认知水平提升,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完成。

变式训练可以改变地理情境设计,也可以根据高考试题原来的情境设计相关的地理实践力试题。变式训练可以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也可以教师提供思路,设计好地理实践力试题。

下面以例4来说明,如何运用例3来进行地理情境变式。

【例4】(2021年赣皖联考,9~11题)威宁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苹果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2018年威宁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威宁苹果种植区地处高原台地,阳光充足,日照较长,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比北方产区的苹果早熟20天到1个月。威宁苹果肉嫩细脆、味甜汁多、色泽红润,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目前,威宁苹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时甚至到了“哄抢”的地步。据此完成9~11题。

9.威宁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主要在于

( )

A.自然环境独特 B.生产效率高效

C.种植规模较大 D.种植方式独特

10.威宁苹果比北方产区的苹果早熟20天到1个月,主要是因为

( )

A.降水多 B.海拔较高

C.纬度低 D.土壤肥沃

11.目前,威宁苹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时甚至到了“哄抢”的地步,主要得益于

( )

A.上市早 B.品质优

C.产量少 D.价格低

【参考答案】9.A 10.C 11.B

【探究试题】本组题与例3的情境创设基本类似,只是区域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了调整。三个试题的设计与例3基本异曲同工,可达到对考生的检测作用,考查对农业区位要素的理解程度,这正是一轮地理复习的目标。

五、一轮复习策略

在一轮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应当厘清地理实践力在高考中的考查特点,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策略。

1.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熟悉

了解《课程标准》对于地理实践力具体要求,特别是在融合各个章节知识的背景下,如何考查地理实践力,以及对地理实践力的等级评价标准。

2.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实践等方式,培养考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实践能力。明确考查地理实践力知识点后,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地理情境的创设,并设计相关的地理问题或试题,通过课堂练习来提升考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

3.研读相关地理实践力的高考真题

明确高考试题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方式,注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作业和测试中设计相关的地理实践力内容,教师通过书面方式提升考生地理实践力。

总之,随着考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对于地理实践力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对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不单单要在课堂上实现,还要通过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来完成。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土壤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土壤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灵感的土壤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