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对初中生的素质与个性养成的影响较大,将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任务贯穿教学的全程,更利于塑造学生的兴趣与信念、气质等,促使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是在反复吟诵中,借助高度浓缩、含义深远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读懂读透,充分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与古诗词蕴含的道理,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二是挖掘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意境美,领会诗词借景抒情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诗情画意般的品读古诗。三是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在脑海中勾勒出环境、人物、情景等,在相同意境或相同作者的古诗词对比分析中,深入感受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审美情趣等。四是增大阅读量,可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古诗词中关于情感意志、道德、思想、理想等方面的见解,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润如无声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教育理论基础,有意识的将美学实践、美学理论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积极探索文本中的艺术之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等要素。最后,根据审美教育的实施要求,不断去优化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三、培养鉴赏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鉴赏情趣,端正学习的心态与精神状态,让学生对文本深入学习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其次,向学生介绍文本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带入作者情绪,有感情的朗讀课文,深入把握文章的灵魂与脉络,以此获得美好的享受。再次,通过词句的替换、仿写等方式,使其从写作手法巧妙应用的角度去接受作者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审美观。最后,提供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使其从古今对比、文本细节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文章,让学生在思维分歧和碰撞中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境界。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从审美教育、鉴赏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整体性的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加强引导点拨、传授有效的鉴赏方法是重要的前提,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构建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蔡官学校 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