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文|茆福军
近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但是在面对现实的转型需求时,许多企业却依然茫然。那么,是否存在一条适用绝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路径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行业公认的数字化路径是“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数字化”,即业务第一、流程第二、技术第三,呈现铁三角关系。其中,业务流程化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确定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标准化;信息化则是围绕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管理来进行软硬件的系统集成;数字化则是利用技术与数据,凝聚流程、数字化人才、数字化思维、组织、文化等实现企业的业务价值链提升、优化甚至重构。这三者的异同显示出开展数字化新背景下的IT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据英国经济情报社、IBM和埃森哲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西方国家96%的大公司和75%的中小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IT规划,而国内企业做IT规划的则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IT应用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表现在对IT的规划和管理上。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差距,是因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自发的点状态势,重部门而轻完整;重局部而轻全局;重地区而轻全球;重内部而轻外部;重数据而轻信息;重交易而轻智能。企业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难以及时形成领导层关心的全面而高浓缩的商业智能。究其根源,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性淡薄,在企业中地位不高。
总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IT规划的认识仍然有待加强。不少企业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从而导致了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或停滞,或者导致很多后遗症,企业内信息孤岛林立,系统集成又是一项附加的工作需要进行,导致额外的投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老总和信息中心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IT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性强,只有进行IT规划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没有IT规划,企业信息化大厦将成为空中楼阁。但是,信息化建设涉及部门繁多,问题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当前状况、人员素质、技术选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经常呈现“一团麻”的状况,这就需要“IT规划”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按照IT规划方法论,逐步厘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及与未来的差距,然后制定策略、明确原则、给出路线。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IT规划应遵守的原则。
首先,自上而下进行规划。企业的IT规划应该是自上而下进行,应该从战略规划中去分解IT的规划。脱离战略的IT规划,一定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战略、组织和流程为指引来确定目标、任务与需求。
其次,纳入企业发展战略。IT规划要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
再次,注意可扩展性。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IT技术、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都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原先做的IT规划不适应新的情况。所以在做IT规划时,要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余地,不能贪大求全。
最后,从实际出发。IT规划要适合企业的规模发展,不同的企业规模在IT规划时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IT规划。
基于“业务、流程、技术”的信息化铁三角,当有了战略后,接下来就是流程建设,流程管理体系有四个阶段:流程规划、流程建设、流程执行、流程运营,形成一个闭环。
流程规划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工作有需求管理、版本管理、流程规划;流程建设包括流程需求分析、流程方案设计、流程文件开发、流程集成验证、流程试点确认;流程推行则是解决流程文件管理的工作,涉及业务适配、组织适配、推行与赋能的工作;最后,流程运营是应对流程分层授权与管理机制,包含一些成熟度评估、流程绩效管理、过程保证、CT/SACA的工作。
在流程管理领域,华为的BPA极具代表性,从运营类IPD、MTL,到使能类的MCR、supply、Procurement,及最后支撑类MHR、MF等等。但每家企业部门分工不同,具体的流程管理方案就不尽相同。比如华为将IT与流程合并为一个部门,大华则是将流程、信息化分为独立部门。通过流程管理部门的努力,将企业的运营、管理、支撑类流程,全部梳理完成。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信息化实现创造合理的条件。
信息化铁三角演示图
在正确进行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进行信息化规划,即IT规划。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是IT评估,即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对已有信息化建设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彻底检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并与企业的既定目标对比,发现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另一方面,要从组成企业信息化的三个要素(人、信息技术、组织管理)角度持续并综合地评估三要素有机结合的信息系统(如ERP、MES、CRM等)的成效和各要素对信息系统成效影响程度的过程,并结合新的现实,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和业务,重新定义企业信息系统,制定新的信息化方案。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是企业IT评估的关键。
二是IT战略,即根据IT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纲领,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三是基础设施规划,即对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网络规划包括数据流量及约束条件分析、网络选型、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规划和配置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四是数据规划,即对企业内部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建模,从数据管理基础层、基础应用系统层和管理决策集成层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建立企业标准化数据体系,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逻辑和物理方式。
五是信息系统规划,即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初步预算等进行详细的规划。
六是IT组织与保障体系设计。IT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分工、职能、考核、员工IT职业生涯的设计等。保障体系设计包括IT项目管理制度设计、风险防范/质量保障体系设计、IT培训制度设计等。
在当前诸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企业的IT战略规划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信息化已经不仅仅关乎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是关乎企业生死。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在做好业务流程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及数字化,用数字化助力企业腾飞。
声明: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浙江经贸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信息化建设》杂志名称及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公然非法开设假冒刊物网站、伪造刊物证照资质,并利用百度推广等手段,以发表学术论文为名对公众进行欺诈,向不明真相的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和订阅费等各种费用,诈骗作者和读者钱财。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作者、读者及广大公众的合法利益,并严重侵犯了《信息化建设》杂志及其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信息化建设》杂志及其出版单位的声誉。故提出声明,《信息化建设》唯一投稿邮箱:xxhjstg@126.com,其他皆为仿冒。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