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2-11-30 05:57广州市第七中学东山学校郭新妍
师道(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解方程括号一元二次方程

文/ 广州市第七中学东山学校 郭新妍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传统课堂不时受到疫情的冲击,各地教育部门都纷纷搭建线上教育资源,这种线上共享课堂由于缺乏真实的师生互动,不能根据学生的听课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因此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课前充分思考学生本节课可能遇到的疑惑,课中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答疑抓住本节课学生的“痛点”和难点,以题点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线上录播课为例,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1.关于“问题”

“问题”是认识主体想要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也就是被主体清楚地意识到但又不能达到的目的地,它反映了主体现有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

2.关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认识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问题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达成的目标和遭遇的障碍。当学生面临一种情景,即学生可利用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出现空缺时,根据问题的给定条件,采取一定的转换方法克服障碍达到目标,就是“问题解决”。

3.关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教学案例

由于本课例是线上教育资源,没有师生互动,教师需要预判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1)为什么要使用因式分解法?

(2)如何使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因式分解法的使用方法;

(3)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因式分解法的使用前提;

(4)选择什么方法解方程,即如何为一元二次方程优选解法。

围绕这四个问题,教师进行“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实质都是把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2.构建新知

分解下列因式:(1)x2-6x=___;(2)x2-9=____;(3)x2+4x+4=____.复习因式分解的三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

【问题】如果把上面的题目稍作变形,在整式的右侧加上等于0,变成方程,这是什么方程呢?你会解吗?

(1)x2-6x=0;(2)x2-9=0;(3)x2+4x+4=0.

通过对上面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一次式相乘等于0,根据两个因式相乘为0,至少其中一个为0 的原理,可以得到两个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这种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跟之前学的不一样,我们把这种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乘积等于0,再使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求解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方程化为a·b=0 的形式,再令a=0,或b=0。

教学分析

从八年级的因式分解转变到方程,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实现“降次”求解,从而引出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以旧带新,创建新知。

3.应用新知

题组1 设计

题1: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 的速度垂直上抛,那么物体经过x s 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根据上述规律,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题2:解下列方程

(1)x2-x=0;(2)x2-6x+9=0;(3)y(y+2)=1.

教学分析

题1 是教材的引例,通过三种解方程的方法对比,复习旧知的同时引起学生思维冲击,体会用因式分解法比配方法、公式法简便,而且还不容易出错。解决本节课第一个预设问题:为什么要使用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具有简便运算的优势。

题2 的设计,前两题是为巩固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设计的,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法的优越性,体验成功感,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如何使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第三题是易错题,学生容易误以为方程等号左边不用分解,令y=1或y+2=1,设计的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因式分解使用的前提。解决本节课第三个预设的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判断方程能否化为a·b=0的形式,如果可以就能使用,使用步骤是:①移项:令方程等号右边为0;②化积:方程等号左边因式分解;③转化: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求解:得出方程的根。如果方程不能化为a·b=0 的形式,就只能使用配方法或公式法,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因式分解法,只有某些特殊的方程才适用,即因式分解法具有局限性。

4.迁移新知

题组2 设计

题1:解下列方程

(1)x(x-2)+x-2=0;(2)5x2-2x-.

题2:解下列方程

(1)3x(2x+1)=4x+2;(2)(x-4)2-(5-2x)2=0.

教学分析

题1 是教材例题,第1 小题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去括号化简,如果去括号,方程化为x2-x-2=0,学生如果熟悉十字相乘法,等号左边可以因式分解,但是如果不熟悉,就只能用求根公式或者配方法求解。引导学生观察,可以发现方程里有2 个x-2,如果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公因式提取,方程就可以化为(x-2)(x+1)=0,即a·b=0 的形式,再令x-2=0 或x+1=0,就可以快速得到方程的解,比起去括号,显然运算更简便,这里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思想。

第2 小题,方程两边需要移项合并,才能判断用什么方法,整理后得到4x2-1=0,这时既可以用直接开方法,也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等号左边,得到方程的解。两道例题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进行了对比、回顾,让学生对每种解法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要先观察方程特点,再作出恰当的选择。

题2 的设计,第一题与教材例题类似,这个方程带括号,如果去掉,整理过程运算量有点大,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观察方程可以发现方程右边可以提公因式分解为2(2x+1),这时方程左右两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2x+1),带着括号移项,再提取整体公因式得到(2x+1)(3x-2)=0,从而得到方程的两个根。第二题方程等号左右两边都带括号,且含平方,如果去括号,把完全平方展开,运算会比较繁琐,如果把方程两边含平方的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移项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整理得到(-x+1)(3x-9)=0,很快就得到方程的两个根1 和3;还可以将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开方降次,变成x-4=±(5-2x),再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也能快速得到方程的两个根。这两道题都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思想,所以遇到带括号的方程,不要着急去括号,先观察,看看能否使用整体思想,降低运算难度。

5.拓展新知

题组3 训练

如图,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 m 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扩大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

6.课堂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来降次,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前两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方程,因式分解法是针对某些特殊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简便解法,它需要先将方程化为a·b=0,再令a=0 或b=0,本节课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

三、课后答疑

本次广州共享课堂课例征集增加了课后答疑环节,答疑课是聚焦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难点问题,重点讲解,为了避免与正课的内容重复,需要找准本节课的难点,通过重点习题突破,习题“宜精不宜多”;同时答疑课还应该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经过梳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在探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化归和整体的思想方法。难点问题是:(1)因式分解法的使用前提;(2)如何使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3)整体思想如何运用。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采取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教学多调查、多思考,准确识别每节课学生可能存在疑惑的问题,特别是线上录播课,一旦识别问题存在偏差,由于没有师生互动交流,将严重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在准确识别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规律、迁移应用,形成策略。

猜你喜欢
解方程括号一元二次方程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解方程“三步曲”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入”与“人”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主谓一致对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