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陈晓兰
合唱是一种演唱形式,是由群众的歌唱逐渐发展而成的,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第二学段(3—5 年级)学业要求中明确指出:“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音型伴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笔者计划运用“趣味和声短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合唱实践活动中来。
模仿歌曲《秋色》合唱乐段旋律,创作趣味和声短句(图1)。通过练习解决歌曲的三度和声难点。(整理发现,小学中年段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以三度和声为主)
练习提示:
1.用慢吸气,用弱声唱法,不作任何强弱变化。
2.速度要从容不迫。
3.可按半音向上的顺序练至F大调。
图1 是根据歌曲《秋色》合唱部分旋律,挑出主干音创作的和声短句。以休止符的加入、八分音符的使用增添其趣味性的同时也削弱了难度。
聆听,是班级合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听到正确的音高,才能有正确的模仿。练习提示中的弱声唱法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弱声唱法可以避免由于气息过多冲击声带而带来的损伤,同时还可以克服听觉的主观性。小声唱时更能清楚地听到自己与另外声部的声音,有更多自我声音认知的空间,也有先想后唱的好处,从而达到各声部的音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目的。
和声短句按照歌曲旋律的进行。休止两拍的设计,让后行声部能更有准备地演唱,比同时发声难度降低不少。练习提示要求不作任何强弱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聆听音高和把握音准上,减轻演唱负担。
短句的趣味性
沿用(图1)的歌谱。把后行声部的演唱法变为跳音。
练习提示:
1.跳音部分发音要轻巧而具有颗粒性。
2.要强调气息的弹性。
3.可按半音向上的顺序练至F大调。
使用跳音的演唱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图1)的练习后,作出的尝试。把后行声部的演唱法作出改变。跳音,带出了为先行声部伴奏的听觉效果,让音乐更具跳跃性。活泼的音乐形象,与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不谋而合。有趣的演唱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在此练习中,不仅锻炼了气息,唇部和舌部的灵活性。还感受到优美和欢快在合唱中还可以“相互成全”“合二为一”形成特别的艺术感受。
演唱法的改变,让原来的和声短句更具趣味性,更富有童趣。学生更乐于参与训练。(一)与(二)旋律完全相同,只是演唱法改变,可以通过不规则地交替演唱,让学生更集中精神地参与到练习中来,也能提升练习的趣味性。
图1
在巩固好(一)与(二)的演唱后,加入哼鸣与母音的练习。
练习提示:
1.速度要从容不迫。
2.用弱声唱法,用松弛,自然的状态唱。
3.要求保持u 母音的竖感与通感,用高位置唱。
4.正确唱好a、e、i、o、u 母音后,就可以开始用la、le、li、lo、lu 唱。可以加入其他母音的转换练习。
若需要声音明亮而圆润时,可用i 母音带出其他母音,如mi-ma,如果发现学生声音过挤时,应立即改为mu,总之母音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
在准确唱谱,把握好音准后,把唱歌谱变成哼鸣,能帮助学生找到头腔共鸣,更容易保持住声音的高位置,更容易形成和声的听觉习惯,也为演唱中的“咬字”做好准备。母音练习不仅是训练歌唱共鸣的好方法而且各种母音的交替使用,在练习中也增加了和声短句的趣味性。
沿用(图1)歌谱,做速度与力度的变化。
改变演唱的速度与力度,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预先提示学生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此方法让学生有心理的预备,演唱更有信心。其二,用指挥手势作出变化的提示。此方法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挑战性更强。但如果发现有音准的问题可暂停,待解决后再继续。中年段学生学习歌唱,有反复性,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消化与改正的时间。特别是合唱,不能急于求成,经过时间的沉淀,学生肯定会有进步。当学生的听力与发声都取得进步后,越来越多同学都能驾轻就熟时,变化即可越来越多,这样的和声练习,趣味性也就更强了。
熟练掌握这4 种专门为《秋色》量身定制的趣味和声短句后,明显发现同学们对于合唱《秋色》自信心增强了。在花城版教材中,中年段的其它合唱歌曲,同样能定制趣味和声短句。实践发现,以趣味和声短句作为课堂的发声练习后,同学们更乐于参加合唱了。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三度和声的演唱技巧,形成三度和声的听觉习惯,乐于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笔者模仿大小调音阶,创作和声短句,渗透二部趣味和声训练。(图2)
图2
练习提示:
1.切忌每小节一换气,最好使用循环呼吸法。
2.速度要从容不迫。
3.练习②中,二声部要稳住速度。注意倾听一声部的声音,把握好音色与音准。
4.在练习中,一、二声部要相互聆听,取得平衡。
循环呼吸法是演唱合唱作品常见的方法之一,练习提示1、2 中的提示,目的是让歌声富有连绵不断的流动感。这是合唱特具有的魅力,是其他演唱形式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此方法可为学生往后参与更多的合唱实践打下基础。
小学生在同音反复中,最容易越唱越快,越唱越高,因此在练习②中,二声部的聆听显得尤其重要。二声部需要注意仔细倾听,模仿一声部的音色找准与之对应的三度和声,这样才能使和声和谐统一。
达到以上要求后,就可以改变图2 中的演唱法、加入哼鸣与母音的演唱、增加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方法与“模仿歌曲旋律创作短句,渗透二部趣味和声训练”一致)使和声短句的练习不停地处于变化与更新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感受三度和声的和谐感,体验和声的美与乐趣。让趣味和声短句的发声练习更好地为合唱教学服务,提高合唱教学的实效性。
从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用简短的二声部旋律方式,开展形象生动、目的明确、充满童趣的和声发声练习教学。在有趣的挑战中以激趣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培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声音观念。学生具备了演唱的基础技能后,才有能力继续学习合唱,才有不停往下学的动力,才能让兴趣得到更好的延展,才能让合唱的能力更好地加强。这对他们终生学习音乐都非常有意义。笔者在每条趣味和声短句中都作出对声音的练习提示,目的就是让趣味和声短句的练习不仅有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调整歌唱状态,培养音准、使学生真正掌握合唱的技巧,让他们用自然、明亮而圆润的声音自信地参与到合唱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让兴趣更持续,更有效。
趣味和声短句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让班级中众多的个性化声音通过科学、有趣的集体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愿意学,乐于学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和声的听觉习惯,并运用到合唱中。让学生从班级合唱中更好地体验多声部音乐带来的丰富表现力,感受合唱的魅力,享受多声部音乐的立体、丰满与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