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龙
(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汕头 515041)
急性胸腹部损伤是一种病情凶险且病情复杂的严重损伤,复合效应是其主要临床特点,且相关临床症状会彼此掩盖,导致此种损伤的诊断难度较大,使得临床救治难度显著增加[1-2]。不少患者在接受常规B超和X线检查后无明显异常,但其临床症状却提示存在异常现象[3],由此可见,亟需一种更为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的兴起为此种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大量临床资料已证实[4-6],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较高、扫描时间较短且准确率较高等优势,在检查过程中几乎无伪影现象发生,且可通过重建图像技术更好地显示检查结果,可辅助临床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术病情。基于此,本研究以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3月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3.88±3.83)岁;其中31~50岁年龄段患者比例最高,创伤原因以开放性创伤(38.33%)、闭合性创伤(30.00%)为主,15.00%为重大车祸所致,少部分患者因锐器划伤和打击伤收治入院。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符合CT、X线诊断的指征需求;②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拒绝配合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
X线检查:选择西门子Siemens Ysio双板DR机及Aristos VX Plus DR机进行检查,患者取站立位,电压设定为50~80 kV,电流设定为210 mA,并拍摄患者的胸腹部。
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仪器为美国通用GE Optima CT 620 124层螺旋CT,叮嘱患者于检查前5 min和扫描前充分饮水约300~500 mL。患者取仰卧位,调节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s,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FOV为250 mm,矩阵512×512。自胸口入口处扫描至盆底,尽可能获取多方位、多角度的影像信息,获取影像术后进行0.625 mm薄层重建,并借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取立体图像。待检查结束后,由2名中级职称放射科医师进行图像诊断,取两者统一意见为最终诊断结果。
①以手术分型确诊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创伤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包括皮下气肿、肺挫裂伤、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及脾脏及肾脏损伤等。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所需时间。
②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成像质量。成像质量由高到低分为Ⅰ~Ⅲ级,Ⅰ级质量最高,Ⅲ级最低。制定级别判定标准:成像画质清晰,边界面型,可清晰显示血管,且无阶梯状伪影和断层视为Ⅰ级;成像和血管大部分清晰,边界较清楚,阶梯状伪影和断层显像不明显视为Ⅱ级;血管成像不清晰,边界模糊,且阶梯伪影和断层情况较为明显视为Ⅲ级[7]。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层螺旋CT对皮下气肿(87.50%)、胸腔积液(100.00%)、肋骨骨折(100.00%)、锁骨骨折(100.00%)、脾脏损伤(100.00%)、肺挫裂伤(100.00%)及肾脏损伤(100.00%)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37.50%、50.00%、16.67%、0.00%、0.00%、40.00%、0.00%)检查(P<0.05)。见表2。
表2 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比较[n(%)]
CT检查的图像质量显著高于X线检查,但检查 曝 光 时 间(31.28±2.07)min长 于X线 检 查 的(12.27±1.6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方式的图像成像质量与检查时间比较
高处坠落、车祸及锐器损伤等是导致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8]。与普通创伤相比较,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复杂程度较高,且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亟需一种更为准确、快速且有效的诊断方法来辅助临床救治工作。X线和多层螺旋CT是目前临床诊断急性胸腹部的常用手段[9],但大量临床证据显示[10-12],X线诊断的误诊、漏诊率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患者接受X射线检查时,人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X射线,其吸收量与组织密度和厚度呈正相关,即穿透的X射线越少,其图像则会呈现为高密度影。且X线检查为二维平面成像,其重影较多,空间分密度较低,因而其图像质量不高,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此外,X射线受到呼吸、心肺位置和血管位置等因素的干扰,无法准确量化患者的创伤程度。且X线图像一旦成形,便无法再修改,无法有效显现被脊柱或心大血管遮挡的胸部病灶,对各类创伤类型检出率较低,以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多层螺旋CT则较好地弥补了X线的不足之处,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且图像处理技术丰富等显著特点,可辅助临床获取更为全面的图像,且在三维重建技术的支持下,可展现三维立体图像,更直观地向临床医师展现患者的创伤情况,提供质量更佳的图像。除此之外,多层螺旋CT还可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对胸腹部的全部扫描,其图像质量不受呼吸伪影、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有效避免胃肠道蠕动所致的图像生理运动伪影,可更为全面、连贯、具体地向临床医师展现肺、肝、肾和脾等器官组织的生理情况,为临床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提供参考[13]。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14-16],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学者程少杰[17]对20例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急诊开腹探查为诊断“金标准”来判断CT扫描的准确率,结果发现,手术探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5.00%,急诊CT扫描诊断出腹膜后血肿诊断符合率为60.00%,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急诊腹部CT平扫可辅助临床更好地了解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患者在开腹探查之前的腹膜后水肿情况。学者陈大祯[18]以40例患者急性胸腹部创伤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患者先后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估结果,结果显示,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X线检查的准确性低于多层螺旋CT,且X线检查的图像质量和安全性也低于多层螺旋CT。学者王怀洋[19]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多层螺旋CT检出率97.00%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的72.00%(P<0.05),且多层螺旋CT检查肋骨骨折、胸壁损伤、纵隔损伤、肝损伤与肺挫裂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P<0.05)。本研究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对皮下气肿(87.50%)、胸腔积液(100.00%)、肋骨骨折(100.00%)、锁骨骨折(100.00%)、脾脏损伤(100.00%)、肺挫裂伤(100.00%)及肾脏损伤(100.00%)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37.50%、50.00%、16.67%、0.00%、0.00%、40.00%、0.00%)检查(P<0.05)。这与既往的研究结论相符[17-19],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层螺旋CT检查曝光时间(31.28±2.07)min显著长于X线检查的(12.27±1.68)min(P<0.05)。这是因为多层螺旋CT检查一次能够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幅图像(X线检查曝光一次只能获得一幅图片),这也要求放射科CT检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训练好患者呼吸,防止在扫描过程中随意挪动身体,防止运动伪影形成,从而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完成检查、避免了重复检查,提高图像质量,更能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不论是在诊断准确率还是图像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指导,但检查曝光时间较长,仍需进一步做好CT检查流程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