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中加强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教育

2022-11-30 09:36窦贤琨
关键词:政绩观政绩干部

窦贤琨,况 靖

(1.安徽工业大学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安徽 马鞍山 243002;2. 马鞍山学院 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100)

政绩观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和责任担当。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必须加强党性教育,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中,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使其清楚政绩观是什么、从何而来、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政绩观的内涵

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认识和看法,是施政者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对执政成效的价值判断,直接反映着领导干部施政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基础,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如何创造和怎样衡量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对于我党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做出了深刻而有力的诠释。

立足新发展阶段,对照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具体表现为:有的重局部轻整体,一定程度上存在本位主义,追求局部利益,考虑部门权益,保护地方利益,缺乏“国之大者”的站位,缺少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动真碰硬不够,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工作重汇报宣传轻实际成效、群众口碑。有的重物质轻精神,片面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增长,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重视也不够。有的重“显绩”轻“潜绩”,从考核晋升角度考虑的多,从打基础利长远考虑的少,特别是对事关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对标新思想的政策研究、人才教育培养等难度大、成效慢的工作不够重视。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中加强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繁荣昌盛。

二、正确政绩观的渊源

古今中外都重视政绩,追求政绩,但对于政绩是什么,政绩为谁树,理念和行动却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吮吸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营养,自成立之日起,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将其运用于中国实际,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描绘出一幅幅为人民谋幸福的壮美画卷,这也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政绩观的三个历史渊源。

(一)马列主义经典和实践中的政绩观

政党组织在谋求和巩固执政地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政绩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13,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强调了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列宁认为,“看哪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做的事情最多,看哪里在为穷人建造新的好的住宅、按时供给穷人家小孩每人一瓶牛奶等方面做的事情最多”[2],直接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政党在处于执政地位后的政绩观。他强调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普遍性问题就是克服官僚主义,把整治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马列主义经典和实践中体现的政绩观贯穿我们党发展始终,充分体现了其阶级性和人民性。学习领会马列主义经典和实践中的政绩观,对树立新时代正确政绩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绩观

中国自古就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朴素的政绩观。纵观中国历史,政绩突出、造福于民的官员的政绩观有一些共性特点。一是以民为本。很多清官主张节用,反对浪费,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二是勤政务实,有大量的勤于政事,埋头苦干做实事的古代能吏为民称颂。三是清正廉洁。清廉自守、刚直不阿是古代清官的基本标准。四是注重长远。古代能臣干吏都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利长远的事情,如重视文教。五是保护生态。历朝历代都会重视如绿化、治水等政绩考察。虽然这些政绩观多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为实现理想抱负而树,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观的道德性。从中汲取有价值的民本思想,对完善新时代正确政绩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政绩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一贯重视政绩观问题。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正确树立政绩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见解。第一,要为人民谋利益,要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老实的态度,坚持在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创造政绩。第二,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素养是创造政绩的条件,组织要重视干部的领导作用,要善于关心、爱护、识别和使用干部。第三,衡量政绩,要看全面看全局看长远,要辩证分析成绩与错误。第四,创造政绩与党的执政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要适应客观发展的规律。第五,要避免政绩观误区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贯穿毛泽东政绩观的红线就是求真务实。

邓小平政绩观的理论基础是辩证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既强调经济发展要尽可能搞得快一些,又坚持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既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但同时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政绩观的出发点是发展生产力为人民造福。主要政绩观包括:第一,要靠实绩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二,创造政绩要以为人民造福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度为检验标准。第三,以辩证的发展观为认识和创造政绩的理论基础。第四,坚持人民公认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使用干部的导向。第五,对干部政绩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贯穿邓小平政绩观的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都形成了各具历史阶段特征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政绩观,如: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创造政绩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紧密联系的等。

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绩观思想一脉相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具有科学性、辩证性、符合规律性和人民利益至上性等特征,为新时代正确政绩观提供优秀的理论源泉、实践价值和历史逻辑。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政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坚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赓续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立场确立为根本政治立场,守正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扎根乡土的实践和主政经历的独特实践铸就了他的为民情怀。从而在传承、发展、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政绩观:政绩的根本立场是立足人民,政绩的价值追求是为民造福,政绩的实践途径是依靠人民,政绩的评判标准是人民检验。人民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也是最鲜明的特色和根本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特别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要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明确政绩为人民而立,靠人民而创,由人民而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简短有力的八个字,回答了为谁树政绩的问题,表达了为中国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为民造福的政绩追求,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核心作表率就是无声的动员。抓脱贫,惠民生,推改革,促开放,战疫情,抗洪涝,保增长,稳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辩证关系。要树立全面的政绩观,不是片面单一的政绩观,回答了树什么样政绩的问题。从鲜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再到创造性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新阶段新变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三是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这个正确政绩观的必备条件,抓落实这个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增强宗旨意识,将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在改善民生中彰显政绩,回答了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群众工作本领和抓落实能力。把蓝图化为现实,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着力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和抓落实能力,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协同攻坚,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抓出成效、惠及民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政绩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开拓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内涵,为推动国家治理迈向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四、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

(一)明确外在标准引导

政绩观既有内在的层面,也有外在的表达。比如设立政绩考核标准,鼓励最大多数人通过对政绩的追求,实现国家的善治,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也就是通过设立标准,对干部进行惩罚和褒奖这种管理方式达到体系合理运作和高效社会治理的目的。从历史上看,凡是奖惩升迁机制与考绩结果严格挂钩的时代,往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稳定,社会运行良好。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为了迎合标准而片面追求政绩,特别是那些为了创造政绩而忽视民生建设的行为,无法为百姓带来幸福,国家发展的全面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干部追求的政绩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评判。毛泽东主张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对考核政绩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标准。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最终的检验标准就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新时代的干部应当认识到,项目落地、经济发展是政绩,转型升级、社会治理也是政绩;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是政绩,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也是政绩;雷厉风行、认准就干是政绩,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也是政绩;把握机遇、在当代留下丰硕的发展成果是政绩,尊重规律、给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要素更是政绩。要树牢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把干成了什么、效果怎么样、群众满意度如何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奖惩任用中,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将群众公认原则贯彻于政绩考核的全过程,提升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的契合度。

(二)强化内在思想自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讲政绩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党员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并将其体现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

要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就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恒心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张蓝图绘到底,善作善成。

要加强为民服务宗旨教育,推动权力规范行使。“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规律,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名利,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后的真评价。

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确保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4]。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全党的重要政治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决防止只顾当前效益、片刻利益,而制约了持续发展、长远发展。要有把握大局大事的历史眼光去创造政绩,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三)严格行为监督约束

要防止急功近利。政绩分显绩和潜绩。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同构成领导干部的政绩。我们要的是政绩,不是政绩工程,政绩工程就是急功近利、形式主义、贪图虚名的代言词。为民谋利的政绩才是群众所盼、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不含水分的政绩,才是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要正确对待信访。要思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何在政绩观的层面上得到实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既抓住个人私利的共性,也要对特殊性有所认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应当以集体利益为核心,但对个人利益应该加以合理关切。这也是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的底层逻辑。

这就要求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严肃查纠政绩观偏差问题。要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及时发现和整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问题。既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又对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悟透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绩观,主动担当、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才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猜你喜欢
政绩观政绩干部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政绩”何以成“政债”?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