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作为临床常见的多发性肛周疾病,肛周脓肿及肛瘘多发生于小儿群体,特别是婴幼儿,大约可以占到肛肠疾病的30%。梁靖华等[1]人在研究中指出,肛周脓肿是婴幼儿肛周疾病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症状以肛周红肿和疼痛为主,严重时还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随着祖国医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其归结为“肛痈”,《幼科要略》中记载“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极易患痈疽。”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银花,治痈疽、肿毒,为治疗痈疽良药。”为进一步推动和实现祖国医学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从中药熏洗、处方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等方面积极开展分析探讨十分必要。
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属于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的情况,由于六淫湿热之邪侵袭,内伏外发导致婴幼儿患病。另外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肛周脓肿、肛瘘,也分别类属于“肛痈病”“肛漏病”的疾病诊断范畴。婴幼儿出现肛痈、肛漏多的情况多是胎毒、脾虚、湿热的情况导致的,在婴幼儿的临床治疗上应该采取清胎毒、健脾胃、清湿热为主的治疗手段。
婴幼儿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存在一过性增高的特点,该种激素主要是从母体内带来,过高的激素会导致肛门周围腺体发达,分泌旺盛。肛腺在分泌过程中一旦受阻,就容易导致发生局部感染。感染逐渐扩散到肛管周围,并通过肛门腺形成脓肿。因此,雄激素的增加可能与婴儿肛周脓肿的发生率有关。
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部位:脓肿多发生在肛门的两侧、皮下浅部,肛瘘瘘管多表浅、直行、单一,复杂性的肛瘘比较少见。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男女患病比例情况:男性婴幼儿比较常见,主要是婴幼儿体内固有,梁歪是由于男婴幼儿的睾丸产生的雄激素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年龄:主要在1岁以内。
祖国医学从辨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胎火胎毒、脾常不足、湿热流注”的理论,尤其是明代的《幼科发挥》和清代的《病科心得集》更是对胎火胎毒作了详尽的阐述,比如均指出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发病的多样性与胎毒的成因有较大的关联,有的患儿可以在出生的几个月便发病,有的患儿则会在十余岁后发病。另外,祖国医学认为,因为脾脏是后天之本,同时是气血生成的“源泉”,婴幼儿多有“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特点,鉴于肺部与大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外邪侵犯则极易患病,这也决定了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发病会伴有便秘和泄泻的常见症状。在治疗方面,目前祖国医学秉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原则,所应用的中药熏洗、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复方黄柏液熏洗等方式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而且通过与西医结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已然成为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药熏洗是祖国医学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方法,因其操作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祖国医学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常用外治法,在熏洗时需要先将中药水煎煮为汤剂,而后借助蒸腾的药气对患儿的患处进行熏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通过肛周皮肤实现药物的吸收与穿透,进而实现对机体整体功能调节的目的。长期的实践应用发现,中药熏洗方式可以发挥局部性作用,促进患儿血液循环,减轻组织充血,一些坏死组织可以就势被溶解杀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药气的温热刺激下,患儿的痛觉神经所产生的兴奋性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尤其是肌腱、肌肉和韧带均会处于松弛状态,可以起到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患儿均适用中药熏洗,实际应用此法时要做好患儿各方面的检查,尤其是治疗适应证和危险因素,以此全面保障治疗效果。临床有研究者给予患儿自拟脓肿熏洗方治疗,发现患儿创面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处方药物包括金银花、甘草、黄芪、黄柏、黄连、苦参、当归、连翘、地榆、黄芩,值得临床推广。潘逸迁[2]和张宇君[3]均在研究中给予患儿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潘逸迁在研究中所应用的处方药物包括金银花30g、赤芍10g、栀子6g、白芷3g、穿山甲6g、没药6g、防风10g、皂荚刺6g、浙贝母10g、野菊花6g、乳香6g,煎煮完成后取药剂1200mL,待患儿首次排便后坐浴治疗,每次时间控制为20min,每天进行2次。治疗10d后发现患儿典型症状全部消失,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创口有愈合或趋向于愈合的情况,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药物外涂也是祖国医学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常用方法,主要是以中成药膏或改良性的中药组方为主,治疗方式较为简单快捷,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班晓敏等[4]在研究中对2例婴幼儿肛周脓肿患儿给予了外涂改良古方蜈蚣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蜈蚣油的应用由来已久,比如早在明代时,李梴《医学入门》和陈文治《疡科选粹》便对蜈蚣油作了具体的论述,指出“上浸麻油内,俟生霉,略熬,使虫化”,使用时只需涂抹于患处即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发现蜈蚣油具有拔毒、镇静镇痛、活血化瘀等功效,是一种行表达里、攻毒散结的重要药物,还具有增强患儿免疫力、通畅血管、抗凝血等功效,实际治疗时以患儿创口快速愈合为最显著的临床表现,因而可以说,蜈蚣油在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中作用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除此之外,临床有研究者还通过中药消肿促愈汤联合消肿止痛膏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中药消肿促愈汤处方包括防风12g、侧柏叶15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苍术12g、马齿苋30g、枳壳12g,采用熏洗方式治疗,温度控制为25℃~30℃,坐浴时间控制10~20min。待中药熏洗完成后用消肿止痛膏涂抹患处,药膏组成包括朱砂、黄连、冰片、五倍子及雄黄,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
中西医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依然成为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而且其效果相比于单纯一种更加显著,可以发挥中西医的优势,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齐昌业[6]在研究中指出,切开挂线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常用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漆晓东[7]在研究中对患儿施以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所应用的复方黄柏液是中药制剂,成分包括蜈蚣、连翘、黄柏、蒲公英、金银花等,优势在于增强患儿非特异性免疫力,实现抗菌和消炎的目的,尤其是当采用熏洗方式时可以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药物直达病所,实现去腐生肌、清热解毒的治疗目的。再比如程丽斌等[8]在患儿完成手术治疗时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有的研究者还通过中药熏洗联合壳聚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于高锰酸钾熏洗联合壳聚糖治疗性对比中发现,无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熏洗联合壳聚糖治疗均有较大的优势,效果更为凸显。谢德正[9]主张在治疗肛周脓肿和肛瘘时应秉承中医治疗的辨证理论,待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给予其综合性的中医疗法治疗,比如中药方熏洗治疗、局部中药涂抹、红外线照射治疗及中药纱条换药,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患儿术后的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刘丽莹[10]指出,对肛周脓肿患者要给予护理干预充分的重视,重点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方面着手,以此发挥治疗和护理的双重作用,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比如通过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逐渐得到临床的认可。在情志护理中,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自身的精神状态存在较大的关联,更是得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等理论[11-12]。但是鉴于婴幼儿因为受到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且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足,因而实际开展情志护理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肢体语言的应用,通过婴幼儿展现出的肢体动作来开展更为有效的护理;另一方面与婴幼儿多多应用表情沟通,为其营造安全的环境,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在饮食护理中,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因而必须注重饮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鉴于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很大的关系,因而要减少或禁食油腻生湿热的食物,忌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多使用清淡食物,比如丝瓜、萝卜、绿豆、冬瓜、红枣、赤小豆、猕猴桃、芹菜等。起居护理是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院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室内环境的绝对清洁,确保病房湿度和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尤其是要保证床单被褥等清洁干燥,指导和叮嘱患儿家属做好相关的卫生工作,保证婴幼儿肛门清洁和干燥。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方式加以护理,采用清热利湿中药液坐浴,外敷中药采用拔毒膏,金黄膏外敷。
通过分析论述可以看出,不论是祖国医学还是中西医手术治疗均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更为重要的是,祖国医学相关理论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护理干预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为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但是鉴于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病情复杂,因而后续临床仍然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掌握更多的治疗要点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