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临床中将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多,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大[1]。所以临床中应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析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报道内容用以下方法进行描述。
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到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58.87±1.72)岁。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分到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57.11±1.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血脂检验。在进行检验前,相关人员指导受检者提前两周禁止使用高脂肪食物,停止使用对血脂检验有影响的药物。在血液采样当天,要求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并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并使用生化分析仪完成各项指标的检验。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统计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临床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而研究数据较多,需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工作,故将所有资料和数据纳入计算机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不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n(%)进行描述。在进行计量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时,使用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TC指标为(5.77±1.29)mmol/L、TG为(3.02±1.26)mmol/L、LDL-C为(4.09±1.01)mmol/L、HDL-C为(1.02±0.47)mmol/L;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各项血脂指标分别为(3.49±0.47)mmol/L、(1.18±0.39)mmol/L、(2.02±0.28)mmol/L、(3.39±1.48)mmol/L;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DL-C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
表1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4.58±1.02)mmol/L、(2.08±0.55)mmol/L、(2.88±0.79)mmol/L、(2.08±0.59)mmol/L;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相比之下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
表2 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RBC变形性等指数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进行观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进行观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在临床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该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对人体的健康以及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而且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复发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典型的特点,并且临床中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种类较多[2]。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和生活作息的变化,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程度逐渐下降,最终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由此可见,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较高,一旦患有该病,患者的机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中老年群体中,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于中青年群体。而血液黏稠、抽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异常、高血压等情况,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临床中应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果误诊或延期诊断,那么患者病情就会持续发展,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3]。当前,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化,临床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例外,其中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较为常见,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大量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上,同时出现纤维组织或钙化等病变情况。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是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急性病症,其中还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上疾病和血管疾病共同成为心脑血管疾病[4]。据相关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有数据表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致死性疾病中,由于冠心病所致的心脏病已经排在前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四高一多”,即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当前,在医疗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临床中产生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且获得了良好效果,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致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虽然该病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其死亡率仍排名靠前,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同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才是有效控制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此类患者需要接受临床中的定期检查,且检查方法较多,主要包含:新电梯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血糖检测、血脂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通过以上方面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高血脂而言,其是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或黏附,长此以往血管通道会逐渐变小,而且周围组织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5]。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物质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和蛋白质结合,最终将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当血脂的消耗出现异常,或代谢出现异常时,那么血脂也会发生异常变化,最终对血管壁弹性纤维造成影响,使其数量减少,此时血管壁的缓冲作用也会大大下降,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动脉硬化或血管壁增厚状况,这些都会引起血管管腔狭窄,限制血流的通畅性,血压也会因此升高。当患者的脑部动脉、心脏冠状动脉受阻,出现堵塞现象,那么发生心脑血管的概率也会增加。此外,血脂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此时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率和病死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临床中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作为临床中常见诊断方法之一的血脂检验,其能够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近年来,许多研究和实验表现,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脂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统计得知,通过血脂检验的方法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获取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健康群体血脂指标中的TC、TG、LDL-C低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血脂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与石传欣[6]的研究结果相似。经过本研究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血脂检验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检测中可依据相关结果对存在有疾病趋势的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其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在实际预防中,可嘱咐患者合理进行饮食搭配,保证选择食物的营养均衡性,禁止使用刺激性食物,以高蛋白和清淡食物为主,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另外,需要对此类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加强控制。嘱咐患者跟进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脂,所以通过血脂检验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