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莺莺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工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型“人才订制”,联动搭建多元平台,进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从而落实产教融合相关措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优化。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基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工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浅谈四方面的探究体会。
一、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完善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具体的专业课程。基于此,企业应主动与学校展开合作,根据企业业务、岗位等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专业课程,通过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共同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将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落实落细于各专业教学环节,扎实推进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校企合作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即培养熟练编制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能对机器人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能排除工业机器人典型故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新生入校即组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培训班,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液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PLC与触摸屏、自动化设备装调等课程;合作建设专业实训场室,具体包括电子技术、PLC、变频器、单片机、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打磨机器人工作站、码垛机器人工作站等实训场室,配套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仿真室等专业教学场室,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编写工艺流程和实训手册,参与执教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再如,某室内设计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某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展开合作,选派资深环境设计师参与专业课程构建。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常规课程包括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技术、园林绿化设计、城市广场与水体设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技术、建筑外立面设计、空间构成论、人体工学等。通过校企合作后,对原本的课程做出调整,并从细节上进行完善,让课程实施集中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方面。其中在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与企业施工图设计师的沟通,了解了企业,尤其企业的专业图纸并以此引入相应规范,充实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引入企业的具体工程案例,讲述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行业的行业制图标准,研究施工图绘制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样的课程设计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同时也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发展,让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实现了有效对接,保证了人才培养效果。
综上,工业企业走进课堂,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能够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情况,实现产教融合,让专业人才在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中实现综合发展。
二、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打造“双师型”队伍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2019年10月,教育部向社会发布了相关文件,重点聚焦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工业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促进工业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进入课堂,也吸引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经营的一线。
例如,某地企业与高校会计专业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教师培训基地,制定并实施骨干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计划。企业与高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会计专业教师虽然会计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企业业务背景,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因此,校企合作确定了业财一体的培训方向,明确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讲师,制定了完整的培训方案。具体包括:其一,明确培训内容,按照企业完整的经营管理过程,开展全过程经营管理业财一体化實践培训,确定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培训内容,并将内容细化为任务,通过科学安排有序落实;其二,明确培训形式,采用现场体验、集中讲解、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学习汇报等学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学习;其三,明确培训讲师,针对培训内容的专业特点,从企业高管和各部门业务骨干中选拔培训讲师,组织教师向企业中的专业会计学习经验和技能;其四,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业财融合业务、明确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此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再如,某工业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平台为依托,与高校制定校企互聘师资方案,建立高水平校企共享师资库,升级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共同深度探讨岗位能力要求、编制岗位任务工作页、开发相关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目标等,并通过完善资格认证、薪酬待遇等机制,推进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互学互助,并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在具体实施层面,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参与合作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要点及工程案例”的专题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工程师以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为切入点,从设计流程、水力平衡计算、设备选型、节能设计等方面归纳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要点,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和自身设计实践经历,对暖通设计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设计院工作流程、建环专业设计工作重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
综上,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应加强与学校合作,促使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教师,引导教师参与工业企业培训,实现双向互动,并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兼职引进机制和聘用制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推动技能型“人才订制”,实现校企合作
“人才定制”也叫“订单式”培养,即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養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企业与学校在选拔学生、制定培养方案、确定考核标准以及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安排等方面深度合作,促使学生提高专业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
例如某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与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重实效的校企合作。通过调查与研究,该工业企业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已开设“订单班”,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共建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使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也与学院深度合作,建立了汽车、旅游、建筑、工程造价、城轨、物业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联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打造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互为依托的教育平台,确保订单上的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顺利成才、顺利就业。
再如某工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要求学校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后,即组建“订单班”,并区分中级工和高级工,进行差异化的培养,其中中级工的课程主要包括机械识图与CAD、电工基础、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制冷技术基础、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等;高级工的课程包括汽车空调、制冷压缩机、多联机户式中央空调、中央空调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建设实训场室,且派遣校内专职名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基地顶岗见习,优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毕业后直接入职企业生产基地从事技术岗位工作,享受优质就业和高薪待遇。通过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订单班”绝大部分学生的技术技能都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真正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综上,工业企业和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进一步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让学校不断探索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也能够让企业将自身需求真正反馈给学校,进而在产教融合中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
四、联动搭建多元平台,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应同学校积极探索多方合作体制机制,并在产、学、研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例如共同开展技术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人才能力,组织实习见习活动,吸引人才进入工业企业等,这样才能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平台与机会。
例如某企业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展开嵌入式合作,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现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和企业将实习安置作为校企全面深化合作的切入点,开展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参与教学授课的活动,将职业标准植入专业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企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加强对学生的关系管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让在外实习的学生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心,感受到企业的重视。这样可以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能够深化学校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创新发展。
再如,某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某高职院校数控技术系承办数控车工技能竞赛,来自企业各分公司的数十名职工参加了比赛。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对比赛进行提前筹备,精心部署,从竞赛设备设施、现场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准备工作,全力保障竞赛有序高效推进。为提升竞赛效果,校企通过合作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赛前集中培训练兵,内容涵盖基本理论知识、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操作等相关知识,组织参赛者参加“数控车工新技术应用”专家讲堂,激发人才活力,确保其在竞赛中稳定发挥。在比赛中,企业职工需要完成基础理论竞赛,然后,进行个人赛实际操作项目竞赛,主要项目为手工编程、程序输入及模拟轨迹、数控机床操作加工零部件和现场安全规范操作等。最后评审组根据个人成绩评出优胜者,并给予荣誉奖励。如此,通过技能竞赛,企业员工可以获得锻炼的机会,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针对员工的培养展开进一步合作,从而推动产教的深度融合。
综上,工业企业应协同各类学校加强产教协同创新,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搭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结 语
总之,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工业企业与学校强化深度合作。要通过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型人才的订单培养,校企联动搭建多元平台,进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优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能源执法监察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