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文蕴提梁”的艺术审美和文人情怀

2022-11-29 08:03
江苏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器型陶刻艺术作品

方 慧

(宜兴 21422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在冲泡一壶茗茶把玩紫砂壶的时候,可以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茶和紫砂的渊源,正是二者的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使得我们能够从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宜兴自古以来也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在唐代的时候,这里的紫笋茶就被选为贡品,有着“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莫敢先开花”的美誉,与茗茶相伴的地方必然有着适合的茶具,紫砂于是应运而生,以其良好的透气性著称于世,同时在文人雅士的陶刻、泥绘装饰等等手法的点缀之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让我们能够在徐徐的茶香之中感受到匠人们背后蕴藏的情感寄托和艺术审美,同时折射出我们国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修养。

1 紫砂壶“文蕴提梁”的艺术审美

这件紫砂作品“文蕴提梁壶”(见图1)采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演绎形式,在传统经典器型“洋桶壶”的基础之上更加的简洁,同时又增加了陶刻的装饰,使其具有浓郁的金石味道和书卷气息,非常适合文人雅士把玩欣赏,也能够带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修养。此壶壶身圆柱体设计,线条简约,壶底平整,端庄稳重,特别适合实用的场景,尤其是三五好友的情况之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叶的本来滋味;壶嘴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基本贴合于壶身之上,没有延伸出来的位置,使其观之更加的古朴有味,但出水依然流畅;壶肩部的过渡处理也非常自然,凸显出身后的功力;壶盖则是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很好;上面的壶钮则是采用了桥型的设计,凸显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特征;提梁的跨越两端也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简单的圈卷成型,实用大气、自然朴实,和整体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一直希望通过陶刻装饰的手法把壶身大片的区域装饰好,于是就采用了《陋室铭》的题材,把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著作镌刻于上,字迹秀丽、陶刻老辣、一气呵成、赏心悦目。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文蕴提梁壶”,把紫砂传统的经典器型和现代简约的艺术审美特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从点、线、面的相互融合和交叉方面更是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提梁的设计更好地拉升了整体空间,营造出良好的视觉审美。一篇《陋室铭》的全文镌刻,更是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底蕴深厚。这样的艺术作品在茶座之上喝茶品茗,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实用的功能,抑或是在书房或者客厅陈列起来欣赏,也是很好的装饰品,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们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涵养。

图1 文蕴提梁壶

2 紫砂壶“文蕴提梁”的文人情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的一篇文章八十一字,托物言志,没有非常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从古至今奉为经典、扛鼎之作,可谓是名声隆重,也是千古文人文心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气质和文化内涵,与紫砂艺术息息相关、不谋而合。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紫砂,甚至在刚出窑的时候也是灰头土脸,需要茶水的浇淋才能够凸显出其中的光泽和质感,文人也一样是低调内敛、不拘一格,不善于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于景色、器物的描写来展示内心的丘壑,紫砂恰恰就具有这样的使命和功能。特别是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之下,许多的传统艺术即将凋零,紫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一员,更是寄托着我们一脉相承的千年文脉,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更好地发扬光大。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文蕴提梁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充分地展示了紫砂陶刻的艺术魅力,一篇铭文动天下,字随壶传韵悠悠,不管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之中,还是在细细把玩摩挲之中,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拳拳之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同样能够把这样的深情厚意传递给喜爱紫砂艺术的广大壶友们。

3 结语

从古至今,紫砂能够将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之好,尤其是在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饮茶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大环境之下,紫砂壶成为了最为普遍的饮茶利器,在提升冲泡品质的同时,更多的是赋予我们饮茶的氛围和情感的寄托,而且通过一些器型的展示和陶刻的装饰,更加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引起我们心灵的相通之处。

猜你喜欢
器型陶刻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