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渭源县交通运输局,甘肃 定西 748200)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公路建设因此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公路的发展承载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公路建设应当具备高标准、高质量的特征,从而起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部分地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不断提醒施工单位需要提升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举措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为创造安全可靠的公路设施奠定良好基础。
公路工程施工通常在野外环境展开,面临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通常伴随大量高危作业。公路工程施工出现严重安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将难以估计。当前,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事故防范的相关工作不够重视,且公路工程具有一定复杂性[1],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对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不同公路工程项目存在的安全问题有所差异,大部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施工主体发现。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公路工程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1)严重性。在施工期间,由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假如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在社会层面上也会引发非常恶劣的影响。
(2)多发性。公路工程施工环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际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目前,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触电、土方坍塌等是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
(3)复杂性。我国疆域面积十分广阔,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各不相同,而且差异也是十分之大的,如此会使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假如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应用的工艺、技术与当地实际条件不相符,势必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可变性。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如果没有与施工规范相结合来开展各项作业,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而且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在此情况下,如果未针对安全问题实行有效的管控,势必会使安全问题的影响程度加深,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工程施工的安全。当前,部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没有重视施工主体专业素养的培育,施工人员操作的随意性较强,导致公路工程施工的潜在风险上升。首先,施工单位出于对成本的考量,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设计面向施工人员的培训课程,或是在设计相关课程时由于资金、人员投入数量不足,课程体系起不到培育施工主体专业素养的作用。施工人员参与培训,但培训的内容通常流于形式,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久而久之,施工人员会对培训课程产生排斥心理,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意识变得更加薄弱。其次,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认为大部分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只要遵循传统工作模式进行操作便不会出现安全问题[2]。管理人员的固有思维导致他们忽视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新风险元素,老员工还可能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风险因素会在无形中增加。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且具有特殊性,就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实状况而言,许多公路建设需要经过复杂路段,复杂路段的自然环境状况更加复杂,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的发生。极端气候也可能成为公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遇到特殊的地质和岩层条件,施工的难度会显著上升,施工主体为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必须对施工区域的自然状况进行充分的研究,防止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给施工单位造成损失。
通过调查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的缺失会导致施工主体在遇到安全事故时无法及时得出应急方案。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在于:一是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举措,制度规范不够完善,无法为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事故防范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难以为监督安全事故防范工作提供帮助[3]。部分施工单位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制度规范,但并没有将制度规范落实在安全事故防范的相关工作当中,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部分管理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对安全事故的成因不够了解,制定出的制度缺乏可行性。部分安全防范制度主要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没有落实到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过程当中,制度规定和施工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防范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部分施工单位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此前提下严格控制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压缩施工主体的公司。施工单位没有安排专员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进行管理,出现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显著提升。
首先,要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对施工人员的评价与监督摆在首先,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施工主体的专业素养状况,为建设科学的培训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企业应当全面认识现有安全事故防范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考察这些问题,进而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制度和施工安全管理实际需求脱离的问题。管理主体要针对制度本身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制度应用的实效性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各项安全事故防范制度的动态调整。管理主体还要加强与施工主体的沟通交流,结合安全事故防范的现实状况提出更加可靠与实用的管理措施,使各项管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4]。
最后,管理主体需建立起预警制度,利用信息化工具统计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结合统计结果探究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做到及时预警与防范,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在技术条件与资金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观测与研究制度,指导施工主体在找到危险源时,依据制度归档标记危险源的具体位置、管理单位等信息[5]。还要逐步建立起分级管理机制,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等级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责,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如对具有较低危险性,引发安全事故也不会导致人员伤亡的危险源,管理主体需要通过检查各个班组的施工状况,对危险源实时进行监督。而对可能威胁施工主体人身安全的危险源,则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监督、检查施工任务完成的状况,在固定时间进行记录下各个施工组的日常状况,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施工主体应当考虑施工队伍的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结构,达到合理安排人员的效果。还要对施工主体进行专业化培训,明确培训的目的,培育施工主体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践行符合安全事故防范标准的行为。一般而言,面向施工主体的培训应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强化施工主体的思想认知,要求他们具备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防止习惯性违规现象的发生。企业则要为施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面向不同岗位提供差异化的培训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推动施工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需注重对施工主体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施工主体正式进入岗位前,为他们提供多种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考虑到施工主体的平均文化水平,负责提供培训的单位应当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律对施工主体进行培训,兼顾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教育。在信息化工具与公路工程施工相结合的背景下,施工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素养[6]。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育施工主体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施工单位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施工主体的信息化技能,要求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精确度,达到防范安全事故的目的。精确的施工信息能够为施工主体判断施工安全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充足的前提下,施工主体甚至能够预判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及时作出预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施工主体应当重视正式开始施工前的调查工作,对公路工程项目周围的地质、水文等状况仔细进行勘查,尽量避开存在不稳定性的地质区域。还要聘请专业人员开展施工现场研究工作,选定具体的施工位置后,施工主体还需邀请专家参与施工方案设计、制定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7]。
其次,噪音与粉尘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主体需严格管理施工现场,防止大量空气与粉尘接触引发爆炸事故。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噪音可能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并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施工主体需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防尘降噪工作,防止由于防范措施没有做到位引发的安全事故[8]。
最后,施工单位需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时间设计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在夏季施工时,工人需要面对炎热天气的考验,施工单位要科学安排施工时间,在保证施工主体安全、工程能够如期完成的前提下优化工作时间安排,使施工主体在得到休息的同时保持正常的工作效率[9]。企业还要为施工主体提供各类降暑工具,营造相对舒适的施工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
对公路工程验收环节进行重点管控,也是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现有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测和检验,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施工的质量效果。二是利用有关验收仪器,严格遵守验收规范和验收流程,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对验收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方便日后查询和整改。
(1)严格开展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中,为防止有故障问题的机械设备投入施工而引发安全问题,有关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每台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与保养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实时跟踪存在故障问题的机械设备,不断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确保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安全。
(2)配齐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可以分为两类,即个人防护用品与其他防护设施。在实际施工期间,为促使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以确保,不但要建立与健全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制度,还需要确保质量合格的安全防护设备的数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要检查施工人员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使其能够更加规范与合理地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3)确保材料设施堆放的安全性。公路施工期间,不但需要使用水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还需要应用到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材料或化学药品,比如炸药、雷管等。实际施工期间,为确保材料设施的堆放安全,需要对材料设施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与完善。在选购材料期间,需要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同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开展对一些具有危险性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及使用。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会导致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受到负面影响。施工主体应当不断强化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工作,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随着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施工主体安全意识与施工技术的提升,公路工程施工风险将逐渐得到控制,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因此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