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洁
在巴洛克时期,各个国家的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音乐类型是歌曲,充分展现出了那个时期崭新的音乐理念、先进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创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声乐教学中。巴洛克音乐在西方国家音乐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音乐创作者结合自身情感经历和使用乐器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不仅能够表达出个人的丰富情感,满足市场听众的音乐艺术体验需求,还可以展现出巴洛克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的音乐美学思想内涵,对后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有着科学引导作用。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简洁的音乐伴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伴奏呈现出明显的简洁特点,通常是由旋律加上和声伴奏所组成的。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较,巴洛克音乐织体更为强调的是两端声部,即高声部和低声部,整体音乐风格简洁而有力。与此同时,巴洛克时期存在较多的音乐作品采用了主调织体[1],还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器乐演奏形态,一定程度影响了后续音乐艺术的发展。2.音乐演唱风格抒情式。在巴洛克时期,西方国家正处于人文主义思想热潮时期,人们的思想不再局限于传统封建,在音乐艺术创作上更为突出表现个人丰富情感,形成了一种柔情、恬静的音乐演唱风格。巴洛克音乐作品的演绎人员要讲究匀速表达音律,认真对待每一个含有装饰音乐句的音符,促使其能够在精准的节拍中呈现出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演唱风格整体是抒情柔和型的,音乐演唱不追求声音的力度饱满和节奏多变表达。3.音乐旋律声部流畅性。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音乐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旋律流畅自然而优美,并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音程主要是以级进为主,为了能够凸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起伏变化,创作者也会加入一些大跳。然而巴洛克时期音乐整体是不追求渐强与渐弱的旋律变化,作者会选择应用大小调的调式去表达个人情绪,并基于流畅旋律声部来表现出内心的丰富情感,生动有效地塑造出完善的音乐形象。4.音乐主题中人文性的充分体现[2]。在巴洛克时期,艺术领域中创作者更加注重人性的思想解放,关注到民众内心丰富情感的传递表达。著名音乐家斯卡拉蒂在该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恒河上升起太阳》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该首歌强调追求人性的发展,歌词中描述了对于自然的赞美和爱情的歌颂,音乐整体旋律细致动人,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具有一种庄严宏伟、高贵典雅的艺术气息。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是从西方文艺复兴发展而来的,其有效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相关特征,但是也有着属于自身独特的鲜明特征。比如,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旋律气息通常较长,并且还有着华丽多变的旋律。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创作者都会在其中融入各种装饰音或者模进音型。除此之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旋律还有着通奏低音的特点,音乐段落伴奏则有着明显的和声属性[3],并且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节奏有着自由、鲜明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在咏叹调、舞曲创作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在实践创作音乐作品时,为了促使音乐整体节奏感变得更加鲜明生动,会刻意在器乐当中加入更多的舞蹈旋律节奏元素,在声乐中则会科学结合作品歌词情感体现去合理设置具体节奏,以此来保障音乐节奏的特殊性。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形式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器乐,一种是键盘乐。从其演变而来的歌曲类型有幻想曲、众赞歌变奏曲,也就是基于众赞歌旋律上发展而来的管风琴曲。在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核心代表体裁形式就是赋格曲,赋格曲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曲谱结构严谨、节奏规范,被广泛应用在宗教音乐作品创作中。而键盘乐核心代表体裁形式是托卡塔,托卡塔的音乐特征是节奏自由、高炫技性[4]。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协奏曲是崭新出现的器乐体裁,经过该时期音乐艺术领域的不断完善发展,后面奏鸣曲成为了浪漫主义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西方音乐体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协奏曲属于建立在两组不同音响基础上的音乐体裁,其能够有效呈现出两种不同音响基础的对比性。在巴洛克时期,社会音乐创作还是围绕宗教和宫廷内容展开,一些创作者为了能够达到符合宗教与宫廷主流标准音乐的创作要求,会主动加入主调和声、复调对位以及舞曲旋律节奏等内容,从而形成了以上几方面的音乐体裁。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打破了以往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体系,创新创造出来了属于该时期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大小调体系,能够科学有效体现出不同音调在音阶上的具体差别,以及五个变化音之间的实际差异,让音乐调式变得更加简单明了。与传统复杂多变的教会音乐调式相比较,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小调创作能够帮助作者更加轻松表达出音乐中心主题思想感情的变化。比如,针对愉悦幸福的情感表达创作者可以采用音阶上七个音来表现,对于悲痛的情感则可以利用半音和声重现方式进行体现,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创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个人丰富情感。除此之外,在音乐大小调的转变中,音乐家可以采取改变自然律定音上八度音的定音,有效完成对键盘音乐中大小调的转换,促使在音乐作品中演奏几乎所有大小调都可以成功。该种和声创作技法被广泛应用在后面的古典主义音乐发展中,极大推动了西方国家音乐艺术的建设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演绎要求简单连贯,演唱人员不能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导致音乐表达变得矫揉造作。演唱人员需要严格按照音乐作品曲谱的内容要求,合理设置演唱速度,当遇到伴有装饰音的音乐段落句子时,演唱人员要表现出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够在对应准确的旋律节拍中呈现出来。此外,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内在激动与表面柔情当中,演唱人员需要通过科学控制自身声音力度的大小,去表达出音乐作品的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巴洛克时期西方国家正处于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兴盛时期,该时期社会艺术创作者们开始追求个性释放[5],打破了传统封建、禁欲主义的桎梏,人们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歌颂表达爱情,从而形成了一种恬静甜美、委婉柔和的演唱风格,巴洛克音乐作品的演唱者要注重表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感情,不能刻意去放慢或者延长声音。
巴洛克时期绝大多数的钢琴音乐家都会受到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会更加倾向于理性主义,他们普遍觉得音乐与人的内心情感之间具有互相对应的符号关系,即不同情感的表达都可以基于特定音乐形式表达出来。正是在这种美学观念影响下,钢琴音乐家会将音乐作品创造与情感关系进行理性化的处理分析[6]。像德国音乐理论家深入研究的音乐修辞理论和意大利歌曲中的类型化表达手段,都是这种偏理性美学思想的充分展现。在西方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这些音乐作品形象所反映出来的巴洛克时期德国市民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作者借用钢琴音乐创作描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德国普通市民的实际生活,向人们传递出了德国市民不被卑微世俗生活所折服的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维护自尊的先进人文思想。在那个时期,音乐家巴赫常常会遭到他人的指责,讥讽他的宗教音乐作品过于俗气,破坏了当时教会音乐的目的,因此频繁遭受教会的无情刁难。即便是如此,巴赫始终坚持着个人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将情感寄托于崇高思想之中,从不同音乐形象与角度去描述社会人民的人文主义思想。
西方巴洛克钢琴音乐艺术发展中还蕴含了情感论美学,该时期的西方音乐美学主张“音乐可以表现情感”,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音乐是人类表达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正如巴洛克时期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著名代表人物马泰松曾经提到过:“一个音乐家要想保障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打动他人,就需要掌握巧妙运用音响及其组合,并非简单的通过文字传递情感,而是要让观众听到的音乐犹如真正的演讲,能够全面、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与情感”。由此可知,在巴洛克时期绝大多数的音乐家们都受到了理性主义观念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创作会极为重视个人情感的释放表达。
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美学思想与音乐结构形式创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感美学,将音乐艺术创作存在的理由更多归因于社会人民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内心情感体验需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者试图利用音乐创新创作表达底层人民的丰富情感,比如通过巧妙的旋律结构、伴奏和声等形式表达民众情感[7]。音乐家试图以理性化的角度去合理使用音乐创作技巧,促使最终的音乐作品能够准确有效控制和引导听众的情感。在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宗教题材音乐作品《弥赛亚》中,作者不再像以往宗教音乐作品创作一样,盲目的去宣传赞扬宗教主义高于一切,而是能够站在社会底层民众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民众简单的自然情感,从而使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宗教题材与体裁成为了一种理性的外在形式,作者能够将音乐情感论观念最大程度呈现出来。《弥赛亚》这一作品的合唱创作中,利用多维立体的音响以及结构之间的契合,为听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听觉感受,情感充沛、想象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是源自于合唱作品创作中的各项细节。包括织体、声部、旋律、和声等因素,能够向世人传递出那个时期合唱音乐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无穷魅力[8]。
巴洛克时期合唱音乐作品中织体的组合是形成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不仅会在合唱声部开展中的和谐状态突出合唱艺术的立体感、音响空间的艺术感,同时还能够通过复调对织体以及主调和声主体的相互交替来使得合唱艺术更加和谐。比如,在著名合唱音乐作品《上帝的荣耀》《哈利路亚》中,作者不仅使用了块状的和弦式织体,还使用了赋格式的模仿以及对位织体,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交替出现,部分则是呈现出独立状态。巴洛克时期的合唱作品中各个织体一般都是服从于和声功能体系,且兼顾了合唱中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是对社会民众情感的释放,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创作者自身情感的表达。在该时期,音乐创作者们开始尝试利用不同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曲谱结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形式多变、题材丰富,这种特色的创作充分体现出其音乐美学思想价值[9]。音乐创作者在进行实践创作时,需要考虑到作品主题的树立和内心情感传递表达,还要根据不同体裁去设计音乐形式。首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者要以不同形式展开对音乐体裁的创新,为社会民众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享受体验,比如当时著名的歌剧、弥撒曲等音乐体裁展现;然后,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对原有音乐体裁的改变,创作者开始在传统音乐体裁设置上加入各种乐器演奏内容,比如当时极具特色的管弦乐器、弓弦乐器以及键盘乐器等;最后,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各种创意曲和清唱音乐作品中[10]。比如,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的受难曲、卡里西米创作的清唱剧等,都是以凝练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内心丰富的情感,并且还创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达技巧,促使音乐作品整体情感表达能够更加到位,打动听众的内心情感。
综上所述,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巴洛克音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的音乐创作对美学、器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西方音乐艺术的建设发展水平。基于该时期人性解放思想的不断完善发展,音乐家开始将人文性内容融入到音乐创作中,形成了简洁的伴奏织体、流畅的旋律声部以及抒情式演唱风格等鲜明音乐内容,能够给广大听众带来独特的音乐听觉享受,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展现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不仅注重文艺价值,同时也重视美学价值的体现。
注释:
[1]于润洋.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3):54—56.
[2]赵 海.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修辞学”及其蕴涵的美学理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4):47—49.
[3]于 姝.浅谈歌剧《卡门》的艺术魅力[J].大舞台,2010(04):81—83.
[4]牟典鹏.浅谈“巴洛克”时期协奏曲音乐风格——以维瓦尔第《d小调双双簧管协奏曲》(RV.535)为例[J].黄河之声,2018(13):41—43.
[5]罗曼丽.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8):77—78.
[6]黄宗权,高 潺.“音乐修辞学”与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美学解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3):14—16.
[7]孟 鹭.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艺术特征赏析[J].音论乐坊,2019(04):75—76.
[8]丁 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探究[J].音乐理论,2019(07):81—83.
[9]王一冰.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美学价值[J].北方音乐,2018(05):22—25.
[10]出 云.维瓦尔第的两部著名协奏曲:“四季”“鲁特琴协奏曲”——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为三乐章形式[J].现代音响技术,2017(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