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埋伏尖牙患者经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外科导萌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11-28 06:47郭贵香孙建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尖牙牙冠患牙

郭贵香 孙建礼

1 河南省宁陵县中医院口腔科 476700; 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急诊外科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患病率为0.8%~2.8%,仅次于第三磨牙,居牙齿阻生的第二位[1]。该病易导致牙齿功能异常,也一定程度影响美观,给患者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保留尖牙,恢复其位置对改善患者生活尤其重要。既往,临床针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多采用正畸固定矫正疗法,虽然能有效恢复尖牙位置,但操作烦琐,其反作用力可导致邻牙倾斜,易导致丧失支抗,牙齿出现移动,为后续治疗增加难度[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广泛应用于临床,能控制支抗,降低邻牙移动风险,且操作简单,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而外科导萌术则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埋伏尖牙的主要术法,可矫正阻生牙,增强美观度,恢复阻生牙功能[3-4]。本文选取118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旨在分析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外科导萌术的治疗效果及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埋伏尖牙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11~22岁,平均年龄(16.72±2.01)岁;体质量指数(BMI)18~25,平均BMI 21.81±1.36;阻生位置:唇侧29例,腭侧18例,双侧混合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31例;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7.26±1.98)岁;BMI 19~25,平均BMI 22.17±1.29;阻生位置:唇侧28例,腭侧17例,双侧混合14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BMI、阻生位置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相关标准 (1)诊断标准:经三维CT成像、根尖定位X线片、摄颌骨曲面断层X线片、MPR等技术检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牙冠临近牙槽骨腭侧骨壁;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牙冠临近牙根或牙冠的唇侧。(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稳定患者;③符合手术指征;④无口腔手术史;⑤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①牙齿严重畸形患者;②牙囊病变患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④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⑤脏器严重病变患者;⑥已接受其他治疗患者;⑦智力不全影响沟通患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术前经X线定位片及曲面断层片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上颌埋伏尖牙位置、生长形态、牙根形态和临近牙结构关系;清理口腔,维持口腔环境。

1.3.2 对照组:采用正畸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处理,消毒铺巾;清除尖牙黏膜及上骨组织,充分暴露尖牙牙面;对尖牙牙冠进行处理,剔除黏膜、骨组织,同时消除患牙上骨阻力,待自然萌生;将牙列排齐,重建磨牙关系后细微整改。

1.3.3 观察组:采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外科导萌术治疗。具体方法:采用矫治器对患牙进行上下牙列排齐,对埋伏牙间隙进行拓展;试戴带环制作印模,制作Nance托,弯曲制作牵引钩可至导萌区;对患牙牙冠形态进行观察,根据患牙部位选择手术方案,麻醉处理,消毒铺巾;去骨翻瓣,暴露患牙牙冠,避让周边牙根,剔除骨质;维持牙周环境干燥、隔湿,充分暴露伏牙唇面,黏结托槽于牙冠表面,复位黏膜骨瓣,缝合创面;连接Nance弓上牵引钩,对埋伏牙进行牵引(牵引力设置:0.588N),如需拔牙,于牙冠无粘连、牙根无吸收情况下行磨牙拔除;患牙萌出,黏托槽,排齐牙列,后细微调整,维持舌侧固定。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5]:显效:牙冠及牙龈色泽、形态均恢复正常,其长度与邻牙相当,牙周袋深度<3mm,牙髓正常;有效:牙冠及牙龈色泽、形态基本恢复,长度与邻牙牙冠相差<1mm,牙周袋深度3~5mm;无效:患牙牙冠长度与邻牙牙冠相差较大,牙周袋深度>5mm;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埋伏尖牙萌出时间、综合治疗时间。(3)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Ⅰ级:轻微疼痛,可忍受,无须药物干预;Ⅱ级:自觉疼痛,生活轻微受限,需药物进行干预;Ⅲ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正常生活,需镇痛剂。肿胀程度:Ⅰ级:软组织颜色轻微改变且无淤血,肿胀范围上唇以下;Ⅱ级:软组织颜色改变有淤血,肿胀范围波及下眼睑;Ⅲ级:软组织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淤血,肿胀范围波及上眼睑。(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牙龈炎症、牙齿排列紊乱、牙周附着不足、错颌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44%(χ2=3.946,P=0.047<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埋伏尖牙萌出时间、综合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埋伏尖牙萌出时间、综合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埋伏尖牙萌出时间、综合治疗时间比较月)

2.3 两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低于对照组的15.25%(χ2=4.912,P=0.027<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上颌阻生尖牙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与尖牙发育异常、乳牙病变、纤维增生、乳牙过早脱落、外伤史、颌尖牙与萌出面差距较大、牙列拥挤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囊肿及牙胚位置异常也可引起上颌尖牙埋伏阻生[6-7]。目前,部分学者认为上颌尖牙萌出时间较晚,萌出道较长,易出现埋伏阻生,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乳牙滞留、咬合功能紊乱、牙列间隙异常、邻牙牙根异常,严重可引起囊肿,影响患者身心健康[8]。由于该牙齿生理位置及解剖形态特殊,导致定位困难,一直是口腔治疗难题。上颌阻生尖牙牙根大,一旦拔除,可引起口角塌陷,影响美观,因此临床应尽量保留阻生尖牙。

正畸固定矫正技术是临床治疗上颌阻生尖牙的常用手段,主要在于正畸牵引轨道设计。由于埋伏尖牙位置较为复杂,侧切牙牙根也可影响牵引轨道,因此,设计牵引方案需考虑多因素,如倾斜角、尖牙位置等,并进行全景片跟踪拍摄,可及时了解尖牙和组织变化;此外,在正畸矫正过程中需维持弓形形态,待阻生尖牙进入正常序列,需对咬合关系进行调整,以便患牙萌出后与邻牙建立良好的牙周关系[9-10]。但实际操作中牵引弓丝易产生反作用力,可导致牙龈炎症、错颌等多种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疗方案,且效果显著。

综上可知,与正畸固定矫正技术相比,采用改良Nance托牵引装置+外科导萌术治疗上颌埋伏尖牙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症状,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尖牙牙冠患牙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上颌恒尖牙萌出障碍的研究进展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猫的对峙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吸血鬼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