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兼论贵州精神的地域特点

2022-11-28 12:30昌,聂
关键词:贵州中华民族精神

刘 吉 昌,聂 开 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一直起着精神引领和激励作用。中华大地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都发挥过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表现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并且在传承发展中又形成了各地具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

贵州精神是贵州地域上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独特的精神,是贵州各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战天斗地的集中体现和智慧凝结,是持续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贵州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百花园”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其丰富内涵必定是在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孕育下产生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深深嵌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贵州精神塑造了贵州特有的文化气质,引领贵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干事创业,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五个认同”,是贵州迈向新时代、创造新辉煌、实现后发赶超的动力源泉。

一、历史沿革:贵州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脉络

泱泱中华悠悠历史,文化源流中华大地。贵州精神的孕育发展,必然是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以及贵州厚重的历史底蕴为基础。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居住、活动在这块土地上。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人”古文化遗址,距今已约有16,000年,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春秋战国至西汉,夜郎在“西南夷”中已崛起,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991,2991页。据考证,夜郎地域应包括今贵州大部分和桂西北,夜郎地区的社会“耕田,有邑聚”。

秦贵州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227年建立黔中郡,将今黔东北地区就纳入了行政建置。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牁郡”进一步把郡县制推广到夜郎,郡治设且兰(今黄平)、都尉治夜郎。三国时,蜀汉经营今黔西北地区。隋唐时,中央王朝对贵州的统治又有所加强,唐代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实行“土流并治”,在乌江以北建立“经制州”(即正州),在乌江以南“析其部落”建立若干“羁縻”州(即边州)。同时,将黔州都督府改为播州都督府(治今遵义)、庄州都督府(治今贵阳)。宋基本沿袭唐的统治,以贵州属夔州路(治今四川奉节),其羁縻州属绍庆府。

公元974年,贵州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语“矩”与“贵”同音,宋太祖在《赐普贵敕》中记载:“惟尔贵州,远在要荒。”(2)《中国皇帝全书》编委会:《中国皇帝全书》(第4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480页。“贵州”一词,始见于文献。元朝武功极盛,势力达于边疆,在西南设立四川、云南、湖广三行省,今贵州为三省毗连之地。元在西南开设驿道,从湖广至云南、四川至广西的驿道均过贵州,逐渐使贵州呈现出开放势态。顺元城(今贵阳)是驿道交会之地,于是设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思、播及亦溪不薛(水西),鉴于贵州社会基础薄弱,民族众多,在设置路、府、州的同时,又设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及三百余处囗囗长官司,开创了“府州县与土司并存”的局面。(3)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远古至元代的贵州》(第1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7—8页。明朝建立后,在贵州沿驿道建立卫所,实行军事控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开一线以通云南”,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后,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军户归卫所管辖,民户属府州县,土民则属土司管辖。(4)何光渝、何昕:《贵州:衣食住行的变迁》,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5页。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入黔,设云贵总督统管云贵军政要务,将明代卫所并入州县,在省与府之间设“道”。至清代“改土归流”后,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成为今天贵州疆域的基本轮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屹立不倒,长久生存的灵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促使中华儿女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在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均在西南及贵州实行大规模屯兵,致使中原、江南一代的汉族大规模移居贵州,他们带来了中原、江南一带先进的农耕文化和生产技术,贵州的经济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由此,开辟了贵州历史发展的峥嵘岁月。明清以来形成的“贵州移民拓荒精神”即自力更生、包容互动、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正是独立自主、不断进取的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支撑贵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开启了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新进程。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地处乌蒙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坡陡谷深,境内被高山、峡谷分割。老一辈生机人,在条件极其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在绝壁上凿出了生机天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便生存条件艰苦,忍饥挨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生机人也要坚持修渠引水,改变贫穷、改变命运。在生产技术普遍落后的当时,当地村民吃大米十分困难,要去四川干活换取粮食,人畜饮用水要从很远的地方去驮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于是生机人就以命换渠,再苦再难,也要把大渠打通。在当时工具落后、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凭一双手、一些简单的工具、粗糙的工艺,凭借敢打敢拼敢干的精神,打通了绝壁上的水渠。这是生机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打敢拼敢干的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当时参加这一工程的生机人左遗朝,现年89岁的老人如是说:“打水渠是为儿子儿孙创造幸福。当时的施工条件,用钢钎、二锤、手锤、挖撬、挖锄这些工具,用黑火药炸,在绝壁上拴起吊绳开凿水渠,累了困了饿了就在山洞里面休息睡觉、吃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想尽千方百计打渠修渠。绝壁凿渠,是对身体极限的考验,更是对精神力量的检验。“绝壁天渠”所凝聚的精神,昭示了“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干劲,体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展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冲劲,呈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5)“土枪土炮”烛照未来,http://news.gzw.net/bijie/2020/0918/1492157.shtml.,成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在贵州的缩影。

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贵州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20世纪50年代毕节的“天机大渠”精神,20世纪60年代的“备战备荒、建设国防”,以及20世纪70年代黔西南兴义的“则戎精神”,是凝聚贵州精神的源头活水。老一辈贵州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发扬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带领贵州各族人民敢啃硬骨头、创造新奇迹、成就新辉煌。贵州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发展了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贵州“三线建设精神”。这里就以几个典型的时代人物及事迹展现,从一个具象化的视角,深刻解读贵州精神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发展,是贵州精神的根与脉、魂与魄。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在西部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20余年间,建设了多家现代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当时的贵州,在几乎无任何工业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这些工矿企业却在荒野山沟里拔地而起。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伟大的“三线建设”工程。由“三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三线建设精神”,成为贵州精神的重要子元素。回首当年,“三线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克服了山高路远、江河纵横等重重困难,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牺牲生命,在沟壑纵横的西南大地上谱写了气壮山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史诗。由此形成“忧国如家、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体现了贵州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地域特色,标志着弥足珍贵的独特贵州精神的形成,是党的精神谱系的绚丽篇章和国家精神链条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今天贵州各族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6)谢孝明:《贵州三线建设遗产多重价值》,《贵州日报》2020年9月24日,第6版。是贵州各族人民引以为荣、以之为傲的精神力量。

20世纪70年代兴义的则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山大坡陡,荒漠化、石漠化严重,水资源极度缺乏,人畜饮水靠天然降雨。6000多亩土地,镶嵌在纵横交错的乱石从中,“春种一大片,秋收几箩箩”(7)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多彩贵州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40年的西部样本》,贵阳:孔学堂书局,2018年,第75页。是则戎人的生存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缺水、少土、缺粮的情况下,则戎干部发挥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发动群众力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几代则戎人的智慧和力量,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带领村民走上温饱之路、富裕之路。则戎人挑战大山,改造恶劣生存环境的光荣事迹,结合贵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则戎精神。

这样的故事在贵州大地随处可见,真实地反映了贵州人的精神面貌。贵州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山地丘陵地带,岩溶地貌特征显著,石漠化严重。这种先天性的自然条件,注定了贵州人要发扬战天斗地、敢打敢拼、善作善成、持之以恒的求是精神,才能生存下去。无论是“天机大渠精神”还是“三线建设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贵州的一个缩影,是贵州精神中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全国支援贵州搞建设的火热场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统一,排除万难夺胜利”的生动实践,共同构成了贵州人共有的精神记忆,共同见证了贵州各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艰苦岁月,是贵州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体现。贵州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贵州精神与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众多精神支系,共同构成了广博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

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任何时期,爱国主义都是激励我国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近代以来(1840),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蚕食中国、渗透中国、殖民中国的屈辱历史,不断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与此同时,贵州各地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西方列强利用教会进行文化侵略的爱国斗争,较为典型的有青岩教案、开州(今开阳)教案、遵义教案。在清末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的过程中,贵州士子积极响应康、梁的“戊戌变法”,以图拯救清王朝于危难、挽大厦于将倾,在“公车上书”上签字的贵州籍举人就高达95人,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8)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清代的贵州》(第3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632页。辛亥革命时期,贵州人民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为公理正义而战。民主革命时期,贵州人民积极参与到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为历史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八一南昌起义时,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9)史继忠:《南昌起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当代贵州》2011年第27期。的盛况,因贺龙部队官兵多为湘黔人,其中镇远的秦光远、六枝的安健、铜仁的周逸群、松桃的欧百川等师长级别的人物,在推动和支持第20军参加南昌起义的过程中,立下不朽功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同时,贵州也涌现出诸如邓恩铭、王若飞、龙大道等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无不彰显了贵州人在峥嵘年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体现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红军长征时期“乌蒙磅礴走泥丸”及“四渡赤水出奇兵”扭转乾坤而形成的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是贵州人民和“贵州草鞋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英勇杀敌等敢于牺牲的体现,均是贵州精神的底色,也是贵州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她孕育了包括“自力更生、包容互动、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贵州精神,是贵州在战争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贵州精神激励贵州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抵抗外来侵略。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极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各界人士聚集贵州,为全国“文军长征”兜底,为中国教育保存文脉火种做出特别贡献。换言之,抗战时期的贵州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守护,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二、改革开放时期:贵州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敢闯敢试敢干的贵州精神

“富饶的贫困”一直是困扰贵州发展的沉重心理压力。惟有破除旧观念、旧体制,弘扬中华民族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精神,吹起团结奋进的集结号,实现一次次整体精神上的蜕变,加快了贵州后发赶超、不断前进的步伐。

自1978年改革开放,贵州作为一个不邻边、不沿江、不沿海的内陆山区省份,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国家政策支持、沿海发达地区的帮扶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紧紧抓住一切可发展的机会,敢为天下先,贵州各民族不屈不挠、不卑不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1978年,安顺顶云公社干部冒着“闯红灯”“被批斗”的风险,率先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责任制(10)金秋时:《“顶云精神”代代传 岭秀黔中展新姿》,《贵州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T14版。,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使中国的农村改革跨出历史性一步,顶云乡由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至此,“南顶云、北凤阳”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顶云人大胆探索的这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农业发展道路,早于安徽凤阳,早于全国任何地方。可以说贵州人民深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敢于思变、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对推动农村土地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顶云经验’到‘顶云精神’,这其中呈现出贵州人敢想、敢干、敢担当,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11)胡丽华、杨小友:《彰显贵州创造精神 激发深化改革力量》,《贵州日报》2018年12月28日,第006版。

曾有人发表过关于贵州人精神状态的“龙虫之论”。大概意思是说,贵州人如果走不出去,尽管再优秀、再才华横溢的人都像蛇一样盘着,若贵州人一旦有机会闯出去,那么就会像一条遨游天地间的飞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关于贵州人的“龙虫之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贵州多山地丘陵,同时碍于交通条件、通讯信息落后等因素,贵州人的眼光、见识和格局就被现实条件所限制。若贵州人一旦有机会闯出去,其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外面的广阔天地,发展空间大、机会多,任由其闯荡、翱翔。

改革开放后,在土地贫瘠、石漠化连片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板贵乡,人们以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搬石造地,实行坡改梯、兴修水利、科学种植,改善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为贵州治理石漠化树立了一面旗帜,从而形成“板贵精神”。罗甸大关村人在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奋起向贫困宣战。十二年如一日,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不畏贵州的恶劣自然环境,劈石造田,在乱石磷峋的石旮旯中建成高标准稻田,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树立起了战天斗地、反贫致富的“大关精神”。20世纪90年代起,涌现出麻山腹地陡峭山路上为群众送米送水的“背篼干部”,贵州人“苦干实干”的精神是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麻怀村土地上,孕育出宝贵的精神财富——“麻怀干劲”,体现为村民“不等不靠不要”的干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进入21世纪,贵州以更加高昂姿态,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在彻底消除贫困道路上,继续迎难而上,以撕去贵州千年贫穷标签的巨大勇气,以不达目标不泄气的“死磕”精神,战天斗地,走出一条“后发赶超”之路。2010年,国务院时任总理温家宝调研贵州,在与各族干部群众座谈时指出:贵州精神就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12)徐圻:《贵州人文精神研究》,贵阳:孔学堂书局,2018年,第60页。。

综上,不论是大关精神、背篼干部、麻怀干劲,还是顶云精神、板贵精神,皆是贵州各族人民在改革大潮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贵州各族人民在求生存、快发展、可作为、求进步的生动实践中首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穷则思变、不甘落后,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的升华、凝聚和拓展。与此同时,贵州各族人民针对体制性的束缚,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可贵的探索精神,形成了敢闯敢干敢担当的“顶云精神”。这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步入新时代:贵州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

精神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贵州精神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精神文化传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贵州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继往开来、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凝结成了新时代贵州各族人民的最新精神成果。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表示,希望贵州的同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2017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指出“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就是新时代贵州精神,是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贵州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并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团结奋进”,就是要目标一致、同向发力,齐心并进、奋发有为;“拼搏创新”,就是要攻坚克难、锐意改革,善于打破常规、敢于走新路;“苦干实干”,就是要不惧辛劳、实事求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后发赶超”, 就是要奋勇直追、跨越发展,弯道取直、赶超进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贵州视察,到工厂乡村、社区学校、库区等地,与广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劳动模范促膝谈心,为贵州发展把脉定向、为贵州彻底消除贫困,制定政策方针。要求贵州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各族人民要始终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苦干实干加油干,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后发赶超”之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形成了一批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豪模范群体。

(一)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面貌新气象

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的遵义播州区的黄大发,被誉为“当代愚公”。带领团结村的村民,不辞辛苦,历时三十余年,靠着简陋的钎、锤、镐、锄、铲等工具,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使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生命渠”的开通,成功使每年粮食产量增长到百万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掘壁奇迹。全国最美奋斗者、罗甸县沫阳镇的邓迎香,被称为“当代女愚公”。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坚定信心、决心,独立自主,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麻怀出路”。全国劳动模范、盘州市淤泥乡余留芬,被誉为“拼命三娘”。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拼搏创新的工匠精神带领淤泥彝族乡岩博人民脱贫致富,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在脱贫攻坚路上,贵州还有诸如海雀村支书“最美奋斗者”文朝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群众把“苦甲天下”的穷村子带上了“林茂粮丰”的致富路。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村民,凭借自身努力,把“荒茅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茂村”。安顺市塘约村支书左文学,积极作为,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三权”与“三变”的良性互动,农民的纯收入逐年提高,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塘约村民从极度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变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塘约道路”。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陶正学勇于拼搏、勇于创新,带领村民探索“三变”改革,走出一条农村改革探索的脱贫致富新路等。

(二)敢闯敢试求奋进,成功铸就新辉煌

贵州茅台,20世纪30年代还是赤水河畔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90余年的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雄踞黔北,走出国门的跨国企业,被誉为中国白酒行业中“航空母舰”。茅台酒成为当今家喻户晓、国人敬仰、香飘神州的“酒中之瑰宝”,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结交世界宾客之“文化名片”,“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茅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奋楫争先、勇立潮头。老干妈辣椒酱创始人陶华碧,被中央统战部推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9年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她以特殊的经营模式让“老干妈”牌辣椒酱走进千家万户、走出山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贵州货车帮”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贵阳这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城市里,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展“互联网+”业务,以诚实守信、服务顾客为宗旨,在短短五年,从一个仅有百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拥有三千多人的大公司,成为估值超十亿美金的贵州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我国公路物流产业互联网的领军企业, 并且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公路货运信息平台。

贵州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打破常规,走跨越发展之路。先后建立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以生态为底色,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大数据发展为纽带,引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的建立,“云上贵州”平台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在多山、沟壑纵横的贵州,2015年发起了交通改善、缔造“高速平原”的壮举。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所向披靡,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让贵州各种类型的世界特大桥远近闻名,贵州一跃成为“世界桥梁博物馆”。随着“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深入推进,不断助推贵州后发赶超的“加速度”。

(三)行行有先锋,事事聚力量

天文学家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和工程团队,历时22个春秋,耗尽毕生心力,迈过了重重难关,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气概,于2016年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建成了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从此大国重器“中国天眼”引领天文观测宇宙世界一流水平。

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家住贵州边远贫困山区,年幼时父亲病故,与患间歇性精神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工求学,并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大学期间“背母求学”,毕业后扎根基层任教,帮助1800余名贫困家庭孩子重返校园。刘秀祥的事迹,彰显了“自强不息、勇于承担、发奋进取、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不觉此处是他乡”的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其从教近四十年,退休后婉拒高薪聘请,远赴黔东南贫困地区义务支教,支教期间,陈老不辞辛苦,不知疲惫,翻越崇山峻岭,走村串户,家访并资助一百多户苗族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上演了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贵阳市白云三中的盲人女教师刘芳,2021年荣获“时代楷模”,被誉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因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视力逐渐下降,她仍坚持为学生上课。后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开始担任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成长成才。身残志坚的刘芳老师,不为疾病所屈服,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用坚强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信心战胜命运的不公,彰显了楷模不是领跑者,而是传承,传承这个时代的精神。(13)李柯勇、李春惠:《盲人女教师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贵州榜样》,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年,第10页。

贵州遵义湄潭人杜富国,2018年至今,荣获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战士、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在执行扫雷任务时,他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排查过程中,突遇爆炸,他用身体保护了身边的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他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让自己坠入深渊。他的英雄事迹,彰显了贵州人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贵州援鄂医疗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武汉,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英雄的贵州儿女毫无畏惧、克服困难、日夜奋战、舍生忘死,打了一场大胜仗,凝聚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勇往直前”的抗疫精神,得到了湖北人民、贵州人民的高度称赞,不愧为新时代的英雄。(14)本报评论员:《让援鄂抗疫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贵州日报》2020年4月17日,第1版。

一个个具体生动感人的故事,一次次的成功案例,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奖章”,一串串时代脚步的永恒印记,是贵州各族人民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生动写照,是贵州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一个剪影,是贵州后发赶超道路上的真实记录,是贵州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彰显和升华。正是有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引领,贵州各族人民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巨大精神动力被焕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激情得到高昂,贵州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贵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踏步前进的“缩影”。今日贵州已进入到更好的新十年“黄金发展期”。无论是经济发展活力、交通变通途、减贫成效,还是大数据发展势头、生态环境质量均名列前茅,贵州成为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汇聚的理想之地,成为越来越多“贵漂一族”施展才华的追逐之地,成为西南耀眼“新经济板块”的活跃之地。

四、未来超越:贵州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开启闯新路、实现新跨越的新征程

站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头回望,新时代贵州精神始终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最亮丽的色彩。贵州大地最雄奇的变化、最壮丽的气象、最伟大的飞跃,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从本质看新时代贵州精神是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的具体呈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贵州生动演绎,是贵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最靓丽的时代印记,是继往开来、守正创新、赓续传统,奏响新时代贵州后发赶超主旋律的“时代强音”。

新时代贵州精神是比物质更宝贵、更强大、更持久的力量,是对贵州文化自信的高度凝练,是塑造贵州开放包容、美美与共、后来居上形象的精神动力,是指引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永葆活力创造力的强大引擎,是铭刻在贵州大地上最鲜艳的精神丰碑。

贵州为什么能成功,贵州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毋容置疑,发扬传承好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以新时代贵州精神为旗帜,汇聚脱贫攻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牛精神”(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线建设精神”,是贵州继续抒写新“黄金十年”辉煌的力量源泉,是贵州继续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精神指引。

闯新路,需要新时代贵州精神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志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快人一步的底气,勇闯千难万险、勇攀经济高峰、永铸精神高地。全省上下深耕不辍、雄心紧攥、笃行不移。只有贯彻好、实现好雄心和干劲,没有做不好的理由和托词。

闯新路,需要新时代贵州精神融入贵州高质量发展“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前行道路,有挑战、有风险、有障碍、有阻力。只有将新时代贵州精神融入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才能充分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时代价值,只有将新时代贵州精神体现在贵州勇闯新路的进程中,才能有效发挥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实践力量。

闯新路,需要贵州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模范形象。乡村振兴,更需要贵州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牺牲在前,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成为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忠实承载者、坚定实践者。今天,依然需要他们成为勇闯“新路”的开拓者、奋进者、组织者。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当好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带头人,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行。

闯新路,需要把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融入和浸润到贵州各族人民的精神境界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构筑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激发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怀。共同开创生态美百姓富多彩贵州的新征程、新境界、新未来。

五、结语

“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15)黄万机:《黎庶昌与黔渝文化交流》,《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1期。贵州精神是变换的、与时俱进的,是贵州人集体精神元素的聚集,是在贵州大地崛起干事创业的力量展现,是贵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为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滋养。 2012年2月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国发[2012]2号),全面开启了贵州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后发赶超之路的新起点。贵州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取得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变革、新基建拉动、新技术驱动、新动能发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彻底撕下“千年绝对贫困”标签。这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超越,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在贵州大地熠熠生辉。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视察,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新”新要求,极大地提振了贵州各族人民“精气神”。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特别重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特别厚爱,是贵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前进方向、目标路径。明确了贵州新的战略定位,即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当下,贵州各族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信心百倍、更加精神焕发、更加干劲十足。贵州正以“四新”为引领,以“四化”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全力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在走向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勇立潮头、劈波斩浪、乘势而上”。

同时,我们要客观看到,贵州撕掉“千年绝对贫穷”的标签只是发展进程中的初始阶段,全面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愿景目标,才是贵州各族人民共同的期盼。当下,以“国发[2022]2号文件”为新机遇,全面开启贵州“新黄金十年”高质量发展,贵州依然需要“死磕”的韧性,“干”字当头、“闯”字为先、“拼”字为劲、“破”字为力,战天斗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16)本报评论员:《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贵州日报》2020年9月14日,第1版。依然需要培植厚重的贵州文化沃土,彰显贵州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新地标”。依然需要提炼诠释好新时代贵州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丰富滋养,不断提振贵州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因此,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必然的选择,更是一种主体、理性、智慧的选择”。(17)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年,第10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汇聚而成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精神家园的情感依托。在贵州大地上塑造而成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是贵州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关心爱护下,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敢闯敢干,勇于自我革命的生动体现,新时代贵州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时代内涵。

奋楫扬帆行致远,勇立潮头谱新篇。贵州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族人民将继续抒写新时代贵州的奋进史、创业史、辉煌史,共同担负起进一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贵州中华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