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与冲突话语的相互作用 *

2022-11-28 09:01张结根
关键词:对抗性谬误语料

张结根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 言

逻辑是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1],对语言研究和语言使用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2]。语言使用中的逻辑分析不应只是形式逻辑的分析,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2],即既要在语境中分析某个语句的逻辑,还要将其置于人际互动的语境中,分析逻辑的主体间互动论证过程。然而,现有语用逻辑分析主要集中分析幽默话语、新闻写作、教材和书稿等文本中的逻辑问题[3-5],缺少对语用逻辑的动态分析。即便是对日常语言论证的逻辑分析(1)参见吴炳章、张德玉、王俊梅《日常语言论证的语用逻辑图式》,《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5期第110~114页。,也局限于某一两个话语片段,而且仅关注一方的语用逻辑推理,不能充分反映日常会话中的对话与协商过程,也不能反映逻辑的互动与变化过程,即在对话过程中,逻辑从被质疑到不断调整的合理化过程,或被讨论、证明而强化的过程。换言之,当前面向对话的动态的逻辑分析相对较少(2)这方面的研究参见Batt M, Trognon A, Jonveaux R T, et al., “Dialogical History of a Logical Fallacy Spontaneously Produced during a Predictive Medicine Consultation. Role of the Causal Connective Puisque in a Discuss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4, Vol. 61, pp. 120-141.,语用逻辑分析的现实意义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冲突话语是人际沟通中带有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的对抗性话语。[6]主体双方会在言语对抗中把语言使用中的缺省前提和论证逻辑抽取出来专门争论,动态地展现不同逻辑的互动和变化,可使潜在的逻辑谬误更加凸显。因此,相较于非冲突话语,冲突话语是语用逻辑谬误分析的理想语料。

现有冲突话语研究主要关注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制约因素、语用功能和管理策略等[7],但是极少分析其中的逻辑问题。博格斯(Boggs)等虽然提到了“逻辑”[8-10]这个字眼,但都是点到为止,并未深究。冲突话语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就是了解冲突话语的产生与发展机制,探索顺畅而和谐的人际沟通路径,而冲突话语的论证中存在的逻辑谬误是顺利沟通的潜在障碍,分析这些逻辑谬误有助于了解话语主体的思维逻辑,了解话语层面冲突背后深层的逻辑冲突,为理性沟通与和谐交际提供逻辑上的解释和支持。为此,本研究通过语料分析揭示冲突话语与逻辑谬误的关系,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逻辑谬误何以导致冲突话语?也就是说,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应具备什么条件?(2)冲突话语对逻辑谬误起到什么反作用?

二、语料收集与分析

(一)语料收集

本研究以国产现代医疗剧《外科风云》中带有逻辑谬误的冲突话语为语料。语料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三重考虑:冲突话语真实语料的收集极其困难;现实题材的现代电视剧更贴近生活,情景和语言具有比较合理的现实基础;电视剧语料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第三人称视角,有助于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主体间关于逻辑问题的沟通与协商过程。

语料收集分为两步。其一,识别和收集冲突话语:根据冲突话语具有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的基本特征[6],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并结合字幕提示和人物语气,识别、提取和转写全剧中所有包含冲突话语的对话共112段,转写共计约58 000字,包括语料本身及相关简介与标注等;转写内容涵盖冲突话语从头至尾的各个阶段,并在冲突话语突然发生或结束的情况下增加必要的说明,力求最大程度确保每一段冲突话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其二,从112段冲突话语语料中筛选出包含逻辑谬误的语料:根据赫尔利关于逻辑谬误的定义和分类[11],密切结合冲突话语中的批判话语及其回应话语[12],综合判断当前话语回合是否涉及逻辑谬误,如果有谬误,判断其类型;共发现逻辑谬误114例,包括乞求论题、错失主旨、偶性谬误、熏鲱谬误、假因果等15种,分布于56段语料中,整个语料约38 600字。

(二)语料分析

在分析逻辑谬误时,首先分析在当前语境中逻辑谬误如何引起冲突话语,然后分析冲突话语对逻辑谬误的反作用,如例1:病人女儿质问张大夫,怀疑手术不成功。

病人女儿:之前说好的是专家,我刚才一看就是个主治医生,专什么家啊?

张:陆大夫虽然按职称是主治医生,但手术做得绝对精细,都说是我们科的第一把刀。您去看看,她可在我们医院的专家栏上啊。

病人女儿:那怎么我爸做完手术之后,一直头晕恶心,体温还升高了?

张: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身体状况也不同。您父亲年纪已经大了,还有其他病史,这种术后不适跟手术的关系真的不大。

病人女儿第一个问句隐含了如下逻辑推论:因为主刀大夫是主治医生,所以她不是专家。这个推论可以成立的大前提是主治医生一定不是专家,而从张大夫的回话(“我们科的第一把刀”“在我们医院的专家栏上”)可以看出这个隐含的前提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病人女儿犯了乞求论题的谬误,即论证者通过遗漏或重述一个不可靠的、关键性的前提,或循环推理来支持自己的结论[11]114-117。听了张大夫的解释后,病人女儿放弃了对陆大夫专家身份的怀疑。但是,她仍怀疑手术不成功,依据是她爸在手术之后出现了多种不适。这种简单以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确立因果关系的推理,忽视了张大夫说的“年纪已经大了”“还有其他病史”的个人具体情况,犯了假因果谬误,即依靠某种想象的因果关系联结前提与结论[11]106-109。病人女儿不合理的逻辑推理使她坚持认为是医院或大夫的过错导致她父亲的术后不适。她无法接受这个“后果”,于是以对抗的方式质疑医院的安排和大夫的医术。这种对抗性回应也反映了她对自己的认知命题置信度过高,同时对与自己认知命题相异的事实或命题不能充分理解和包容,进而不认为或没有意识到对抗性回应的不妥;反而认为既然与自己的逻辑相抵触,且无法接受,自己便可以对抗性回应。这又是一个潜在的错失主旨谬误,即论证中给出的前提或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而非本欲论证的结论。[11]98据此分析,与话语层面相对明显的逻辑谬误相比,将对抗性回应合理化的这种深潜的逻辑谬误是引起冲突话语更为根本的原因。

另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的同时,冲突话语也在积极地反作用于逻辑谬误。在例(1)冲突话语的两个回合中,病人女儿所犯的乞求论题和假因果等逻辑谬误在张大夫陈述相关事实后被清晰地揭示,并被她认识和接受,使得她放弃之前包含谬误的判断。谬误在冲突话语中得以指正,相关误解也得以澄清。

三、结果与讨论

(一)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的三个条件

通过56段冲突话语中114个逻辑谬误的分析发现,与非冲突话语相比,冲突话语中的逻辑谬误之所以会导致冲突话语,是因为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

第一,冲突话语中的逻辑谬误关联双方不同维度的理性冲突是首要条件。可想而知,如果一方没能察觉另一方的逻辑谬误,或者认同对方存在谬误的逻辑,那么便不可能因为存在的谬误而发生冲突。理性冲突可以是不同逻辑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逻辑与其他诸如认知理性的事实性、实践理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价理性的正当性和真诚性等理性要求[13]的冲突。如例1医患间的理性冲突属于逻辑与事实的冲突,错误的逻辑衍生出与事实截然相反的判断。再如,例2反映了逻辑性与正当性的冲突:陆晨曦医生与扬帆院长因病人出院问题发生争执。

陆:这是检查,病人的病历,您看看。这么严重的肺部病变,一旦再次出血会危及生命。我工作十一年了,没见过这种情况不做手术能痊愈的,而且我也不认为地方医院有能力完成这个手术。

扬:这是病人家属的决定。

陆:病人家属懂什么呀?懂脓胸、脓毒血症吗?知道支气管动脉出血怎么回事吗?

扬:陆大夫,请注意你的态度,手术做得好不是傲慢的理由。作为医生,你必须学会尊重同事、尊重病人。

陆晨曦从实践理性出发否认了安排病人出院这个决定的有效性(“会危及生命”、不能痊愈)和可行性(地方医院没有能力完成这个手术),也体现了她救死扶伤的价值诉求,其中推理和论证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在病人家属不懂的情况下,医生应该或可以与家属沟通,告知详情,供家属参考,而不能由此推翻家属已有决定并代替家属重新决定,因此陆晨曦的坚持犯了错失主旨的错误。在是否住院手术的问题上,需要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决定,这是医疗行业规范,遵守这一规范才能赋予医务人员相关言行以正当性。正是陆晨曦错失主旨的逻辑谬误导致她违背了扬帆坚持的行业规范,即逻辑性与正当性的冲突引起了当时两人的冲突话语。

第二,仅仅关联理性冲突是不充分的,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满足一个必要条件,即逻辑谬误已经或将会给利益相关的一方或多方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或后果,而且这种影响或后果为相关方所不容。至于严重程度,有赖于双方的客观判断与主观评价。在例2中,陆晨曦所坚持的价值理性是生命至上,所秉持的医学规范是救死扶伤;扬帆坚持的尊重病人家属决定的医学规范可能会“危及生命”,恰恰背离了陆晨曦当时的理性诉求,这是她不能置之不顾的。从扬帆的角度看,他坚持的是病人意志为先,不能违背病人意愿,而陆晨曦坚持的原则与病人意愿正好相抵触,违背了行业规范,还会影响医院声誉,这也是扬帆无法接受的。因此,两人才会在当前问题上对峙下去。此时,如果双方可以好言沟通,搁置或包容冲突,或请出第三方调解,那么冲突话语便难以产生,已发生的冲突话语也会朝妥善解决的方向发展。由此引出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的第三个条件,也是最关键的条件:对抗性回应的合理化。

语料分析发现,冲突话语中的逻辑谬误背后还有一种缺省的逻辑谬误——错失主旨,即对抗性回应方认为,在因为逻辑问题而出现可能或已经导致严重后果的理性冲突时,可以或应该予以对抗性的批评。当话语中出现相异或相矛盾的逻辑时,可行且合理的做法是话语双方指出差异或矛盾,加强沟通,促进理解。至于如何以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沟通,则另当别论。在例1中,病人女儿认定医院安排了普通大夫给自己父亲做手术,并导致父亲术后不适,于是她理直气壮地质问张大夫;在例2中,陆晨曦罔顾尊重病人的行业规范和尊重长者的社交规范,义正辞严地批判自己的领导扬帆。由上可见,两人都在有意或无意中犯下将对抗性回应合理化的错失主旨谬误。上述谬误暴露了她们逻辑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不足,可以理解为“讲理态度和能力的欠缺”[14],这是逻辑谬误导致冲突话语的内在原因。

非冲突话语里也可能出现逻辑谬误及其关联的理性冲突,且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或利益损害。此时,非冲突话语之所以不会发展成冲突话语,是因为双方没有认可对抗性回应的合理性,而是在前一个或两个条件满足时能保持一种开放且包容的心态。开放性意味着不固执己见,愿意就自己话语逻辑的合理性展开必要的协商,并做出必要的相应调整;包容性意味着不妄加指责,愿意就对方可能存在的谬误提出疑问,寻求解释,从对方的立场考察其逻辑的合理性。

(二)冲突话语对逻辑谬误的反作用

语用推理以缺省逻辑为典型模式,很大程度上属于缺省推理。缺省推理遵从“想当然”(take-for-granted)和“不值得考虑”(not-worth-considering)等规则,往往是从不完美前提直接“跳跃”到结论。[15]只有当与结论相悖的信息出现时,才会修订或调整假设及相应结论。[15]因此,日常话语的逻辑不需要、也不可能那么严密,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谬误。理解谬误的关键在于了解前提假设[16]266,对可能存在谬误的观点提出批判性质疑,补全观点的前提假设及论证过程[16]132。

然而,认识到逻辑谬误并非易事,因为“逻辑谬误在一定语境中看似正确,是实现对话目标的严重障碍”[16]255。之所以“看似正确”,是因为这种逻辑有来自某个维度的合理性支撑。如在例2中,陆晨曦坚持将病人留下来的逻辑前提具有认知、实践、评价合理性:病情严重符合实情,因此需要急救。这种推理既符合逻辑,也满足有效性和可行性要求,还切合了治病救人的评价理性。正是这些维度的合理性给了陆晨曦坚持己见的信心和底气,进而对争议问题的解决构成严重障碍。

要清除或跨过这个障碍,除了需要自省,还需要话语沟通。话语主体在表达不同观点时会因为顾及面子、礼貌等社会语用规范而有所保留。冲突话语发生后,随着对抗性不断升级,话语主体一定程度上开始逐渐抛开顾虑,更有可能说出那些在非冲突情况下不便直接表达的意见与看法,其中可能包括逻辑谬误导致的认知偏差。因此,相较于非冲突话语,冲突话语对逻辑谬误的批判可能更加直接,关于谬误的沟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逻辑的论证与纠正,如例3:杨羽正在制止陈绍聪的冲动行为。

杨:陈绍聪,你别冲动!你去跟他打架有什么用?他得了这病,已经是受到惩罚了!陈绍聪,他本来就是个不道德的人,你这么做不成犯法了吗?你值得吗?

陈:这种人得了病,还传染别人,我不教育教育,他不长记性!

杨:你逞什么能啊?你大夫,还地痞流氓啊你?你站住,把剪子给我!

陈:别拦我!

杨:你要是敢去,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起来!

冲动之下,陈绍聪拿起手术剪刀,叫嚷着要去教训“他”,陈激烈的言辞透露出的逻辑是:“他”做了不道德的事,“我”应该去“教育教育”“他”。“他”做了不道德的事,应该受到某种形式的惩戒,但并不代表陈绍聪可以去教训“他”。也就是说,陈绍聪犯了错失主旨的逻辑谬误。杨羽的连续反问就是在不断提醒陈绍聪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其逻辑,“有什么用”“犯法”“逞能”“地痞流氓”“警察”等这些词语都是在告诫陈绍聪:由带有逻辑谬误的前提和论证得出的结论会误导他自己,并产生严重后果。最终,陈绍聪恢复了理智,平复了情绪,顺从了杨羽的劝说。由此,逻辑谬误得以充分揭示,进而得到纠正,冲突话语也随之得以解决。

再如在例2中,经过扬帆的多次提醒以及第三方的介入调解,陆晨曦最终意识到自己错失主旨的逻辑谬误,并“要求跟这个病人再谈一次”。也就是说,经过话语的冲突性协商,逻辑谬误得以被犯错方识别、认同,进而得以纠正。

人际争论内在具有自我纠正和相互纠正的能力。[17]冲突话语以对抗性的方式给不同逻辑提供了交流和论证的平台,给逻辑谬误提供了反思甚至是改正的机会,训练了话语主体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使得理越辩越明晰,进而有利于增进人际理解,促成共识的达成。

尽管冲突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逻辑谬误发挥积极的反作用,但是在看待交际话语中的逻辑谬误时还是要尽量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避免冲突话语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由于知识和情感等的局限,逻辑谬误时常出现,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即便是看似不合理的逻辑,如果从不同角度、立场看,也可能有其合理性。因此,既要认识到自觉合理的逻辑可能会存在谬误,当其受到挑战时不要放过反思的机会,需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避免使用对抗性的方式回应;又要对对方可能的谬误持有理解和包容的同理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疑问,避免不必要的想当然或误解,这样就能省去不少无谓的持久争辩。

四、结 论

本研究是冲突话语逻辑研究的初步尝试,揭示了话语主体对语言逻辑性的偏离与诉求,加深了对冲突话语的理解。研究发现,逻辑谬误不是冲突话语发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它导致冲突话语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至少有一方默认对抗性回应的合理性;冲突话语是不同逻辑激烈交锋的擂台,有利于不同理性的交流、协商与调整,有利于谬误逻辑的发现与纠正。

冲突话语的逻辑分析提醒人们在话语交际时需要注意逻辑推理的合理性,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合乎逻辑的推论、判断和观点,尽量降低谬误及其引发的冲突话语的出现概率。为此,我们要重视逻辑意识的培养、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使我们的语言更具逻辑性,语言交际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对抗性谬误语料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对于经济的谬误,“空头”便是一种正义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谬误与真理之门
谬误与真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