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022-11-28 03:13李栋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跛行牛舍患病

李栋

(河北省迁西县农业农村局 064300)

奶牛肢蹄病是指发生在奶牛蹄部和四肢(关节、肌肉、韧带、骨、神经、腱鞘等)的一种常见病。肢蹄作为奶牛支撑和运动的主要部位,一旦出现疾病极易造成奶牛瘫痪,进而影响奶牛机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奶牛肢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奶牛肢蹄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奶牛肢蹄病可分为4 大类,分别为代谢性肢蹄病、传染性蹄病、感染性蹄病及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肢蹄病[1]。主要包括口蹄疫、蹄底溃疡、趾间糜烂、腐蹄病、蹄叶炎、蹄变形等。造成奶牛肢蹄病的原因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1 病原菌

奶牛肢蹄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节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节瘤拟杆菌可分泌大量的蛋白酶,消化蹄部角质层,从而造成奶牛蹄底硬度降低。坏死厌气丝杆菌可与其他化脓杆菌共同作用,导致蹄底出现炎症,最终造成蹄底溃疡、化脓,甚至腐烂。

1.2 环境因素

1.2.1 场地设施

现阶段奶牛采用圈栏式饲养。牛舍内的运动场和挤奶通道主要采用水泥地面,其硬度较大,对四肢冲击力大,容易造成肢体疲劳,引起蹄底角质层磨损,导致蹄部受伤,进而引起继发感染,影响蹄的正常生长。另外,水泥地面还容易造成奶牛腕关节、膝关节发生挫伤,造成病灶。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其次,清粪装置、卧床设计不合理也可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1.2.2 环境卫生

夏季天气炎热,奶牛容易出现热应激,从而导致自身抵抗力降低。在牛舍卫生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肢蹄病。另外,夏季为降低热应激,过度使用喷淋设备,造成牛舍内湿度较大,地面潮湿。该情况下若粪便不及时清理还会导致粪便堆积,地面出现水坑。奶牛蹄部长时间浸泡在被污染的水坑中容易造成蹄底感染,引发肢蹄病[2]。

1.3 管理因素

奶牛养殖场管理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奶牛肢蹄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规模较小的奶牛场未实行严格疾病防护程序,造成奶牛肢蹄病高发。另外,由于饲养管理水平有限,饲养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病牛并进行有效彻底的治疗,从而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饲养人员对奶牛蹄部修剪过度,导致奶牛站立异常,四肢负重不均匀,从而引发肢蹄病。

1.4 继发因素

奶牛在出现产后酮病、爬卧不起、软骨病、子宫炎症等疾病时,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肢蹄病。高产奶牛精粗饲料配比不当可导致瘤胃酸中毒,造成机体营养不平衡,进而导致奶牛蹄底角质层变软,诱发肢蹄病。另外,奶牛常见病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也可诱发奶牛肢蹄病。奶牛产后疾病可导致机体体质变差,蹄部可形成血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蹄部角质无法正常角质化,进而引发形变。变形的蹄部负担重、支撑不足,从而引发皮下炎症和溃疡,产生急性蹄叶炎。

1.5 营养因素

奶牛干奶期营养过量可诱发肢蹄病。另外,日粮饲料结构不合理、精粗饲料比例失衡、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均可造成奶牛瘤胃酸碱度降低,机体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肢蹄病。

1.6 生理因素

由于长期选育高产性状,荷斯坦奶牛患病概率最高。荷斯坦奶牛具有高产、蹄壳软等特征,因此,发病率与奶牛泌乳性能高度相关。产奶量高的奶牛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患病概率显著上升。

2 肢蹄病危害

2.1 生产性能下降

奶牛肢蹄病对其生产性能危害严重。患肢蹄病的奶牛在泌乳期内产奶量可下降300~400kg,且患病奶牛分泌的乳汁品质降低,导致奶牛过早淘汰。患病奶牛在泌乳中、后期产奶量下降最为严重。

2.2 繁殖性能降低

奶牛肢蹄病可影响奶牛正常的繁殖性能。患病奶牛跛行、体重显著下降、机体健康状况不良可导致其生育率下降。病牛主要临床症状为卵巢周期延迟、受孕率下降、产犊和受孕间隔增加、卵巢疾病发生率上升。另外,跛行也可直接影响奶牛生育率,跛行奶牛由于发情可能性低、发情期短、发情强度弱,可导致其受孕率下降,较健康奶牛平均受孕率下降10%。

2.3 行为影响

患肢蹄病的奶牛四肢剧烈疼痛,长时间卧床,采食量严重下降,反刍时间增加。

3 临床症状

患肢蹄病的奶牛主要表现为关节出现炎症、磨损、肿胀,蹄底出现溃疡、腐烂。奶牛前肢主要表现为蹄底溃疡、蹄叉炎。后肢主要表现为关节磨损、肿胀。对于出现肢蹄病的奶牛,其蹄部的真皮及角质层处通常伴有化脓性病变,导致奶牛无法正常站立,出现跛行症状。另外,患病奶牛常卧伏、跪地,并伴有剧烈疼痛[3]。急性病牛还可表现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泌乳量下降、食欲降低等症状。慢性病例表现为奶牛喜卧,不愿站立和运动,并伴有轻微跛行[4]。

4 诊断治疗

4.1 诊断

通过观察奶牛运动情况判断其是否异常。对运动异常的奶牛可进行标记,并对标记的奶牛进行蹄部观察,判断蹄底是否正常。在牛舍内可观察奶牛站立情况。若奶牛出现后蹄伸向腹下,频频交互负重,无法直立,则可能患有肢蹄病。另外,通过观察奶牛运动状态,判断其后肢是否出现跛行,奶牛是否出现低头运动,是否拒绝触摸四肢[5]。对奶牛蹄部进行局部检查,判断患病部位。对奶牛关节、韧带、骨骼等部位进行触诊,判断是否有肿胀、疼痛现象。另外,对蹄部进行按压,判断是否有疼痛现象。对怀疑有真皮感染的奶牛还需使用修蹄刀对感染处的角质层进行削薄处理,直至露出真皮层。

4.2 治疗

患病奶牛的肢蹄首先需用清水进行刷洗,去除异物,同时涂抹消炎药剂[6]。对肢蹄病较严重的病牛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清洗消毒,然后使用手术刀进行切口,使用消毒棉将脓块排出。术后每天定时清洗,直至脓块排净。然后使用药棉绷带进行包裹,涂抹适量的松节油,避免出现继发感染。除手术治疗外,还可选用对症支持疗法。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青霉素或链霉素进行治疗,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10d。对病情较重的奶牛应提前停奶,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初期可使用乙胺基镇痛剂进行止疼。对底部出现腐烂的病牛还可采用血竭疗法进行治疗。首先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蹄底进行清洗。随后将腐烂部位处理成漏斗状,直至有鲜血流出。涂抹止血剂进行止血,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在伤口处覆盖血竭并加热使其快速融化,保证其余角质层粘合牢固,随后使用绷带进行包裹,并涂抹防腐药品[7]。

5 防控措施

5.1 营养均衡

为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日常饲喂时应避免采食过多精料。注意日粮结构平衡,避免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奶牛肢蹄病。另外,钙、磷作为机体必需矿物元素可促进蹄角质发育,因此,应注重日粮钙磷比例,避免因失衡造成钙磷代谢障碍,引发蹄角质变软。其次,注意镁元素的摄入,镁作为必须矿物元素之一可促进钙磷元素的吸收。铜元素参与机体酶的代谢以及骨骼的形成,日粮铜摄入量适宜可有效提高奶牛抗病力,提高骨胶原纤维强度和稳定,避免奶牛出现运动性损伤,诱发肢蹄病。机体内锌元素含量与肢蹄病发病率密切相关。锌含量越高,肢蹄病发生率越低。锌作为角蛋白合成元素可增强蹄部硬度,避免奶牛出现蹄壳变软情况。

5.2 环境清洁

牛舍环境清洁卫生也是降低奶牛肢蹄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饲养人员需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污水。做好温湿度控制,避免室内温湿度过高,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提高感染概率。另外,牛舍地面需铺设草料,减少蹄部与地面的挫伤,降低肢蹄病的发生[8]。

5.3 提高牛蹄保健水平

定期对牛蹄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持其清洁干燥。另外,采用硫酸铜溶液对牛蹄进行冲洗和清洁。除此之外,还可使用蹄浴的方法加强牛蹄抗菌能力,减少肢蹄病的发生。

5.4 选育优良品种

做好奶牛选种工作,在品种改良过程中注意肢蹄性状选择。选择肢蹄健壮、蹄形合格的品种进行选育[9]。

6 小结

奶牛肢蹄病对奶牛危害较大,应引起广大饲养人员的高度重视。该病不仅可以影响奶牛泌乳量,还会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可从营养供给、环境卫生、肢蹄保健,品种选育等方面入手,降低肢蹄病发病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跛行牛舍患病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基于PLC的牛舍无线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肉牛舍的环境控制
完形填空训练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
高二生物测试题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