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三道湖镇综合服务中心 135200)
随着养猪技术不断提高,在推行早期断奶技术后,很容易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直接影响猪场稳定发展。断奶仔猪腹泻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冬春季节尤为严重,断奶仔猪腹泻危害巨大,是规模化养殖生产条件下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养殖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出现腹泻症状的传染病主要是因仔猪周围环境传染性病菌种类较多,如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痢疾螺旋体等,都可能导致仔猪在成长过程中因饮食或生存活动等原因感染传染性疾病。
1.2.1 环境影响
在早期生长过程中,受气候、阴雨等因素影响,仔猪可能会出现腹泻情况。因此,需有效控制母乳转移性抗体,避免应激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或者多种病原而导致仔猪出现消化系统局部炎症等问题[1]。病猪排灰色或黄色粪便,且粪便黏性较大,有异常臭味,此时仔猪身体消瘦,死亡增多,如果未及时治疗,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增多,或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
1.2.2 仔猪消化能力
仔猪刚出生后,由于自身机能,特别是消化道未能完全发育,导致胃腺分泌胃酸的能力不足,缺乏游离盐酸,在这种情形下,体内会出现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多的情况,甚至一部分乳汁会被分解为有害物质。受细菌毒素的影响,肠道会出现炎症,肠胃中的胃酸或胃液与饲料反应形成大量气体,导致肠道受到较大刺激,肠道蠕动速度加快,肠道吸收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出现相应疾病。
1.2.3 食用饲料问题
在仔猪生长过程中,饲料管理工作极为关键。仔猪饲料中含有大量油脂,或者饲料存储方式有问题,以及青草料、倾泻饲料占比过大,会导致仔猪不能完全吸收这部分养分,进而出现下痢症状。仔猪开食后,自身食欲较为旺盛,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未能提供足够的水分或营养物质。病菌会通过粪便传播,导致仔猪出现细菌感染。
在采食饲料过程中,饲料中含有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成分)可能会导致仔猪出现免疫反应。仔猪进食初期没有免疫能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喂,出现小肠损伤情况。由于营养物质匮乏,仔猪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缺乏各种微量元素,自身免疫力不足,没有病毒抵御能力,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
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母猪生产需要大量能量,会加大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如果饲料中玉米或其他物质的含量过多,仔猪会出现黄痢或白痢。这主要是因为在母猪饲养管理阶段,由于饲料配制不合理,而出现乳汁过浓或乳脂含量过高的情形。而且仔猪胃肠功能不足,不能有效消化吸收相应的营养成分,导致仔猪出现下痢症状。
仔猪断奶前做好饲料补充工作才能避免仔猪出现营养不良或发生疾病问题。为控制仔猪断奶腹泻问题,需提供优质的乳猪料,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让仔猪逐渐适应[2]。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饲养员要认识到环境对仔猪生长的影响,保证舍内环境卫生,按照相应的管控要求对猪舍或饲料用具等进行消毒管理,并给仔猪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避免病菌从仔猪饮食传播。
使用全进全出管理方案,构建完善的仔猪管理制度。圈舍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如果要转入仔猪,要空舍3d 后再进行转群。干燥后使用消毒剂反复消毒处理,每日消毒,从源头控制病毒传播。
在仔猪管理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断奶时间,仔猪断奶日龄通常为28 日龄以上。这一阶段的仔猪消化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自身有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能抵抗由母乳换成固体饲料的应激。断奶方案最好是使用逐渐断奶,在断奶前1 周将母猪与仔猪分离,使用白天分离,夜间在一起的方案。
仔猪断奶后为仔猪提供相应饲料,保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极为关键,如果仔猪蛋白质摄入较多,仔猪肠胃消化功能不足,会导致仔猪出现腹泻情况。因此,要根据仔猪生长需要控制日常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通常情况下,仔猪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不能超出20%。
仔猪饲料中多数能量来源于脂肪,应适当加大脂肪比率[3]。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成分吸收过程中,脂肪含量增多,还能改善饲料采食量。同时,提供多种维生素,提升仔猪抗病能力。
仔猪断奶前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猪瘟、伪狂犬病等疾病。断奶时,母猪先移出圈舍,仔猪不动,经过几天,再将仔猪转入相应圈舍,能有效控制断奶应激,控制腹泻疾病的发生。如果仔猪出现腹泻性疾病,如有脱水或酸中毒情形,会使仔猪死亡率增多[4]。如果仔猪出现腹泻,要考虑补充电解质,进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仔猪饲养方案不同,以及养殖目标不同,做好药物治疗也会对仔猪疾病治疗有关键影响。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采集腹泻仔猪的粪便,分离其中的病原菌,同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仔猪生长过程中,引起腹泻性疾病的原因很多,要做好饲养管理及用药管理等工作,同时帮助仔猪提升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性,最终实现防治腹泻的目标,为仔猪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