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巧
我们知道,坐标的意义在于将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然而,坐标系虽然看似简单,但它的形成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坐标就是一种位置参考.古代的天文学家们为了确定出天空中星星的位置,自然地用到了某种类似于坐标的方法,即对天空进行网格划分,根据网格位置来确定星体的位置.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公元前190-公元前125)用经度和纬度标出天空中点的位置,这就像是给天空画上了网格,利用网格可以标记和快速地找到星星.
古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欧多克索斯(EudoxusofCnidus,公元前408-公元前355)曾使用过一种坐标体系标记天空中星体的位置.喜帕恰斯曾评价欧多克索斯在描述恒星位置时采用了恒星的极距(相当于赤道系统的偏角)、赤经(赤道,以赤道为参考面)、经度(黄道,以黄道面为参考)、极经度(混合两种参考)等概念,并给出了两种星空坐标系,如图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以黄道为参考平面)、图2(假想过天体中心与地球赤道面重合的平面为赤道面,以赤道面为参考平面),但没有提供天体的纬度.
如果在平面上,经度相当于水平线,纬线相当于竖直线,从喜帕恰斯对欧多克索斯的评价可以看出,欧多克索斯的坐标系统,只能确定出星星的高度,并不能准确地定位星星.喜帕恰斯引入纬线,则可以准确地定位星星.后来这种网格坐标被古希腊数学家进行了改进.他们在一个平面底部画出一条水平线,然后在左侧画出一条垂直线(有时是倾斜的),平面内任意点的位置通过该点到水平线和垂直线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这样做的意义主要有两点:(1)把可见的网格转变成了隐形的网格,使空间看起来更简洁;(2)由于测量距离的需求,引入了标准的公共设备——尺子,这就向着标准坐标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ofPerga,约公元前262-公元前190年)在研究坐标系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现今使用的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定义就是由他提供的.在阿波罗尼奥斯的坐标体系中,他将水平线称为“直径”,这里的“直径”就是我们熟知的x轴,“顶点”就是坐标原点,将y轴定义为曲线的切线(参见图3).
由此我们已经看出阿波罗尼奥斯已经区分出了x轴、y轴、坐标原点,尽管使用了不同的称谓,但在外在形式上,他的坐标轴只是一条直线,并没有方向,也没有负轴,相当于今天笛卡尔坐标系的第一象限.
建立现代坐标系并沟通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的,主要是费马(PierredeFermat,1607-1665)和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
费马在研究阿波罗尼奥斯的《论平面轨迹》后,开始对坐标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字母来表示几何图形中的点、直线等,如图4所示,设曲线上的一点为J,J的位置随着A、E变化,这个坐标系相当于现在的倾斜坐标系.费马的坐标系利用了韦达的现代表示方法,其特点是没有使用y轴,没有负坐标轴.
费马给出了一条基本原则:只要在最后的方程里出现两个未知量,就可以得到一个轨迹,它可能是一条直线,也可能是一条曲线.如图4中,用x、y表示A、E,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的方程来表示,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坐标系,获得了代数方程,赋予曲线方程以几何意义,无论是对于几何还是代数,这都是巨大的进步.
几何图形比较直观,这引起了笛卡尔的关注.他便产生了把代数应用到几何中的想法,于是创建了笛卡尔坐标系,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作图问题.例如,将某个几何问题化归为寻求一个未知长度的线段,设其为x,且满足关系x2=ax+b2,其中a和b为已知长度.由图5和代数运算得出结果x=a2+a24+b2.但笛卡尔只考虑了正根,没有考虑负根.
2.求坐标系中的方程曲线.先选定一条直线,如图6所示,以A点为原点,用x表示AP,用y表示PC.可以看出,笛卡尔与费马绘制曲线的方法,以及坐标的使用方法基本一致.
3.笛卡尔建立了一般方程与曲线的关系,极大地扩展了曲线的范畴.当时古希腊人认为只有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来的曲线才是可靠曲线,但笛卡尔认为只要给定一个含x和y的代数方程,就可以求出它的曲线,而且有些曲线是无法用尺规作出来的.
4.笛卡尔借助坐标研究光学,给出了折射定律.他还解决了一个一般性问题:什么样的曲面作为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从第一种介质内一点发出的光线射到曲面上,折射进入第二种介质恰好汇聚于一点.笛卡尔给出了一种卵形线,如图7(坐标系是后人加的)所示,并给出了曲线的方程.
费马研究坐标的主要目的在于继承希腊人(主要是阿波罗尼奥斯)的思想.但笛卡尔利用坐标提出了更为一般的处理曲线问题的方法,大大超越了费马.也正是由于笛卡尔,人们认识到了坐标系的伟大,并由此诞生了解析几何.
但是,笛卡尔有关坐标的发明,起初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许多科学家认为笛卡尔只是提供了一种几何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科学结论,仍没有超越古希腊几何学者所取得的成就.只能说这些科学家只看重知识(几何知识)本身,而没有发现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坐标几何法)的价值.
另一个原因来自于笛卡尔自身.笛卡尔为了体现出自己工作的高深,故意将许多地方写得模糊不清,他曾自称说欧洲的数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看懂他的著作.还故意删减了一些内容,称他不愿意夺去读者自行加工的乐趣,这或许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实际上是担心如果书写得太过于易懂,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将会称笛卡尔所写的东西都是他们已知的东西.
随着对解析几何的推广,坐标系也逐渐被完善,这主要得益于范斯库藤(FransvanSchooten,1615-1660)和沃利斯(JohnWallis,1616-1703).范斯库藤是荷兰数学家,1632年与笛卡尔相识,并阅读了他尚未出版的《几何》一书,当时觉得难以理解,后来对《几何》做注解,将其翻译成拉丁文于1649年出版,该书后来又多次出现再版,这为笛卡尔坐标系的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范斯库藤还给出了坐标变换——从一条基线(x轴)到另一条基线变换的代数式,这可能是坐标变换的最早工作成果.
沃利斯是一位英国牧师和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
在于推动了无穷小微积分的发展.我们在高数中学习到的无穷大的符号∞,就是他发明的,同样他用1∞来表示无穷小.沃利斯在坐标系上的贡献在于他引入了负坐标,将坐标几何的研究由第一象限推广到了四个象限,后来牛顿又用了沃利斯的坐标体系,使得解析几何有了快速的普及.
牛顿在《流数法与无穷级数》一书中还发明了一种新的坐标体系.17-18世纪坐标系是由一个x轴,一个与x轴垂直或成某一角度的y轴构成的.牛顿则采用了固定点和通过该点的直线作坐标轴(类似于极坐标),他还采用了双极坐标,点的位置决定了该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不过,牛顿的这些成果大约形成于1671年,却到了1736年才出版.而雅各布·伯努利(Ja?kobI.Bernoulli,1654-1705)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就发表了有关极坐标的成果,因此通常认为是雅各布首先发明了极坐标.
17世纪中后期,法国数学家拉伊尔(PhilippedeLaHire,1640-1718,)、约翰·伯努利(JohannBernoul?li,1667-1748)、帕朗(AntoineParent,1666-1716)、欧拉(LeonhardPaulEuler,1707-1783)等人,将平面坐标系发展为空间三维坐标系.
坐标系的伟大在于它沟通了几何与代数,首先,几何的概念得以用代数表示,几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求解.反过来,又可以利用几何来解释代数,使代數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还可以借助几何去发现那些新的代数结论.拉格朗日曾对这一结合做出过非常高的评价,他说:“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是缓慢的,它们的应用就十分狭窄.但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就会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毫无疑问,将代数与几何联合起来,离不开坐标系,只有在坐标系的框架下,实在物体的运动或变化,才能抽象成为数学模型,问题才得以解决.解析几何学的创立,开启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新时代.在西方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几何学似乎一直就是至高无上的.一些代数问题,也都要用几何方法去解决.解析几何的产生,改变了这种传统,在数学思想上可以看作是一次飞跃,代数方程和曲线、曲面联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