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2-11-27 01:15吴玲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务学生党员

□吴玲玲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为我党吸纳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951.3万名,占52.0%。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222.0万名,占46.8%[1]。高校已成为为我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富有朝气和活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积极将大学生群体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强化对其政治思想教育,端正其入党动机,激发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其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有利于吸纳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储备人才。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思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组织,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培养上下足功夫,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开拓教育阵地,加强对党的政治思想宣传力度,确保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促使学生党员自觉践行党的信念,展现党员风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影响身边同学,让更多的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信仰,发挥其榜样作用,以学生党支部建设带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聚集基层、夯实基础的主要载体,[2]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否标准规范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是能够为学生党支部各项活动的开展、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标准,从而有助于学生党支部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党支部的工作水平;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三是对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限及具体流程作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要求及时完成,提升了党支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支部建设方面。

1.制度建设有待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既有制度不严格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入党标准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吸纳新党员时,过多的考虑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证书取得的多少、是否是学生干部等能力方面,而对学生品德是否高尚、信仰是否坚定、入党动机是否纯洁等道德方面考察的较少。二是对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监督不够有效。高校学生党支部普遍存在着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只要按期交思想汇报,积极参加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学业成绩合格就可以按期接收或转正,而对其思想汇报的质量、道德水平的高低、服务奉献精神的建立考核较少。由于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远多于正式党员,导致谈心谈话流于形式、发展程序简化。三是对正式党员的管理不够规范。对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没有明确的规划,除了必要的组织活动或党课学习外,其他党内活动开展较少,对待不合格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四是坚持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到位,支委会、支部大会长时间不召开,部分支部书记不上党课或上党课较为敷衍,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不够严肃认真,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也常与学生上课、考试等活动冲突而不能正常开展。

2.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对学生党员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其党性修养的主阵地。当前部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创新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组织生活会及学生的接收转正等会议一般是以会议的形式落实,模式化现象严重,学生参与度低,效果不佳;党课、理论学习等学生党员常规的教育工作仍旧采用读文件、开座谈会、听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传统方式进行,学生党员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理想;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依然是以室内政治理论学习为主,鲜少走到室外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生活组织活动,或依据重要节点开展相关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落实缺少严谨性,致使党日活动实效性不高。

(二)党务工作人员方面。

1.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欠缺。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不设专职党支部书记,而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或学生党员兼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由于所带学生数量较多,一般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工作上,没有精力系统研究学生党务工作。专任教师往往更看重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不擅长党支部建设工作。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工作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学业负担重,且面临着实习、考研、就业的压力,不能将全部心思用在支部建设上,加之缺乏指导、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应对支部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党务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比较年轻,正处于干事业的年龄,他们会将精力重点放在职称、职位的晋升及学业的提升上,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党支部建设工作;部分党务工作人员只把党务工作当兼职对待,繁重的本职工作,使得他们不愿在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部分党务工作者之前没有从事党务工作的经历,经验不足,加之学校或二级学院很少提供集中培训的机会,使得他们在管理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力不从心。精力不足、用心不够、经验缺乏导致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务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党务工作不熟,工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三)学生党员方面。

1.部分学生党员学习力度不够,党性修养不高。部分学生党员存在重专业课程学习,轻思想理论学习的情况。在未成为正式党员之前,迫于发展、转正的压力,还能积极参加支部教育活动,学习一些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后,便放松自我,将理论学习抛之脑后。于是便出现部分学生党员不了解党章党史,不清楚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甚至出现不知道自己所在支部的名称,不清楚自己的入党时间等党的基本知识的情况。加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多元化的思想,理论学习的不深入、理想信念的不坚定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强调个人利益,忽视甚至排斥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不能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身,党性修养亟待提升。

2.部分学生党员责任意识薄弱,先进性体现不强。部分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党员的先进性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参加组织生活不主动,不愿意过组织生活,把组织生活当负担,有逃避心理,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党员,常因外出实习、升学、找工作等原因而不参加组织生活。二是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学生成为正式党员以后便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参加活动不积极、学业成绩不理想、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多次旷课、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严重影响党员形象。三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党员缺乏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把服务同学看成班干部的事,把服务学校看成老师的事,把服务社会看成已工作人员的事,遇事有“躲一躲、推一推”的心理。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支部建设方面。

1.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制度具有辨别是非、明确规范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功能,必须加强支部制度建设。学生党支部应以党章党规为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如兼顾学生学业成绩、工作能力和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的大学生入党标准,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制度,详细规范的预备党员转正制度,完善可行的正式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民主有效的监督、激励和考评机制,党员惩戒奖励机制,毕业生党员、新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办法,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此外,要严格落实已有制度,如每月一次的支委会、党小组会、党日活动,每季度一次的支部大会及年底的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工作,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以规范党支部活动。

2.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党支部组织生活效果直接影响到支部建设质量,因此要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一是探索互联互动的组织生活形式。就学生党员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党员论坛等活动,并邀请教师党员参与指导,增强师生互动;经常开展党支部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课堂等活动,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动;利用建党、建国等大型纪念日开展征文、朗诵比赛等活动,提升组织生活与特殊节日的联动。二是探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组织生活形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非毕业生党员,重点培养其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多开展一些文明交通、美化校园、扶弱助贫等志愿服务;对于毕业生党员,重点激发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下乡支农、乡村支教等活动。三是探索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组织生活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阵地,扩充教育的内容,提升党员教育活力;打破时空的限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党支部活动在假期及特殊时期依然能够按期进行,保证组织生活质量。

(二)党务工作人员方面。

1.选优配强支部委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优配强党支部委员至关重要。一是要优选支部书记。高校应加强对党建工作的人力支持,尽可能聘请专职人员担任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同时要从多方面对支部书记进行考察,以确保支部书记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工作能力、较深的理论水平。二是要配齐支部委员。支部委员是支部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党支部应积极吸纳那些信念坚定、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并根据个人优势分配相应的职务。支部书记要按规定召开支委会,研究支部工作、分配工作任务,以确保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多措并举,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高校、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一是要加强培训。根据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党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应打破传统集中学习、整齐划一的形式,采用外出参观考察、网上远程教育、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培训效果。同时,上级党委要加强对培训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考核制度。高校党委应在学期末检查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工作开展较好的党支部应给予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的荣誉奖励。对于工作开展不好的党支部应督促其及时整改,对于不合格的支部书记要及时更换。奖惩并用,以奖为主,激发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动力。

(三)学生党员方面。

1.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升其思想理论水平。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不断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3]。为保障教育效果,应采用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强制学习,给学生党员“任务”。对于党章党规、入党材料的书写、入党的基本程序、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党的基本知识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等党的最新理论要强制学生党员学习,并采用考试、答辩等方式考核学生党员学习效果。二是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学生党支部之间多开展一些学习交流会,通过支部之间的辩论,提升学生党员的学习动力;利用重要节点,开展线上或线下理论知识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邀请一些理论水平高、政治素养好的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教育工作,确保党员教育不偏离方向。

2.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激发其先进性作用发挥。学生党员是联系党支部和普通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党员能否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党支部引领、教育和宣传的效果[4]。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让其在身体力行中践行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将学分制纳入党员管理体系。将学生党员学业成绩排名,参加班级、支部活动的次数,参加支部会议的次数,上交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份数,参加交流讨论次数等内容进行量化,给予相应的加分或减分,年底汇总,结合民主评议对学生党员做出客观评判,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鼓励学生党员积极竞聘“辅导员助理”、“代班”等职务,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创赛事,让其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思想认识,锤炼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提高党性修养。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务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