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帅
腐败是历朝历代官场一直都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个人思想的腐化,想要牟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违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腐败问题雷厉风行、求真务实,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目的是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优秀文化是铸造人类思想灵魂的载体,文化的不断修养,思想的不断提升,正能量的不断传递,是国家、社会、单位、家庭、个人和谐健康存在和发展的坚实保障。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结合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如何充分运用好党建工作有效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推动服务社会健康机制的优快进行,积极引导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廉洁从医,良心从业,还应当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方式与方法,立足中医药自身优势和特点,采取“多措并举、文化先行”党风廉政建设策略。充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廉政智慧。
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积淀,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相承的具体表现,增强了国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1]。
万物迎春、阖家团圆的春节,是让民众对祖国的热爱、祖辈的感恩、家庭的珍视、未来的期许沉积的时刻,同时也成为腐败滋生的渊薮。借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过来的春节,深化党员干部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开展春节廉洁自律提醒,敲醒党员干部自律的警钟;弘扬孝道、追怀先辈的清明节,是让民众唤起对家族乃至民族的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借由追溯关于寒食和清明的传说,介子推舍身对晋文公的忠告,告诫党员干部“常自省”“勤政清明复清明”;粽子飘香的端午节,是让“志洁行廉”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形象再现民众心中,借由“粽子歌”的述说,发起党员干部学习屈原“廉洁正直以自清”的高尚节操;寄托思乡、祈福团圆、祈盼丰收的中秋节,是美好如诗的节日,借由“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激发党员干部对家国热爱之情,促进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人心待满时”,家国安定,幸福团圆,洁身坦荡,于国于家于我才是圆满。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守护者,正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传统密码,成为影响诸多国家文明发展的航标[2]。在新的时代更多传递出顺应自然的律动与节奏,人与天地万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的意义和顺应自然、豁达从容、恬淡虚无、不卑不亢不贪的生命态度。
“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时节,听一段乌米饭的故事,通过孙膑和庞涓的一段过往,在慨叹孙膑卓越的军事才略的同时,更为他不畏强权,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折服,这也是党员干部做工作、做人要坚守的品质。“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的小满时节,告诫青年干部处于成长的萌芽期,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动摇初心。这些外部干扰,既有来自金钱利益的诱惑,也有来自相互攀比。稍有松懈,就容易误入歧途。结合当下,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未取得最终的圆满胜利,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守门人”和哨点责任,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懈怠思想,全体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疫情防控不松劲不懈怠,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一)“整体观念”指导下的“高度统一”思想。中医学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整体观念”,在五行学说架构下,以相生相克为基础,人体与自然环境、人体脏腑器官等之间、以及与经络系统都存在关联。廉政建设要求国家政府部门、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紧密团结围绕在党中央周围,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维护国家利益、保证清正廉明,不渎职、不贪污腐化、不铺张浪费、不损公肥私[3]。在正确的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就国家建设层面,做到党的四个服从,与国家建设、党的领导思想保持高度统一;就医院内部,要认真服从医院党委的领导,从党群组织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临床科室与医附医技科室统一思想;就个人而言,言与行的高度统一等。
(二)“治未病”“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理念下的纪检监察“防惩并举”。“治未病”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其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科学规律,体现着预防为主、防胜于治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与警示教育活动就是要像中医“治未病”一样,将腐败现象、犯罪行为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4]。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治未病”,明确提出“要抓早抓小”。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开展“四查四看”“以案明纪”活动,认真进行自我查摆剖析,防患未然,所谓中医“未病先防”;“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将腐败的苗头扼杀于萌芽中,防微杜渐,所谓中医“既病防变”。以“七警示”为载体,努力做到警示教育“敲警钟”,学习党规党纪“强警觉”,个人查摆剖析“自警醒”,检视问题“互警勉”,问题线索排查“鸣警笛”,签字承诺“作警示”,完善制度“常警戒”。唯有心存敬畏,才能真真实实地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坦荡做人、谨慎用权,从而能够做到:为官一任,福泽一方[5]。
“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中医论治更侧重通过四诊合参所收集的综合信息加以辨析和治疗,不同的“证”治疗原则、选方用药都不同。治病不仅要治疗表征,也要找到源头,从根本上祛除。对于行之有效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要与时俱进,工作形式多样,深入人心,达到高效与长远性目的。问题因人而异,一是细化“辨证”过程,要自省,开展个人查摆剖析,进行“四查四看”,认真对照逐条检查具体哪方面有问题。查摆党性观念方面,是否绝对忠诚;查摆纪律意识,是否遵规守纪;查摆执纪执法,是否程序规范;查摆履职尽责,是否尽心尽力。二是优化“辨证”的形式,结合时代特征,尝试运用新媒介、新举措。如通过医院周例会长期的坚持播放廉政短片,潜移默化的引导每名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达到“小视频产生大教育”的警示提醒目的;开通医院纪检公众号,利用微信信息流量的便利条件,定期推送符合时节及当前形势的纪检提醒、廉政文化及警示教育文章,对全院周例会播放的廉政教育视频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刊载,方便全院党员和领导干部进一步的学习和遵守;利用微信留言板块调查问卷,随时收集大家关心的、或者受到困扰的廉政问题,优先推送相关题材的学习材料。三是分阶段开展“标本兼治”,学习教育阶段(召开警示教育会、深入学习党规党纪、开展知识测试活动)——对照检查阶段(个人查摆剖析、召开检视问题会议、开展问题线索排查)——建章立制阶段(建立承诺制等、完善相关制度)。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站位、强化学习实效、加强督促检查。
(三)中医药方子中蕴藏“君子”“正气”,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浩然正气”,恪尽职守,忠实为民的品格。中医药方子的命名多种多样,其中有的寓意深刻,如“君子”“正气”之类。以“君子”命名的四君子汤,因其组成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具有“冲和之德”[6]顾名,这些药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正气,其性平和淡泊。以“正气”命名的“藿香正气散”“正气汤”“金不换正气散”等药方或扶正、或补虚、或调顺等。中医认为正气的盛衰强弱是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在面对人类重大医学命题,临床实验都表明中药“扶正固本”联合化疗药,有利于机体主动调节自身免疫力,可以实现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的效果[7]。驱邪扶正,也是中医思维治疗新冠肺炎等瘟病的有效方式。
天人合一、万物一理、本草如人,无论做人从医,都不悖此理。正如《楚辞·远游》所云:“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通过开展品鉴中药的活动,启发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名医者,不断审视自己,当对一些具体事情存在把控不清楚、把控不力的困扰的时候,及时通过学习,接受警示教育,击退腐朽的思想,弘扬清风正气,凝聚奋进力量。
(四)医为仁术,廉能清正。“仁心仁术”“人命至重”“普同一等”“廉洁行医”思想等,对促使当代医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促进医生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守行医初心,不忘医者誓言,发大慈恻隐之心,弘扬医德、尊重生命、心态平和、廉能清正、钻研业务,在医院建设中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共谋和谐发展,积极弘扬国粹,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承扬下去。
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医药国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廉政文化在传统与现实的张力和平衡中协调相融,给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多的启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蕴藏家国情怀相承的廉政文化基因,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传承教育助推实现廉政教育的生活化和亲情化,利用中医药文化与廉政文化目标一致、原则趋同、理念互通、方法契合等特点[9],借鉴“整体观念”“治未病”“辨证论治”“扶正驱邪”“标本兼治”“大医精诚”等思想,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奉公的本分形象,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新时代中医人特有的先进风采。守正创新、团结一致为医院打造和谐温暖、风清气正的从医氛围,充分发扬中医药国粹文化精神,积极弘扬大医精诚的工匠精神,切实发挥医院作为服务人民健康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