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作社发展研究

2022-11-27 02:10曾芙蓉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社员农户农民

文/曾芙蓉(昆明理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关键,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确保农户长效增收[1]。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可以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统一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合作社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乡村善治。在我国,合作社是促进农民合作、农业复兴、农村经济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近代意义上的合作社起源于1844年英国的“罗虚代尔先锋社”(Rochelle equitable pioneer society)和德国的雷发巽合作社(freidrich raiffeisan),为后来的消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蓝本。中国合作社的产生受到了西方合作思想和苏联合作化理论两方面的影响。西方合作思想传入中国是在五四运动前后,此时中国的知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社会制度的正当性论证已逐渐脱离传统的汉语思想资源,更多的采纳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思想。”[2]合作主义思想被中国知识分子当作救世良方引进国内,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薛仙舟。薛仙舟在英、美、德留学期间深入考察了西方合作制度,回国后,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组织学生创办了《平民》周刊社,主要介绍西方合作主义思想,很快平民学社就成了宣传中国合作化运动的主阵地。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国内先进的知识分子将目光转移到与中国国情相似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对合作制进行发展,形成了具有苏俄特色的合作化理论。西方合作主义思想和苏联合作化理论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时期倡导创办合作社奠定了理论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第一次局部执政,鼓励创办合作社有效缓解了苏区的经济困难,拯救了新生政权,使整个中央苏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合作社、晋察冀边区合作社等从政府包办到民办官助的转变,合作社事业出现新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功地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今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趋势,2007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为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合作社的意义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将农户集中起来,提升抗风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推广,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作为分散的个体,很难独自抵御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在市场博弈中处于弱势位置,面对此种形势,只有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市场瞬息万变,单个分散的农户往往不能对市场的发展规律做出准确的判断,导致单个的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合作社作为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供给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产业的农业区域[3]。同时,合作社作为在农产品交易中为农民社员提供服务的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的统一生产、销售,然后由合作社直接与市场进行对接,不仅提高了生产、销售的效率,而且也免去了中间的环节,从而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例如贵通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合作社帮助社内成员统一采购生产资料、指导社员进行种植,合作社也为其提供统一的农机服务,在产品成熟后,合作社还将产品直接与当地的华润万家超市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极大提高了销售效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每户人均增收近2000余元[4]。合作社引导农民打破了碎片化经营的桎梏,与广阔的市场进行有效的衔接,为弥补两者之间的鸿沟发挥了积极作用[5]。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抗风险能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以及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主要表现为农民在生产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塑料薄膜处理不当对土地造成污染等。面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合作社发挥组织农户集中生产的功能,为社内农户统一提供优质正规的种子、生产工具以及教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减少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通过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优质的产品。此外,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定位一般是走中高端市场渠道,通过“农超对接”或出口到国外等途径形成规模化经营[6]。在中高端市场中,农产品的售价会更高,但也对农产品的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各项有机标准,生产过程中产品化肥、农药的用量,以及对产品的认证等。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合作社会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严格把控,社员在生产过程中也就无形接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满足中高端市场,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三)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7]。如何改变我国农业转化率低的现状,让科学技术的成果真正普及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合作社将农民有效地联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能够将社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进行整合并反馈给相应的技术推广机构;同时,通过合作社也可以把科技成果高效地普及到社内农户。实现了社内农户与农业科学技术机构的双向沟通。此外,一个合作社内一般是种植同一类产品,技术推广机构根据不同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要进行推广,使技术推广更加具有针对性。合作社再将学到科技成果组织社员进行学习,促进科学技术切实惠及到每一位社员,促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有效的转化。

三、当前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合作社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技术推广、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不过,当前我国的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空壳化现象阻碍合作社健康发展

为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政府简化了合作社的注册程序,同时也出台了许多促进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数据统计,2018 年拥有的合作社是2007 年合作社数量的82倍之多。不过,合作社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骗取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而注册合作社的现象。这类合作社大多为一人或几人组成的小规模合作社,并没有实际运转能力,更发挥不出互助合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人才流失导致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为强国之本。在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合作社主要位于农村地区,医疗、教育、基础建设等还不完备且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地区人才外流的现象。目前,合作社内部专业人才匮乏,合作社成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小农意识浓厚,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合作社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合作社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大多不高于高中层次,本科及以上文化层次仅占全部社员的26.66%[8]。

(三)社内普通农户边缘化,利益主体分配不均衡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保留下来,并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合作社是代表着社员的利益,能够切实地为社员带来实惠。今天,我国出台一系列有关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是为了通过推动合作社发展来带动社内农户增收,从而振兴乡村经济。为了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我国合作社普遍的模式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入股合作社,带领合作社向规范化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和大农户往往拥有较为雄厚的资本,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而普通的农民社员在社内则处于较为被动、弱势的局面,于是这些掌握技术和资本的公司和大农户就成了社内的实际决策者,社内普通农户则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因而,在利益分配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公司和大农户也会不同程度地向自己的利益倾斜,出现公司、大农户和社内普通农户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现象。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社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扶持与监管

合作社的主要成员是小而散的农户,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合作社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可观利益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自愿加入。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依旧需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合作社发展专项基金、为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合作社快速发展,发挥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大力扶持合作社,优惠政策向合作社适当倾斜的同时,也要看到出现的空组织现象,加大对合作社的监管力度: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为骗取合作社政策优惠而出现的“空壳”合作社。让合作社优惠政策真正帮助到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互助合作帮助农民增收,振兴乡村经济。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合作社提供智力支持

城乡之间的差距,导致农村人口、资金向城市转移,合作社大多位于农村地区,面对这种情况,人才缺乏的困境遏制了合作社的发展。面对不同的群体,政府要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完善合作社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首先,面对学生,合作社可以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的模式,与学校、学生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为定向培养的学生提供学费和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校为定向培养的学生制定专业化的课程,为合作社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到合作社工作。其次,面对外出务工人员,他们大多分散在沿海等城市,思想较为开放,也比较愿意学习新知识。政府、合作社可以邀请他们回乡建设,通过开展合作社培训班,教给他们专业的知识和生产技术,让返乡人员不仅在家门口就业,也为合作社提供了大批技术人员。最后,面对在城市的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技术,通过住房补贴、子女上学、家属安置等物质激励,将专业的技术人才引进到当地,为当地合作社发展提供专业建议。人才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政府、合作社应该加大对合作社的重视,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合作社人才培养机制,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缓解社内利益分配不均状况

合作社是由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其主要成员是农民。

合作社要坚持办社的基本原则,无论股金多寡采取一人一票原则,使普通农民社员可以参与合作社社内的管理与决策;定期召开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坚持社务公开等杜绝公司和大户掌握合作社话语权,避免合作社出现精英治社的现象。

(四)践行合作社绿色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要推动农村经济复苏,更要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合作社可以为社员统一购置农产品种子、提供科学的农业技术、严格把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科学降解塑料薄膜制品,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土壤的污染。此外,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并加快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相关研发机构要积极地向合作社传递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促进最新成果转为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减轻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的依赖,降低对土地的污染,发展绿色合作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作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意义上的合作社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传入中国后,合作社更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生根发芽,不断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合作社面临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合作社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较优路径。因此,国家要看到合作社重要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与监管,保障农民在合作社内部的主体地位,积极践行合作社绿色发展模式,相信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合作社事业将会朝着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将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社员农户农民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