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各大产业的不断开放,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其生产经营实践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管理的思路,创新了更好的管理机制,但在具体上市公司开展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上市公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和影响。针对上市公司来说,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但当前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善并促进上市公司进步。
首先,通过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和国际的大企业相比,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距离仍然比较明显,但是这种距离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缩小的,在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强调的更多是内部控制原本就存在的一些缺陷性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比如说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也会由于业务的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但是如果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之间产生了联系,相互勾结,就会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失去应有的效果。但是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产生了变化。在上市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仅仅考虑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董事层和管理层产生的影响是绝对不够的,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到对于债权人、税务机关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作为改善企业经济业绩的一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进而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通过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实际上,人们的行为会建立在对于未来产生的一种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能够为这种预期提供良好的依据。上市公司如果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更加完整而清晰合法的运行轨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始终坚持走良性发展的道路,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建设,形成一种更加稳定的工作预期,确保上市公司的发展效率。
最后,通过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国际化发展。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改善,建立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可以产生良好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当企业和国际企业相互沟通时,就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容易理解和可信任的财务报告,而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内容和事项。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完善是上市公司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要求。
当前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意识相对缺乏是存在的关键问题。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的竞争环境变得逐渐激烈,而上市公司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周期性的战略调整以及结构性的战略调整的要求和压力,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规模较大,资本也比较雄厚,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管理的难度较大。即便不会像中小企业一样出现资金和规模限制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和遭遇财务危机,但是这种庞大的机构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危机,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而导致的。
内部控制环境是一个组织和集体的内部控制氛围,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态度,同时也是其他的组成要素能够发挥各自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开展的控制管理工作必须基于特定的控制环境下来实现,而控制环境也能够体现出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看法,以及这种控制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权以及经营权会保持统一和一致,而在对经济事项和业务进行决策以及管理时,则会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工作人员,他们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愿意设置内部控制体系。他们认为自己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足够保证企业中资产的安全,他们希望在企业获得利润时,尽量去逃税避税。但是通过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则能够防范这样不合法的行为产生。
现如今上市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整体的流程都比较粗放,岗位操作的流程有待于统一和规范。一般来说,在上市企业中出现内部控制问题时,通常都是在出现问题之后进行解决,而在这种事后的解决环节,可能会出现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责任的追究。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有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但是却不对其进行落实和执行,也不按照制度去执行考核,导致这种制度模式太过于虚假和表面,难以发挥相对应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核算制度体系有太大的弹性,导致信息的可比性相对来说较差,也容易对于决策产生误导,更加容易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理解在上市公司中比较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通过这些方面的构建,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更顺利地防范风险。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问题多样,同时也表现在信息沟通机制所具有的局限性方面。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内部的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的员工之间在信息沟通环节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信息的落后以及信息失真等情况。另外,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庞大的机构体系的建设以及人员组织结构的设计复杂,导致上市公司中的沟通程序相对来说复杂烦琐,其中的信息也难以得到及时和准确的传递。也正是由于信息沟通机制方面存在的混乱性和局限性,导致上市公司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上市公司中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可行性缺乏,会导致整体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陷入困境,这种内部控制活动的存在和应用,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中的管理层发出的各项防范风险指令能够得到顺利执行,是一种关键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在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和阶层都可能会出现。虽然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由于控制活动中缺乏可行性,相应的操作流程相对来说也比较局限和粗放,无法深入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当这种控制活动体系中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部门员工之间相互推脱的现象,让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不理想[1]。
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要建立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就需要关注内部控制的风险成因,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正确看待风险管理工作。在上市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所产生的具体作用是企业的风险意识更强,要强化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就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机构和组织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完成风险管理的任务,让风险的识别体系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完善,对风险的大小程度进行合理性的评估。此外,在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提高方面,也需要构建相对更加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的全面预防和控制的目标。
上市公司的管理思想是促进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并且在管理时形成风险管理的思想理念,采取合适的信息传递制度去确保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相对应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要承担的职责。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面,要针对关键区域的职责进行的确定,构建沟通渠道。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具体设计规划时,需要针对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防止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权力重叠,同时也需要防止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较少,也就是说,要确保企业中每一个工作的部门都能够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而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和员工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和阻碍,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2]。
上市公司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可以采取双层领导模式,也就是说可以设置有独立董事所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并在经营管理系统中设置专用的审计机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和工作要向审计委员会去报告,并且要接受企业中监事会的领导和指导。而针对行政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则需要向企业中的总经理报告,这种双向报告的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业务进行管理时,会体现出权威性,能够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针对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对内部控制采取强制审计的模式,要求新上市的公司在三年内必须接受这种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并且在后续上市之后的年度审计中持续接受内部控制审计,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作用的发挥[3]。
对上市公司的沟通交流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也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上市公司开展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沟通机制进行健全,在组织结构方面就可以简化信息传递的流程和途径,让信息传递的透明度提高。此外,在对企业的人士进行管理时,也要鼓励企业中的员工进行经验的共享,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在企业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时,采取信息技术方式,让企业的信息传递网络覆盖更广,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使信息的传输更加及时和方便[4]。
确保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顺利开展,是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活动进行强化,首先,是要构建相对更加完整的控制流程,对于控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规范;其次,要针对企业中的重点活动加以监管,采取定期抽查的方式去了解经济事项以及活动的进展情况,分析其中的不足,以确保各种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还需要关注针对上市公司中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确保员工的薪金激励机制公平透明,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5]。
总而言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针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就需要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根据上市公司的内部环境特点去强化控制管理活动,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沟通体系,使上市公司的审计保持独立,探索新的内部控制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使上市公司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进而加快上市公司发展的步伐。
相关链接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有关文件。证券交易所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其股票上市交易。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50 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 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4)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5)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上述条件是为了使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大的规模、股权合理分布,能形成一定的交易量,在投资者中形成较好的声誉。
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其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比重很高,因此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实践中,对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般采取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收购。而正是由于协议收购的隐蔽性特征,在协商过程中容易发生内部交易,造成国有资产价值的低估和流失。对此《证券法》规定,投资者与股东达成收购协议后,并不能立即履行收购协议,必须在3 日内将该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予公告。当协议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转化为要约收购,但是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