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ZHANG Yu 杨 鑫 YANG Xin 殷利华 YIN Lihua
张雨,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殷利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通信作者。
老旧小区多建于2000 年之前,建设年代早且设计标准低,普遍存在建筑老旧、设施缺乏,绿色环境退化等多方面问题,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2]。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城市更新发展中的重要议题。2020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20〕23 号)[3],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将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 类。老旧小区改造面向“健康住区”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城市居民有1/3 时间在居住环境中度过[4],健康住区不单指居民生理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及生态健康等4 个方面的内容[5]。有研究表明,在住区中居民开展微农业等园艺活动,可以有效实现上述4 类健康。①在生理健康方面,微农业等园艺活动可以增加居民锻炼频率,提供健康食物,不但能减轻居民体重、降低肥胖率,还能降低其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②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园艺、交流活动,使居民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亚健康状态、缓解抑郁情绪,获得价值感和参与感;③在生态健康方面,老旧小区微农业可提高雨水渗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土壤固碳、增加生物多样性,还能通过减少食物里程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④在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方面,则借助开展小区微农业系列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来提高居民的公众参与度[6],激发人际交往,消除孤独感[7]。此外,微农业还可通过生产新鲜食物,改善居民营养、缓解城市食品不安全问题、抵消家庭食品成本,并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土地价值。
武汉市于2019 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2019—2021 年基本完成全市760 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8]。改造内容包含绿化美化、文体活动设施、养老服务等18 个方面,2019 年,武汉市公布了294 个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清单[9];2020 年底,确保改造开工300个、完工265 个老旧小区[10]。
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住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疫情时代,疫情并不会完全消失,人类与病毒共存将成为常态[11-12]。如何结合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契机,使老旧小区景观和人民生活环境品质更好地提升?本文拟从“老旧小区微农业”的视角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健康住区”建设的可能途径。
2.1.1 问卷调研
为了解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种植现状及居民需求,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共分4 个部分:①居民基本信息;②居民对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调查;③居民参与微农业的现状;④居民对老旧小区微农业及景观建设的需求和建议。
2.1.2 现场调研
通过行为观察、随机交流访谈、采访小区管理人员、拍照记录等方法,搜集现场信息。重点关注老旧小区内微农业景观(包括阳台、屋顶等建筑物附属微农业景观、公共绿地微农业景观),客观地记录老旧小区微农业种植场地、植物种类、种植形式、种植规模、种植技术等内容。
2.2.1 问卷调研
受疫情防控影响,本次问卷调研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发放,结合老旧小区居民现场访谈的形式进行,共回收有效调研问卷295 份。
2.2.2 样本小区
本次样本来源于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网公布的2019 年老旧小区改造清单[9],考虑到调研便捷性和老旧小区集中程度,选择武汉市7个主城区的203个老旧小区为对象,排除名称不全、地址不明的小区,实地调研65 个老旧小区(图1)。
图1 实地调研老旧小区分布图
3.1.1 受访者基本情况
(1)受访者男女比例为1.06∶1。其中,18 岁以下人群占0.63%,18~25 岁 占26.73%,26~40 岁 占63.21%,41~60 岁占8.49%,60岁以上老年人占0.94%(老年人较少使用问卷星,数据来源为现场调研得出)。
(2)受访者中,企业职员占比最高,为40.57%,退休人员占比最少,为1.89%。
(3)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大专”或“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2.77%,较高的文化程度有利于为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 000 元(含)以上的占比88.36%。
3.1.2 受访者对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的满意度和接受度
(1)满意度。53.78%的受访者对老旧小区现状微农业景观不满意,其中,“非常不满意”占2.52%、“不满意”占13.84%、“一般”占37.42%;仅有46.22%的受访者表示满意,其中,“满意”占43.4%、“非常满意”占2.82%。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亟需改造提升,以适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接受度。选择“接受”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的居民占68.87%,“不接受”占1.57%,剩下29.56%的居民对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接受度为“一般,视维护情况决定”。表明大部分居民接受小区建设微农业景观,但需注意后期维护和管理。
目前,58.18%的居民正在进行微农业种植,主要种植可食蔬菜、水果或观赏花卉、盆景或药用植物等。现场调研也显示大多数居民热衷于微农业,每个老旧小区均存在微农业景观。
3.2.1 居民参与微农业景观目的和偏爱的植物种类
根据调研,居民参与微农业主要目的是“观赏植物(赏花、观叶、观姿等)”和“获得绿色健康的蔬菜瓜果、药材”(图2)。这反映了居民参与微农业的诉求,说明微农业景观不仅有助于提高老旧小区绿化环境质量,还能提供新鲜健康的食物。
图2 老旧小区居民种植微农业的原因
大部分居民偏爱观赏植物(83.24%)、可食植物(68.65%),药用植物(58.92%)3 类。调研统计发现,观赏植物种类多达143 种,居3 类植物种类之首;此外,可食植物种类有73 种,药用植物种类有40 种。
3.2.2 微农业种植形式和位置
种植形式排名前3 位的均为容器种植,分别是“利用花盆种植”“利用废弃盆、桶等种植”和“利用泡沫箱种植”(图3),容器种植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便于移动和管理维护。
图3 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种植形式
从事微农业景观的居民会更偏好“小区内闲置地、边角地”(55.03%)、“建筑阳台/窗台”(50.94%)、“住宅自带庭院空间”(44.97%)以及“建筑附属屋顶空间”(44.34%)等种植位置(图4、5)。后疫情时代,老旧小区改造中微农业景观的提升和营建可重点关注以上位置。
图4 老旧小区微农业常见种植位置
3.2.3 居民微农业遇到的困难和微农业景观现存的问题
图5 老旧小区微农业利用空间位置
根据调研,老旧小区居民在从事微农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技术指导”“缺乏种植场地”和“缺少资金支持”(图6)。可见,保留和提升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需首先为居民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种植场地的支持。
图6 老旧小区微农业种植面临的困难
目前,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管理。存在破坏小区绿地,私自占用公共绿地开展微农业的情况,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图7a)。
(2)环境负面影响。居民缺乏立体种植相关知识,竖向种植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多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微农业种植,露天堆肥易引蚊虫、产生异味(图7b),影响小区环境而污水浇灌亦可能造成土壤污染。
(3)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无雨水收集、灌溉、堆肥等配套设施,居民多采取传统的浇水模式,从家里提水灌溉,费时费力;且水桶随意摆放,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图7c)。
图7 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存在的问题
(4)观赏性差。各种简易种植容器随意摆放、杂乱无章,植物种类单一、季相变化不丰富。
3.2.4 疫情前后居民使用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的变化
疫情期间,长达3 个月的居家隔离,居民不能与自然环境接触,精神压力倍增,甚至出现焦虑情绪。部分居民通过在阳台、窗台或者屋顶等建筑附属空间栽种可食植物,有效地舒缓压力、调节心情[13],并为日常生活提供新鲜的果蔬。不少居民表示,在经历疫情后,对于微农业景观更加喜爱,家中种起了观赏、可食和药用的植物;同时也乐意去小区公共绿地微农业景观中活动。
居民对微农业景观的认知度不够,且缺乏技术、资金的支持是老旧小区微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小区微农业景观作用的宣传力度,鼓励小区居民参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居民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为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4.2.1 规划布局
无序、不加管理的微农业布局会对老旧小区整体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待提出科学合理的微农业景观种植场所用地分类规划建议。通过综合考虑与道路、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等的位置关系,特别是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的距离,在避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管理维护的基础上[14],将老旧小区微农业建设公共空间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3 种(图8)。
图8 桥西社区微农业现状分布图(左)及规划布局图(右)
(1)禁建区是指对小区的安全、功能、生态和景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小区的中心绿地、道路和消防通道等,不允许进行任何开发建设。
(2)限建区指根据小区安全、功能、生态和景观情况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区域。在进行微农业景观建设时,需要尽量避让;如果居民需要占用,则应做出相应的影响评价,视评价结果再定。
(3)适建区指不影响小区安全、功能、生态和景观的区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造模式,如老旧小区闲置地、宅旁绿地等。
4.2.2 维护管理
目前,武汉市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建设缺少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
社区参与制度和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15],政府部门、居委会和小区居民等多个主体平等交流、表达诉求、协商对策[16],有助于老旧小区改造,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及公共舆论的架构。构建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为主体的多元共治[17]维护管理模式,有利于对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进行有效治理。代表政府的居委会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关注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在自然、精神和社会空间的多重作用;代表居民、业主的业委会,需要加强对业委会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微农业景观专业知识培训,并规范物业公司参与微农业景观维护管理的制度设计。
老旧小区居民提出“多种观花、观果类植物”“微农业景观植物选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美观、实用”等提升微农业景观观赏效果的建议。
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营造首先应保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18]中规定的“不应低于0.35 m2/人”的人均绿化面积,遵守“适用、美观、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对于微农业景观的植物种类选择,可优先选择药理性植物以提升居民康养能力[19];其次,注重植物组合搭配,充分利用藤架、立体建构筑物(图9a)等营造立体微农业景观,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再者,选择乡土植物,兼具观赏、食用和科普教育功能(图9b~d)。
图9 构筑物立体种植及微农业植物种类
中国深层的农耕文化[20]、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及食物安全问题,促使居民对于微农业的需求日益高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微农业建设,应充分尊重居民种植意愿,规范引导,发挥其康体保健、园艺疗法等功效,让居民能体验到农耕文化和田园种植的乐趣,并实现健康住区的目标。
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的参与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小区微农业景观能鼓励和刺激老年人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21],因此,景观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和使用需求,例如:适当抬高种植床,以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进行园艺活动;道路铺装设计应注意防滑和平整;设置座椅、桌子等休闲场所,鼓励老年人进行交流和娱乐活动等。
老旧小区微农业可以就近、有效地帮助儿童从小培养对自然和农耕文化的认知。“很多在都市中长大的孩子对蔬菜种植没有概念,他们甚至以为青椒长在树上”。以植物的种植、采摘、浇水、施肥等过程为媒介,让儿童建立自然观,满足认知自然的需求;同时,可促进儿童生理代谢,对情绪控制和社交培养都起到积极作用[22],为儿童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场所[23]。
通过多元共治,主体共同商定,形成由交互式微农业景观设计、在线监测平台和分享平台组成的智慧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设计及维护管理系统(图10)。
图10 智慧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设计及维护管理系统
5.4.1 微农业交互式景观设计
居民参与老旧小区微农业的种植、采摘等活动,实现居民与景观的体验式互动[24];鼓励居民参与到微农业景观的设计和营建过程中,打造创作交互式微农业景观;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为居民营造身临其境的虚拟式交互景观。
5.4.2 在线监测平台
利用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WSN)技术在线监测[25]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①构建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云服务平台,对微农业植物进行数字化管理,减轻管理维护压力;② 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26],实现微农业景观环境精准化监测;③设置智能化控制喷灌系统[27]等。
5.4.3 分享平台
搭建老旧小区微农业分享平台,设计一款手机应用程序(APP),居民可申请注册自己的账号,在APP上发布微农业景观种植心得、举办文化教育活动、分享利用收获的果蔬制作美食的经验,还可与花友、菜友聊天、互动等。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武汉市许多老旧小区设置了严格的门禁,故本次调研的老旧小区数量有限,尚不能全面反映武汉市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现状。随着后续老旧小区改造的深入推进、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住区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将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喜欢和参与,健康、可持续的老旧小区微农业景观有待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建言献策。